闪米特的奇幻漂流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yingz4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 “酷”所以爱上独木舟
  闪米特,曾经的大型外资企业骨干,现在的海洋独木舟探险者。据闪米特讲,他自己取的这个网名是一个古希伯来语,善于攀山涉水的意思。这个名字寄托了他对户外的目标和梦想。
  对很多人来说,除了难以理解他放弃优渥生活,更多的好奇在于闪米特选择了一个非常冷门和高危的爱好:海洋独木舟。这意味着他要以一条宽约60厘米,长约五米的独木舟为工具,仅靠自己的力量划行在浩瀚大海中,放任自己遇见各种未知。
  欺山莫欺水,海上无风三尺浪等等古老的中国谚语,一直在警示世人水上活动的高风险。到底是什么吸引了一个年轻人走向危险重重的海洋呢?
  闪米特谈起了小时候。那时候他的家乡珠海金湾红旗村与大海之间还没有直通的道路,只有站在房顶,年幼的他才可以遥看到浩瀚的大海。一个星期天,还在上小学的闪米特和小伙伴瞒着家人,进入了村前的甘蔗林。甘蔗林里河汊纵横,每遇到小河,闪米特便和伙伴把衣服脱光顶在头上,趟水过河。一直过了五条河,两人才来到海边。“人很渺小,世界很开阔。”这是闪米特第一次近距离触摸大海时的感受。
  2006年,闪米特偶然看见别人在静水(河道、湖泊)玩独木舟,觉得很酷,就这么喜欢上了。他说提问题的人总是对这个回答不满意,“觉得酷”就这么简单?的确就这么简单。“不是所有喜欢的东西,都要有一个很特别很有意义的理由。”闪米特说。
  2007年,在一个独木舟生产商搞的活动上,闪米特第一次接触海洋独木舟。跨上独木舟,划动船桨,从那一刻开始,他与独木舟结下了不解之缘。
  珠海作为国内水资源很丰富的城市,为闪米特学习独木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开始的时候,那种可以看见河堤海岸的独木舟划行,让他觉得很有安全感。慢慢地,这种安全感变成了束缚,他渴望摆脱,渴望划行在一个看不见边际的水域,渴望划向他从小热爱的海洋。然而,中国人在海洋独木舟领域的空白,让他并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
  经验不足险些让同伴丧命
  2008年,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自学训练后,闪米特开始了他的第一段海洋独木舟探险,这是一次失败之旅。和朋友从江门下水后,两人目标直指珠海东澳岛。由于前期准备不足,两人在途中没能及时收听到天气变化的消息,行驶到横琴附近海域时,风浪越来越大,最后不得不在横琴登岸,铩羽而归。 2010年,闪米特再一次遭遇失败,而且,这次失败差点让同伴丧命。训练了两年多后,闪米特把目标指向了琼州海峡。这一次,他在全国召集水友同行。然而作为组织者,闪米特显然历练不够。招募的同伴中,有一部分人经验不足,到下水那天,闪米特又发现风浪太大,横渡已经不可能了。他要求大家在海湾里玩一玩便作罢,然而,很多同伴却被眼前的风浪激发了“斗志”,越划越远。风浪太大,有好几个人的独木舟已经翻船。闪米特在大浪中奋力救回几人,然而情况越发危急,还有三个人已经在五米的大浪里颠簸了四个小时,最后时刻,闪米特不得不向海上救援队求助,所幸最终把人都救了回来。
  回忆起死里逃生的惊险一幕。闪米特说:“大海其实在以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任何在我面前的侥幸轻慢,都是没必要的。人类一张狂,我就想发笑,想玩得更high,小子,你们要学的还很多’。”
  失败中成长
  横渡琼州海峡的失败,在户外论坛招致了铺天盖地的批评。作为领队,闪米特备受心理煎熬。一个睿智的朋友对他说:“当你的才能还撑不起你的野心时,那就应该静下心来学习。没有人会同情失败者,你只有完成一项别人做不到的里程碑活动,他们才会对你改观。”
  就这样,闪米特辞去了朝九晚五的工作,改行做自由职业者。虽然收入锐减,但梦想的火苗却愈加炙热。他静下心来,花了七个月时间备战琼州海峡(30公里),从洋流、气候的理论分析,到每周的独木舟海洋训练。2011年5月,他再次召集了一名队友,踏上曾经的失败之地。活动意外地顺利,用闪米特的话说,还没来得急回味,就到海峡对岸了。
