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莒南县农广校校长孙运欣,自1986年大学毕业来到县农广校工作,至今已有26个年头。
二十多年来,孙运欣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恪尽职守,任劳任怨。她历任教师、办公室主任、副校长、校长职位,为全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事业兢兢业业、呕心沥血,表现了一位农民教育工作者对工作的执著追求与无限热爱,体现了一位共产党员对事业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教学之路坎坷多 孜孜不倦收获丰
孙运欣刚走上农广校教师岗位时,学校规模小,老师少,连续6年畜牧兽医专业全部课程的教学任务都由她一个人承担,而在校中专生有200多人是畜牧兽医专业学员。困难面前,孙运欣没有退缩,对工作更加积极负责,为人谦虚进取,赢得了学员的爱戴和领导同事的赞扬,并很快成为学校教学骨干。然而,潜存于孙运欣思想深处的那份紧迫感、危机意识却不时撞击着她的思绪,这种紧迫感和危机意识来自于对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的强烈感受,更来自于对农民教育培训的深刻反思。农广校学员不同于一般学生,他们年龄跨度大——大的40多岁,小的17、18岁,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甚至有父子学员在同一个班上。学员们对授课内容的接受能力差别很大,特别是化学、解剖生理等基础课,部分学员听起课来如坠五里雾中,不知所措。面对学员们在集中面授辅导时对课程不解的无奈和渴望求知的眼神,孙运欣不辞辛苦,走村串巷,送教上门,耐心指导,解难答疑,决不让一个学员在学习中落下。在她的努力下,学员考试及格率达到了95%。
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须有一桶水,孙运欣深刻认识到作为教师知识更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她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深造,书读了一摞又一摞,笔记做了一本又一本,常常伴着桌椅台灯,度过一个个宁静的夜晚、忙碌的周末。业精于勤荒于嬉,多年的勤学习苦钻研没有白费,专业的、教育教学的、甚至其他社会科学的各类知识,积聚得越来越多,沉淀在孙运欣的心底,眼前的路越来越宽、越来越亮了。孙运欣和同事们一起承担了“夏玉米高产栽培”、“甲硝唑配合抗菌素的临床应用”、“加强农民教育体系建设、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等几个科研项目,分别获得了省、市科委丰收计划二等奖,临沂市星火二等奖;另有20多篇科研教学论文分别发表在《山东省畜牧兽医》、《当代畜牧兽医与实践》、《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报》、《农村远教》等报刊杂志上;在全省教学评优活动中,孙运欣以优异的成绩连续两届获得“教学能手”光荣称号;她还多次获得临沂市农广校教学评优一等奖。
教学改革创新路,与时俱进奏华章
进入新世纪,莒南县农广校加挂了“农民科技教育中心”的牌子,学校工作重心随三农工作的深入发展而发生了战略性转移,教学培训方式方法必须创新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需要。孙运欣和同事们深入基层调研,聚在一起研讨,解读政策要领,分析培训经验,总结出了对教学人员“指标化管理”的办法,对教学培训“以书本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教学技能为补充,以实用技术培训为目的”的三环节教学法。同时科学设置培训专业,不断改进培训形式,丰富教学内容,采取点题式教育、套餐式培训。有时针对农时季节,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厂矿企业,将教学班延伸到乡村农户、车间院落。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效果逐渐凸显。孙运欣的教学培训不仅深受农民群众欢迎,而且还受邀在全省教学工作会议中作了经验介绍,《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报》也对此进行了宣传报道。
三尺讲台写春秋,一片冰心在玉壶
孙运欣的敬业精神和务实态度,以及优异的工作成绩和较强的工作能力,受到了学员的一致赞扬,得到了广大同事的认可和尊敬,还得到了县委、县农业局领导的赏识和肯定。2005年初,孙运欣走上了校长的工作岗位,她团结带领全校教师,积极争取领导支持,不断加强部门联合,筹集完善教育资源,打造坚强教师队伍,积极承担农业项目,不断拓展学校业务。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招生教学、培训管理、宣传报道等各项工作均走在全市各兄弟县区校前列,当年被省农广校评为“办学先进集体”;被市农业局评为“先进单位”。据不完全统计,那一年,孙运欣亲自撰写的各种申请、报告、讲话、汇报、教研论文、宣传报道等文章就有60余篇,举办各类培训班100多场次,受训学员3万余人次。多年来,莒南县农广校在孙运欣的带领下,招生数量不断取得突破,教学水平逐渐提高,办学规模稳步扩大,师资队伍日益壮大,服务三农的能力逐步加强。莒南县农广校被中央农广校评为“科技兴农示范校”,“办学水平A级校”,并两次被农业部授予“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多少年坚持不懈,多少年风雨兼程,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推敲斟酌。讲台上,孙运欣对学员循循善诱,耐心讲解;大棚里,她实地操作传授技能,挥汗如雨。由于长期过度劳累,孙运欣积劳成疾,患上严重腰椎间盘突出和肩周炎,医生建议至少休息3个月坚持治疗,但她惦记着学校的工作,勉强在医院住了10天,就忍着病痛回到她热爱的工作岗位上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孙运欣多年来努力拼搏,不断进取,被山东省人事厅、山东省农业厅记“三等功”;被临沂市妇联评为“巾帼建功标兵”、“临沂市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工作者”;被县委评为“十佳岗位明星”。2010 年12月16日,孙运欣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县级校校长代表,光荣地出席了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中央农广校建校30周年会议,并作为典型代表进行发言。这一枚枚 “军功章”,浸透了一个平凡的农民科技教育工作者对事业的热爱与追求,对三尺讲台的眷恋与奉献,对农民群众早日走向富裕的渴望与期待。农广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山东省莒南县农广校刘汉宏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白露
