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苓连夏方”治疗痰热郁阻型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29例临床研究

来源 :江苏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junfeng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自拟蒲苓连夏方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痰热郁阻型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最终2组各完成29例.治疗组予蒲苓连夏方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评分、中医证候积分、24?h食管阻抗-pH监测结果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情况,并评估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Gerd-Q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01),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反食、嗳气、胃脘不适、口干口苦、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寐差、大便稀溏积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9.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86%(P<0.05).治疗后2组患者24?h食管阻抗-pH监测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5?min酸反流(pH<4)次数、最长反流时间、Demeester评分等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HAMD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蒲苓连夏方能有效改善痰热郁阻型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胃酸指标及各项中医证候,明显缓解抑郁情绪,且指标、症状改善及疗效均显著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其他文献
有一对年轻人结婚自驾游,住进了一家私人客栈。中午时分两人又说又笑,情不自禁地冲动起来,忘记把门反锁,便倒在了床上。正当两人难舍难分之际,突然一个找错房间的陌生男子推门进来。小两口徒然受惊,女方吓得大叫起来,男方从此得了阳痿。  在日常生活中,与上述相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这充分说明,要想使性生活获得和谐成功,环境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条件之一。因此,在准备过性生活前要认真检查房间的窗帘有没有拉好,房门是否
期刊
周惠芳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创新性地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论治身瘦不孕,认为本病本质在于阴之不足,进而导致精血亏虚、阳气横逆.临证以滋阴奠基为治则,兼以平肝宁心,并结合序贯调周,自拟“奠基方”治疗,临床每获良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基于对立统一思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独到.溃疡性结肠炎病机复杂,存在多个矛盾对立点,如虚实同在、寒热并存、清浊相对以及浊毒与阴伤、气虚与气滞、出血与血瘀矛盾等,因此治疗上要补泻兼用、清温共施、升降相宜、刚柔并济、补行结合、通留统一,维持矛盾对立双方的平衡统一,方能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附验案1则以佐证.
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属于中医学中风和郁证的合病,其基本病机是气血阴阳失调,与心脑和肝脾肾密切相关.圆运动理论源于河图,医家彭子益参合《内经》及黄元御“一气周流,土枢四象”思想,认为中气是阴阳化合的枢轴,提出“运轴行轮”的治疗理念.脑卒中后抑郁的病因病机可归纳为阴阳失调、气血失和、经脉失和,基于圆运动理论,可运用“运轴行轮”法辨治,以脾胃为中心,以恢复中焦之气斡旋作用为关键,达到调阴阳、生气血、和枢机的目的.附验案1则以佐证.
《云笈七签》是北宋真宗年间官任著作佐郎的道士张房君辑录的一部道教经典。“云笈”是道教对藏书容器的称呼,“七签”是道书有“三洞四辅”七部。用张房君自己的话说,就是“掇云笈七部之英,略宝蕴诸子之奥”。  《云笈七签》内容繁杂,既有神仙的传略,也有修身养性之法。其中以四时养生的角度作为切入点来探究道教独特的养生之法,对道教養生中春夏秋冬四个时节所对应的服食、起居和情志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梳理与整合,对当今
期刊
唐蜀华教授提出诊脉时应注重脉象的七要素,即脉位、脉率、脉律、脉形、脉体、脉力与脉势,并力争从这七个方面做到脉诊的规范化、客观化、量化.现代中医可从脉诊中直接提取相对单一而易于把握的七大特征要素信息,用若干脉象要素术语对特定脉象进行多维扫描,描绘出看得见摸得着的立体脉象,以更细致地理解和掌握脉诊.
著名的山水画大师王康乐先生生于1907年,享寿100岁,是继朱屺瞻、刘海粟之后的中国画坛百岁老人之一。在8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王老融汇各家,逐渐形成了气势磅礴的山水画风格,被世人誉为“国画中的油画”。在保持身心健康长寿方面,他的养生秘笈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王老曾师从国画大师黄宾虹、张大千等学习国画,70岁时,他临摹的黄宾虹山水画已可乱真。但他本着“不继承无从创作,不创作无以自存”的精神,于
期刊
尿道综合征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学“淋证”范畴,为本虚标实之证,多由肾虚、肝郁、心火、湿热、瘀热、寒凝等因素致肾与膀胱气化功能障碍所致,当从脏腑辨治,调摄五脏,治以培补肾元、疏肝解郁、清心宁神、益气健脾、清泻肺热,同时兼顾病理因素,采用清热利湿、清化瘀热、温经散寒等通淋之法.附验案1则以佐证.
头痛是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中.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位于人体最高,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故脏腑发生病变,均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头部而发生头痛.经临床观察发现,头痛与脾胃关系密切,其病机主要包括:脾胃失调,化源不足,脑失濡养;脾胃失运,痰瘀内生,脑窍不利;脾胃失常,寒热错杂,气机不畅.对应治疗大法主要为:健脾益气,养血止痛;化痰祛瘀,通络止痛;寒热平调,调气止痛.附验案3则以佐证.
目的:观察在清洁间歇导尿及膀胱功能训练基础上加用俞募配穴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清洁间歇导尿和膀胱功能训练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俞募配穴穴位埋线疗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90?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与疗程结束后排尿情况以及尿流动力学指标,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1日与治疗第30、60、90日尿路感染发生率,疗程结束后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疗程结束后2组患者日均单次排尿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