  活动出乎意外的顺利并没有带给闪米特过多惊喜,他明白,30公里的琼州海峡,如果大海心情足够好,初级的水友也能横渡。一次成功并不能说明自己在海洋独木舟方面的实力,这次,他把目光投向了水友们望而生畏的渤海湾海峡(130公里)。
  活动消息一经发出就在网上引起了热议,大家纷纷提出安全警告和质疑。闪米特也诚恳地告诉大家,这种纯无后援的户外探险行为,其实在一些欧美国家很平常。现实情况下,等待所有的条件都完美达到后才开始行动不是办法,只能靠自己不断提高技术,积累经验去完成。
  横渡过程中的风云变化,将天气预报的参考价值降到最低。而闪米特根据中国海事局提供的潮汐表计算得出的航线洋流,也因为原始数据错误,导致行程一度严重偏离航线。蓬莱仙境的浓雾弥漫中,他体验了惟一队友瞬间淡出视线带来的隐忧;经历了耳畔大浪拍岸,却不知岸在何处,浪从何来,骤然发现巨型礁石近在眼前,紧急避让带来的惊心动魄;连日大雾,海面所有交通停航,活动中途夭折的极大可能性,让闪米特一度情绪低落;经过被誉为“鬼门关”的老铁山水道,和万吨巨轮擦肩而过的刺激;以及当洋流流速已经超过独木舟最大航行速度,不管如何奋力挥桨也只能保证不被洋流冲到未知之地所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
  终于在大连登岸后,闪米特用“幸运”来形容这次航行:海情瞬息万变,无论理论资料准备得如何完备,没有丰富的海洋经验和良好的心态,横渡都只能成为空谈。试想一下,整个渤海海面7000平方公里,当退潮高度是2.2米时,会有约1460亿立方米的海水通过仅100公里的渤海湾瞬间涌入黄海。这期间产生的洋流流速,对独木舟而言是多么可怕的力量!
  计划完成西太平洋航行
  听说有个台湾人2011年用独木舟环绕台湾岛一圈,闪米特想:台湾去不了,那我就环海南岛吧。2012年3月,闪米特带着两个同伴开始环岛之旅。与之前的横渡不同,环岛之旅的航程长达900公里,不可能一次性划完,中途要靠岸休息,而休息地点或为荒岛或为渔村,这一次闪米特计划用一个月时间来完成。环岛三百多公里过后,一个同伴体力不济,登岸放弃。四百多公里后,另一个同伴发起高烧,上岸就医,也放弃。因为登岸照顾同伴,原先的计划已被打乱,要想在预定时间内完成环岛,闪米特必须加速前进。最长的一次,他一口气划了27个小时,103公里。最后,按照原定时间,他终于完成了环岛航行,同时也打破了自身的另一个局限“夜航”。要知道在独木舟领域,敢于在海洋上无后援通宵夜航的玩家,全世界也没有多少个。   在完成了这些航行后,一个玩独木舟的日本人让闪米特萌生了一个更宏伟的目标。这个日本人名叫八幡晓,是亚洲No.1的海洋独木舟探险家,他制定了一个15年的计划,从澳大利亚穿越回日本,航程共计一万公里。现在12年已经过去,他完成了计划的80%。受到这个人的启发,闪米特也为自己制定了环西太平洋15000公里的计划。航线从泰国北上,经日本海,穿过白令海峡,抵达美国阿拉斯加,计划用10年时间完成。他将纵穿七个国家,在开放海域,与风浪搏斗,去挑战人力极限。 当然,这中间有太多的困难,抛开技术层面的问题,经费、政治因素都是巨大的挑战。但闪米特说:“一步一步来,从简单到难,总会有办法的。”
  截止到2014年1月,闪米特已经顺利完成了泰国—柬埔寨840公里的首个境外海洋穿越。这期间,他在海上偶遇了欧洲各国开游艇、帆船来泰国过新年的游客,每次他们都热情地请他上船聊天,临走时总不忘将他的水袋灌得满满的。泰国渔船也总是用肢体语言比画呼喊着,问他是否需要帮助。即使长期在海上生活的渔民看来,如此一叶没有动力的小舟,在海洋划行也是十分危险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以前一直都以中国军事岛的方式来衡量泰国军人,所以最开始的时候闪米特在海上都离军事岛屿远远的,直到有一天因为没有淡水补给,不得不硬着头皮上了一个军事岛。出乎意料的是,岛上的军官和士兵很热情地请他吃饭,一段攀谈后还热心地将他所有的水袋和瓶瓶罐罐都装满水。然后抱歉地向他解释不能在岛上露营,并嘱咐他可以到附近的岛宿营。整个行程中偶遇的驻岛官兵、泰国皇家海军、港务局、警察,无一不和善热情地提供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这种没有利益纠葛的无私情怀,让闪米特无比感动。