二十多年来,孙运欣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恪尽职守,任劳任怨。她历任教师、办公室主任、副校长、校长职位,为全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事业兢兢业业、呕心沥血,表现了一位农民教育工作者对工作的执著追求与无限热爱,体现了一位共产党员对事业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教学之路坎坷多 孜孜不倦收获丰
孙运欣刚走上农广校教师岗位时,学校规模小,老师少,连续6年畜牧兽医专业全部课程的教学任务都由她一个人承担,而在校中专生有200多人是畜牧兽医专业学员。困难面前,孙运欣没有退缩,对工作更加积极负责,为人谦虚进取,赢得了学员的爱戴和领导同事的赞扬,并很快成为学校教学骨干。然而,潜存于孙运欣思想深处的那份紧迫感、危机意识却不时撞击着她的思绪,这种紧迫感和危机意识来自于对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的强烈感受,更来自于对农民教育培训的深刻反思。农广校学员不同于一般学生,他们年龄跨度大——大的40多岁,小的17、18岁,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甚至有父子学员在同一个班上。学员们对授课内容的接受能力差别很大,特别是化学、解剖生理等基础课,部分学员听起课来如坠五里雾中,不知所措。面对学员们在集中面授辅导时对课程不解的无奈和渴望求知的眼神,孙运欣不辞辛苦,走村串巷,送教上门,耐心指导,解难答疑,决不让一个学员在学习中落下。在她的努力下,学员考试及格率达到了95%。
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须有一桶水,孙运欣深刻认识到作为教师知识更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她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深造,书读了一摞又一摞,笔记做了一本又一本,常常伴着桌椅台灯,度过一个个宁静的夜晚、忙碌的周末。业精于勤荒于嬉,多年的勤学习苦钻研没有白费,专业的、教育教学的、甚至其他社会科学的各类知识,积聚得越来越多,沉淀在孙运欣的心底,眼前的路越来越宽、越来越亮了。孙运欣和同事们一起承担了“夏玉米高产栽培”、“甲硝唑配合抗菌素的临床应用”、“加强农民教育体系建设、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等几个科研项目,分别获得了省、市科委丰收计划二等奖,临沂市星火二等奖;另有20多篇科研教学论文分别发表在《山东省畜牧兽医》、《当代畜牧兽医与实践》、《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报》、《农村远教》等报刊杂志上;在全省教学评优活动中,孙运欣以优异的成绩连续两届获得“教学能手”光荣称号;她还多次获得临沂市农广校教学评优一等奖。
教学改革创新路,与时俱进奏华章
进入新世纪,莒南县农广校加挂了“农民科技教育中心”的牌子,学校工作重心随三农工作的深入发展而发生了战略性转移,教学培训方式方法必须创新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需要。孙运欣和同事们深入基层调研,聚在一起研讨,解读政策要领,分析培训经验,总结出了对教学人员“指标化管理”的办法,对教学培训“以书本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教学技能为补充,以实用技术培训为目的”的三环节教学法。同时科学设置培训专业,不断改进培训形式,丰富教学内容,采取点题式教育、套餐式培训。有时针对农时季节,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厂矿企业,将教学班延伸到乡村农户、车间院落。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效果逐渐凸显。孙运欣的教学培训不仅深受农民群众欢迎,而且还受邀在全省教学工作会议中作了经验介绍,《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报》也对此进行了宣传报道。
三尺讲台写春秋,一片冰心在玉壶
孙运欣的敬业精神和务实态度,以及优异的工作成绩和较强的工作能力,受到了学员的一致赞扬,得到了广大同事的认可和尊敬,还得到了县委、县农业局领导的赏识和肯定。2005年初,孙运欣走上了校长的工作岗位,她团结带领全校教师,积极争取领导支持,不断加强部门联合,筹集完善教育资源,打造坚强教师队伍,积极承担农业项目,不断拓展学校业务。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招生教学、培训管理、宣传报道等各项工作均走在全市各兄弟县区校前列,当年被省农广校评为“办学先进集体”;被市农业局评为“先进单位”。据不完全统计,那一年,孙运欣亲自撰写的各种申请、报告、讲话、汇报、教研论文、宣传报道等文章就有60余篇,举办各类培训班100多场次,受训学员3万余人次。多年来,莒南县农广校在孙运欣的带领下,招生数量不断取得突破,教学水平逐渐提高,办学规模稳步扩大,师资队伍日益壮大,服务三农的能力逐步加强。莒南县农广校被中央农广校评为“科技兴农示范校”,“办学水平A级校”,并两次被农业部授予“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多少年坚持不懈,多少年风雨兼程,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推敲斟酌。讲台上,孙运欣对学员循循善诱,耐心讲解;大棚里,她实地操作传授技能,挥汗如雨。由于长期过度劳累,孙运欣积劳成疾,患上严重腰椎间盘突出和肩周炎,医生建议至少休息3个月坚持治疗,但她惦记着学校的工作,勉强在医院住了10天,就忍着病痛回到她热爱的工作岗位上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孙运欣多年来努力拼搏,不断进取,被山东省人事厅、山东省农业厅记“三等功”;被临沂市妇联评为“巾帼建功标兵”、“临沂市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工作者”;被县委评为“十佳岗位明星”。2010 年12月16日,孙运欣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县级校校长代表,光荣地出席了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中央农广校建校30周年会议,并作为典型代表进行发言。这一枚枚 “军功章”,浸透了一个平凡的农民科技教育工作者对事业的热爱与追求,对三尺讲台的眷恋与奉献,对农民群众早日走向富裕的渴望与期待。农广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山东省莒南县农广校刘汉宏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白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