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办学育桃李 辛勤耕耘馨满园

来源 :农民科技培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nlucif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莒南县农广校校长孙运欣,自1986年大学毕业来到县农广校工作,至今已有26个年头。
  二十多年来,孙运欣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恪尽职守,任劳任怨。她历任教师、办公室主任、副校长、校长职位,为全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事业兢兢业业、呕心沥血,表现了一位农民教育工作者对工作的执著追求与无限热爱,体现了一位共产党员对事业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教学之路坎坷多 孜孜不倦收获丰
  孙运欣刚走上农广校教师岗位时,学校规模小,老师少,连续6年畜牧兽医专业全部课程的教学任务都由她一个人承担,而在校中专生有200多人是畜牧兽医专业学员。困难面前,孙运欣没有退缩,对工作更加积极负责,为人谦虚进取,赢得了学员的爱戴和领导同事的赞扬,并很快成为学校教学骨干。然而,潜存于孙运欣思想深处的那份紧迫感、危机意识却不时撞击着她的思绪,这种紧迫感和危机意识来自于对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的强烈感受,更来自于对农民教育培训的深刻反思。农广校学员不同于一般学生,他们年龄跨度大——大的40多岁,小的17、18岁,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甚至有父子学员在同一个班上。学员们对授课内容的接受能力差别很大,特别是化学、解剖生理等基础课,部分学员听起课来如坠五里雾中,不知所措。面对学员们在集中面授辅导时对课程不解的无奈和渴望求知的眼神,孙运欣不辞辛苦,走村串巷,送教上门,耐心指导,解难答疑,决不让一个学员在学习中落下。在她的努力下,学员考试及格率达到了95%。
  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须有一桶水,孙运欣深刻认识到作为教师知识更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她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深造,书读了一摞又一摞,笔记做了一本又一本,常常伴着桌椅台灯,度过一个个宁静的夜晚、忙碌的周末。业精于勤荒于嬉,多年的勤学习苦钻研没有白费,专业的、教育教学的、甚至其他社会科学的各类知识,积聚得越来越多,沉淀在孙运欣的心底,眼前的路越来越宽、越来越亮了。孙运欣和同事们一起承担了“夏玉米高产栽培”、“甲硝唑配合抗菌素的临床应用”、“加强农民教育体系建设、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等几个科研项目,分别获得了省、市科委丰收计划二等奖,临沂市星火二等奖;另有20多篇科研教学论文分别发表在《山东省畜牧兽医》、《当代畜牧兽医与实践》、《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报》、《农村远教》等报刊杂志上;在全省教学评优活动中,孙运欣以优异的成绩连续两届获得“教学能手”光荣称号;她还多次获得临沂市农广校教学评优一等奖。
  教学改革创新路,与时俱进奏华章
  进入新世纪,莒南县农广校加挂了“农民科技教育中心”的牌子,学校工作重心随三农工作的深入发展而发生了战略性转移,教学培训方式方法必须创新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需要。孙运欣和同事们深入基层调研,聚在一起研讨,解读政策要领,分析培训经验,总结出了对教学人员“指标化管理”的办法,对教学培训“以书本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教学技能为补充,以实用技术培训为目的”的三环节教学法。同时科学设置培训专业,不断改进培训形式,丰富教学内容,采取点题式教育、套餐式培训。有时针对农时季节,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厂矿企业,将教学班延伸到乡村农户、车间院落。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效果逐渐凸显。孙运欣的教学培训不仅深受农民群众欢迎,而且还受邀在全省教学工作会议中作了经验介绍,《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报》也对此进行了宣传报道。
  三尺讲台写春秋,一片冰心在玉壶
  孙运欣的敬业精神和务实态度,以及优异的工作成绩和较强的工作能力,受到了学员的一致赞扬,得到了广大同事的认可和尊敬,还得到了县委、县农业局领导的赏识和肯定。2005年初,孙运欣走上了校长的工作岗位,她团结带领全校教师,积极争取领导支持,不断加强部门联合,筹集完善教育资源,打造坚强教师队伍,积极承担农业项目,不断拓展学校业务。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招生教学、培训管理、宣传报道等各项工作均走在全市各兄弟县区校前列,当年被省农广校评为“办学先进集体”;被市农业局评为“先进单位”。据不完全统计,那一年,孙运欣亲自撰写的各种申请、报告、讲话、汇报、教研论文、宣传报道等文章就有60余篇,举办各类培训班100多场次,受训学员3万余人次。多年来,莒南县农广校在孙运欣的带领下,招生数量不断取得突破,教学水平逐渐提高,办学规模稳步扩大,师资队伍日益壮大,服务三农的能力逐步加强。莒南县农广校被中央农广校评为“科技兴农示范校”,“办学水平A级校”,并两次被农业部授予“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多少年坚持不懈,多少年风雨兼程,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推敲斟酌。讲台上,孙运欣对学员循循善诱,耐心讲解;大棚里,她实地操作传授技能,挥汗如雨。由于长期过度劳累,孙运欣积劳成疾,患上严重腰椎间盘突出和肩周炎,医生建议至少休息3个月坚持治疗,但她惦记着学校的工作,勉强在医院住了10天,就忍着病痛回到她热爱的工作岗位上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孙运欣多年来努力拼搏,不断进取,被山东省人事厅、山东省农业厅记“三等功”;被临沂市妇联评为“巾帼建功标兵”、“临沂市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工作者”;被县委评为“十佳岗位明星”。2010 年12月16日,孙运欣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县级校校长代表,光荣地出席了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中央农广校建校30周年会议,并作为典型代表进行发言。这一枚枚 “军功章”,浸透了一个平凡的农民科技教育工作者对事业的热爱与追求,对三尺讲台的眷恋与奉献,对农民群众早日走向富裕的渴望与期待。农广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山东省莒南县农广校刘汉宏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白露
