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飚“谦虚”赢尊重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mwk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耿飚(1909~2000),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唯一一位没有被授予解放军军衔的国防部部长。曾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常委、秘书长,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1950年,时任解放军第十九兵团副司令员的耿飚,接到中央一纸调令,远赴瑞典,成为驻瑞典大使。
  在瑞典王国的欢迎晚宴上,席间有一个司令跟耿飚说起了部队生活,两人相谈甚欢。这位司令说:“我从一个普通的士兵经过努力后成为了司令。”耿飚笑了一下,说:“我跟你的经历很相似,‘泥腿子’出身,经过南征北战,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随后,对方问:“你当初带了多少部队?”耿飚算了算参加的大小战役,说:“有几十万吧!”
  让他意外的是,瑞典皇家海军最高司令立即从凳子上站了起来,向耿飚“啪”地一个敬礼,说道:“太伟大了,我与你相比,相形见绌,我带领的部队不及你的十分之一。”耿飚急忙起身回了一个军礼。这时,旁边的几位贵宾,也纷纷过来与耿飚碰杯,竖起了大拇指,称赞他为“伟大的大使,了不起的将军”,对他刮目相看。
  面对溢美之词,耿飚谦虚地说:“比起我们伟大的国家,我只不过是一个兵、一个战士。我愿意做一架两国之间发展友谊的桥梁。”顿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第二天,当地报纸纷纷撰文:“社会主义大使首次亮相资本主义国家,身为将军,没有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以一个战士自居,耿飚的谦虚赢得了瑞典人民的尊重。”在随后的几年大使生涯中,耿飚以谦虚的姿态为两国的发展做了巨大的贡献,重塑了新兴大国在瑞典人心中的形象。
  謙虚是一种品德,是与人交往的黄金法则。而耿飚一个大国的大使,深谙其中之道,进而得到了人们的尊重和世人的敬仰。
  (编辑/袁恒雷)
其他文献
刘文典(1889~1958),现代杰出的文史大师,校勘学大师与研究庄子的专家。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安徽大学校长、清华大学国文系主任。  1943年,刘文典被聘为云南大学文史系教授,他为学生授课时,不仅诙谐滑稽,并经常使用姿体语言,以达到生动活泼让学生加深记忆的目的。一次,他要讲授《荆轲刺秦王》的那段历史。上课铃声响过后,刘文典带着一本大地图册上了讲台,然后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当讲到最精彩的情节“图穷
一直耿耿于怀,从未离开过小城,从未到过远方。  于是常常盼着长大,盼着自食其力,盼着能有一笔钱,一把时间,去远方。  小时候,是被家长严格要求的,放了学,一定要按时回家。第一件事,不是写作业,而是要帮大人把晾晒的衣服之类收好,或者,先要烧一锅开水,等着下工回来的父母。第二件事才是掏出书包写作业。如果约个同学出去玩一会儿,是必须要经过申请的。当然,叫个同学回家来玩,也是可以的,但也有前提:玩之前先写
因为受了委屈,乐乐的嘴巴噘得老高。他努力地控制着,控制着,但终于没有憋住,5岁的乐乐,眼泪夺眶而出。先是抽泣,一声接一声。他捏紧小拳头,试图使自己只是这样抽抽搭搭地哭几声,但终于没有控制住,乐乐像以往一样爆发了,放声大哭,声嘶力竭。最后,他干脆坐在地上,一边蹬着腿,一边号啕大哭。  这一次,乐乐是真的受委屈了,是天大的委屈。他哭得昏天黑地,让人心碎。  妈妈安慰他:“别哭了,宝贝,嗓子会哭哑的。”
南方的天总是阴雨连绵的,空气中弥漫的潮湿像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气质。在宁波这个沿海城市,终日的海风让薛见宁这个土生土长的北方姑娘很不适应。  薛见宁的高考志愿无一例外填的都是外省,她没有很想去的地方,但不想留在西安,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希望见见世面。一只行李箱,一个双肩包,一张年轻的脸和一份沉甸甸的亲情,这是见宁自己印象中来学校报到那天的情形。似乎是为了衬托离别的氛围,天空中一直淅淅沥沥地飘着雨。  见宁
李江从北京四中初中部毕业那年,恰好四中以首任校长王道元名字命名的道元班开始招生,以她当时的成绩,考入四中高中毫不费力,她却选择报考道元班。由于在初中的时候,她就对物理非常感兴趣,进这个班会有更多研究物理的机会。  进道元班,除了中考成绩,还需要经过单独的笔试和面试。当时的笔试要求从七八篇文章中挑选一篇写述评,这些文章涉及不同领域,包括哲学、历史、经济、社会……李江写的标题是《科学与信仰的关系》,分
生就一张白纸,需要自己和别人去描绘  有很多人,之所以一事无成,原因是做了自己的人质,画地为牢,一辈子宥于小小的天地,始终走不出突破的一步。生而为人,为什么不成为自由、独立的自己,把自己交给壮美的人生?  一个伟大人物的诞生,绝对与他所经历的教育环境无关,与他的出身也没有关系,天才来自于他自己对世界的领悟。  不论多么伟大的人物,都自有他的痛苦。譬如郭沫若,“文革”十年,中国文化界几乎就是他一个人
年轻时,范仲淹离开家乡,前往河南的一家书院求学。由于经济拮据,他每天只煮一锅粥,粥冷了以后,就用刀划成四块,早晚各吃两块,配几根咸菜,这就是他一天的伙食。  当时,在书院里,有一个同学和范仲淹走得很近,他是河南一个州府留守官的儿子,家中很富裕。他了解到范仲淹的艰苦生活之后,非常同情,就把自家厨房里的好东西送给范仲淹。范仲淹一开始死活不要,但留守官的儿子急了,说:“你是嫌弃这些东西,不愿意接受我这个
6岁时,她父亲早逝,母亲工作忙,她与奶奶生活。她最大的爱好是唱歌,总想着有一天能站在舞台上,无数掌声响起来。她去唱片公司,想主动找一些机会,唱片公司让她做伴奏带,可是她哪有钱啊?于是,她只好去参加各种比赛,企图让那些评委对她多一些认识和了解。这样的比赛,初赛报名费就50元钱,奶奶卖冰棍一天能赚多少钱啊?奶奶能让她去,她很珍惜,每次上台前,都经过无数次练习。别人上台,都能唱完一首完整的歌。等到了她那
这场旅行,无关风月,只关情。  如果母亲身患重病,如果医生宣判死刑,亲爱的,要把母亲按在床上吗?医生可是嘱咐,不能去人多的地方啊!可你愿意躺在床上,一天天等待死亡吗?刘颖说:“我不管啦!我要让我们母女俩去做一次‘豁出去’的旅行!”她说:“其实,我知道妈妈想要什么。”  跨越十年的旅行就此拉开帷幕,每一年对妈妈来说都是一场一年一度的“生命盛宴”。她们穿越亚洲,来到西欧的岛国——英国,“急诊室的故事”
20岁的杨飞是广州一所大学的学生,在计算机系读大二。杨飞从小就很聪明,读初中时,就对电脑很感兴趣,经常看《电脑高手》《电脑爱好者》杂志,整个暑假也不出去玩。  在大一下学期的时候,杨飞交了个女朋友。女朋友过生日要送礼物,各种节日也要送,偶尔还出去吃饭。随着恋情的发展,经济支出也在加大,父母给杨飞的生活费不够花了。他先是吃了一周方便面,后来室友给他出点子,让他去找份兼职。杨飞的性格有点儿内向,在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