  柬埔寨段,在边境时闪米特就接受了好心人的忠告,包括军事禁区、偏僻地域的地雷及暴力罢工潮等等安全隐患,使闪米特尽量将每日的航程拉长,减少待在陆地的时间。但暗涌、白头浪、大风、洋流致使航道偏移天黑无法靠岸、不小心进入管制海域、以及夜晚在偏僻地带扎营时差点踩到毒蛇……一切都使这一航段行进得困难重重。
  正如《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样,闪米特也经历了一些夜晚海面上的奇幻景象。那是在海南岛附近的海域,海面上浮游的水母发出绿色的荧光,船桨从海面上划动时,连溅出的水花都泛着光芒。环海南岛之旅的一个夜晚,闪米特划着他的独木舟,缓缓穿过几艘打鱿鱼的渔船,船上的渔民用十分惊讶的眼光望着他,仿佛看见幽灵。
  奇遇:空巢村引环保思考
  划独木舟经过台山市大襟岛时,闪米特登岸休息,看到一个几百户的大村子,走进一看,发现房子却大多破旧,里面空空如也,最后才找到村子里惟一一户人家,一个年龄与闪米特相若的男人陪着老父亲在岛上居住。
  闪米特跟他们交流后才知道,村子基本上是最近20年搬空的,原因就是渔业资源的锐减,从最初的人力渔船,到后来的发动机渔船,打渔范围越来越大,网孔越来越小。刚刚改革开放时,村子很富裕,没想到仅30年的时间,村子竟破败如此。 “生态破坏这么严重,我心里受到很大冲击。”闪米特说,他开始在独木舟航行中,记录下沿岸的生态情况,呼吁环保。 今年3月底开始的珠江5000里漂流,闪米特想知道,自己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唤起大家对珠江环境的关注。而一路上触目惊心的污染和断流,让他在心痛的同时也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
  闪米特的大多数航行,都是自己一个人完成的,独自在海面上飘荡的时候,“那种感觉就像被世界抛弃了”。闪米特说,他曾经有三天时间没见过任何人。茫茫大海中的一叶孤舟,宇宙洪荒般的孤独感常常侵袭全身。为了应对孤独,闪米特每次航行必带的两样东西是茶叶和口风琴。靠岸休息时,他就会寻找水源泡茶,熟悉的口感能给他带来安全感。然后再吹几曲口琴。“当音乐响起时,我的心就舒服多了。”
  问及闪米特是否鼓励年轻人追随他的生活方式,他说:我并不觉得自己的这种生活模式是最好的,值得仿效的。我相信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他自己的价值。重要的是,你是否按照自己所期望的,快乐地活着。你是否怀有梦想,并为之努力。 在闪米特的影响下,珠海有一群人跟着他一起玩上了独木舟。至少在训练时,闪米特是不孤独的。除非特殊天气,每周的周二和周四晚上,闪米特都会带着三五个爱好者进行例行训练,从珠海银坑沿海岸一直划到淇澳岛,然后再划回来。
  目前闪米特正在珠江5000里漂流的行进中,锤炼白水技巧以及呼吁环保是他这次漂流最重要的目的。当然,他也希望能有更多人因他而认识漂流开始漂流。闪米特说,现在全中国都还没有独木舟的社会组织,也没有建立相应的安全体系。或许哪一天,他会成立一个,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其他爱好者。后来者就无需像自己一样,在孤独中摸索。
其他文献
阿拉斯加与俄罗斯隔白令海峡相望,是美国第49个州,也是最大的一个州,面积一百七十多万平方公里,大约相当于我国新疆民族自治区的面积。常住人口仅六十万左右,一半以上居住在最大城市安克雷奇(Anchorage)附近,全州绝大部分地区是无人区。由于远离美国本土,对多数美国人来说,阿拉斯加也是一个遥远的梦想之地。在这片土地上,有八个国家公园,800万个湖泊,10万条冰川,以及北美前20座最高峰中的17座。如
影像是感染力和冲击力极强的一种表达,尤其在讲究真实性和原创性的纪录片范畴,每一帧每一画都显得相当珍贵。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户外世界里,每个人都是用生命在演绎,从导演到主角到摄影摄像师再到道具后勤人员,无一不在追求各自的极致。  可是,要多极致才算极致?你什么时候知道那会是你的极致?  我们把近期陆续举办的世界三大电影节聚到了一起:欧洲户外电影巡展、肯道尔电影节、REEL ROCK磐石电影节,深挖主人公