其他文献
笔者于2008年秋兴建的塑料大棚(由秸秆饲料发酵池—养猪圈—沼气池—瓜果菜田组成的“生态园”设施农业模式),通过2年多的实践,达到了资源多次循环利用,节粮、节肥、节能,以及污染减少的目的。这种循环模式是以大棚温室为中心,将植物、动物、微生物有机结合,形成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生物链,从而生产出无害化食品,温室效应提高30%以上。现将笔者创办的塑料大棚循环模式介绍如下,供农民朋友参考。   
广播电视教育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不受民族、时空、地域等限制,直接面向农村基层干部、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民,是推广农业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阵地,是构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科教兴农”战略的实施和提高农民科技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多年来,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面向农村,以提高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和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为己任,大力发展农村广播教育,有力促进全国农民教育
又到小麦飘香时。  三夏时节,中原大地一派丰收景象,跨区作业的收割机正在由南向北转战各大麦区。麦浪滚滚、机声隆隆,收割机在金色麦浪中驰骋,“吐”出金灿灿的麦粒。奋战在麦收第一线的农民、农机服务人员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收的喜悦。装包起运的新麦清香,飘进了农民的心窝窝。  今年夏粮丰收来之不易。西南地区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北方冬麦区多年少有的持续低温雨雪天气,江淮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的低温阴雨寡照,东
糟渣饲料是酿造业、制糖业、食品加工业等行业的加工副产物,如酒糟、木薯渣、果渣、淀粉渣等。我国的糟渣类资源丰富,种类多,数量大,仅酿酒、淀粉、果品加工每年就可产生上亿吨的糟渣。因原料组成、生产工艺不同其营养价值不同。糟渣类饲料普遍营养物质含量丰富,是受养殖户欢迎的廉价饲料资源。但是新鲜糟渣类饲料的共同特点是含水量高,如鲜白酒糟含水量高达60%以上,鲜木薯渣含水量80%~90%,若不及时贮藏处理极易腐
农村实用人才是指活跃在农村,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带动和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能人。大力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开展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的隐形失业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推广科技知识,全力营造农村科技进步的良好环境,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农民队伍;第三还可以调整社会结构,实现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笔者从所在的
夏秋季节蚊虫滋生,为能睡个安稳觉,预防传染病的发生,许多家庭在睡前点燃盘香或电蚊香。由于点燃的蚊香焰心温度高达300℃,一旦遇到可燃、易燃物品,例如布类、纸张、木材等,很容易引起火灾。而电蚊香长期处于通电状态,使用不当也存在触电、火灾等安全隐患。同时蚊香对人体也有一定的毒性。因此,提醒使用蚊香驱蚊的家庭注意以下安全问题。  1.选择可靠品牌,如果盘蚊香、电蚊香片质量不过关,极易危害人体健康。因此消
1国家体育场一角。  自春节以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游客接待量持续下降。不过,随着天气转暖,疫情逐渐得以控制,游客量呈现增长趋势。特别是现在,奥林匹克公园又迎来了春暖花开的时节,玉兰花、海棠花、迎春花、碧桃花……争奇斗艳,把这里点缀得更加美丽。前来跑步健身、踏青赏花的游客络绎不绝。但还是提醒游客一定要做好自身防护。  自疫情发生以来,奥林匹克公园管理委员会就对园内的防控工作十分重视,制定了《北京奥林
张京顺始终带着这样的信念奋斗在农广战线上,他说:“作为一名农广校教师,要珍重人格,珍爱声誉,加强个人修养;作为一名农广人,对待名利要处之淡然,扎根基层,爱岗敬业,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做一个平凡但不平庸之人。”  毕业于莱阳农学院农学系的张京顺于1994年调到莒南县农广校担任副校长,从事教学管理及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他不断充实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培训技能,脚踏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无论多忙多累总
为了将田间试验与农民难题、技术成果转化与农民增收紧密结合,使过去的无效推广或低效推广转为高效推广,发挥科技指导生产、引领产业升级的作用,解决农业科技入户最后一公里问题,北京市平谷区农广校于2008年开始筹建农民田间学校。田间学校以村为单位,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以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为特点的农民田间技术培训模式,在农作物不同生长期设不同的教学课程对农业种植户进行指导,避免农民生产走弯路,引
古语曰:“治安之本,惟在用人。”人才是治国兴邦的关键,尤其对于当前相对薄弱的农业农村经济来说,发展潜力巨大,发展要求迫切,更加需要一支专业、高效的人才队伍。  我国农业农村人才队伍情况怎么样?是否适应当前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下一步国家将有哪些措施来扶持农业农村人才发展和激励他们发挥作用?近日,农民日报记者专访了农业部人事劳动司司长曾一春。  问:农业现代化是当前农业发展最重要的命题,人才在农业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