出师不利  6月14日我飞抵乌鲁木齐,再次打量这个盛满灿烂阳光、中国日照时间最长的地方,这里同时拥有着太多的中国之最,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和能源储藏赋予了它无限的个性与魅力。近来正遇吐鲁番大高温,每天四十多度,常规情况下,罗布泊里比吐鲁番的气温又要高出五度,地表更高达六十多度,这个季节最怕中暑和脱水,一位维族兄弟在东归拉力赛时中了暑,不到一个小时就脱水身亡,眼睁睁看着却毫无办法,所以要等天气、等降温
人类可以登上8842米高的珠穆朗玛峰,可以在海拔5000米的山坡上安营扎寨。人类的足迹几乎已经印在了地球上的每座高峰上。然而,很少有人能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下长期生存,狂风、暴雪、严寒以及强烈的紫外线无一不是“生存大挑战”游戏的难题。不过,这些人类面前的严酷考验,对于这里的原住民来说,只是生活色彩的一部分。    缩成毛球的杜鹃花    从山脚一路向上穿过阔叶林,走过冷杉组成的森林,再向上就是开阔的流
水中世界有着不测的诱惑,人类费尽心机刳木为舟之始想必不是为了玩耍,更多的是去找寻活着的可能,这种探险不为体验,而是对未来生存的担负。激流和浪花在时间里亘古不变,但叶叶轻舟在不同的文明里或顺水或逆流飘摇至今,这舟水之间也和浪花一样永恒,变了的只是泛舟的情致。  逐流不随波,是种生活态度,行舟于激流白浪之中,既有对远古先人生存的敬畏,也可在人生的酷暑中一享水之清凉。
14岁的阿非第一次接触攀岩已经是六年前,他像所有喜欢攀墙爬树的小男孩一样,一攀就上了瘾,甚至还为此放弃了训练很久的跆拳道。如果说攀爬是种天性,那爬得好确实需要天赋。接触攀岩不到半年,八岁出头的阿非就和小伙伴参加了2008年全国青少年攀岩锦标赛。那一年我刚好作为比赛定线员第一次目睹了阿非比赛的整个表现。  赛场上,我看到小小的阿非在爬每条线前都大吼一声给自己打气,也看到了他因为身高不够,在起步后尝试
春天的到来,唤醒了蕴藏在体内的活力。在这草长莺飞的季节,为什么不驾一辆好车,选一个目的地,用一次远行来摆脱城市生活的单调和沉闷呢?在这个念头的驱使下。“五一”期间,我与几位斯巴鲁的车友一起,驾车出发了。此行的目的地是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和悬空寺,此行的坐骑是斯巴鲁森林人。  云岗石窟位列中国三大石窟之首,而恒山悬空寺也有着“古代建筑奇观”之称。这两处古迹同处山西大同附近,如果从北京出发,无论从距离还
一年一度的金冰镐奖在回顾过去一年的攀登中拉开帷幕。法国Vertical杂志的Claude Gardien,Montagnes杂志的Manu Rivaud和美国American Alpine Journal杂志的Lindsay Griffin三位资深编辑甄选出近百次值得一提的攀登。组委会邀请了英国的Stephen Venables、斯洛文尼亚的Silvo Karo、日本的横山胜丘、奥地利的Gerli
目前国内基本没有专业的冲浪摄影师,除了因为冲浪运动本身很小众之外,昂贵的摄影器材也是一个很高的门槛,你是怎么开始冲浪摄影的?  胡奕麟:我自己也算不上专业的冲浪摄影师。只是因为我本身住在夏威夷,拍摄冲浪有便利条件。几年前刚开始这项摄影只是想要尝试新题材。确实冲浪摄影的器材相对来说很昂贵,我当时用的机器简单有点拿不出手,尼康D200 配80-200mm 加2倍增距,算是最经济的拍摄器材了。在美国冲浪
片名:Unbranded(展映时长20分钟)  导演:Philip Baribeau  主演:Ben Masters、Thomas Glover、Ben Thamer、Jonny Fitzsimons  出品:Fin and Fur Productions  国家:美国  年份:2015  儿时的梦想,经常会驱动人们完成最不寻常的伟大成就。Ben Masters的梦想就是骑在马背上横穿自己的祖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