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语文实践活动的策略研究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yu1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通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与完整。
  一、前置性学习,为语文课堂教学服务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凡是学生能做到的,教师不要包办。在预习阶段,教师可要求学生:①通过查阅工具书,掌握生字,理解词语。②标出自然段,画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段。③思考课后习题。④查阅搜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⑤质疑并尝试解决。当然,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不一样,我们不能指望所有学生都能按部就班地完成这些预习步骤,所以,教师既要对预习授之以法,又要允许学生依据自己的情况对学习方式作出自主选择。
  在教学《鸟岛》《海洋21世纪的希望》等课文时,我布置学生预习,查阅收集相关资料。有的学生翻阅课外书,有的学生上网查阅,课上通过互相交流,使学生对所要说明的事物特点有了更清楚的认识,较好地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
  在教学《母亲的恩情》《沉香救母》等反映爱心教育的课文时,教师可布置学生提前进行查访。查询父母的生日,探问父母的兴趣、爱好,询问小伙伴的苦恼等,为了更好地朗读、感悟课文打下基础。在课后延伸活动中,让学生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更好地回报父母之爱,使语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学、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二、凭借教材,培养想象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1.图文结合,诱发想象。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图文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图文结合是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一个特点。教师在教学每篇课文时,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获得感性经验,不断丰富他们的表象。
  2.利用“空白”,引发想象。在课文中常常留有“空白”,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发学生想想说说,让学生进行很好的创造性想象训练。也可让学生在书上圈、画、批注,写感悟,日积月累,学生将受益匪浅。
  3.读编故事,激发想象。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的写人记事的课文不写结局,让读者去思考,更富感人的艺术魅力。如《爱之链》,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教材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读写结合,续编故事,进行创造性想象的训练。
  三、联系生活,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任何实践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实践的源泉所在,只有紧密地联系生活,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学生的学习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内,教材给我们的内容只是一个例子,教师要善于开发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学完了《海底世界》,教师可让学生搜集有关海洋生物的图片或实物,写说明文字,并让小组合作出一期关于“海洋”的手抄报、图片展览等。还可以结合重大节日,传统节日开展活动,如“感恩节”“三八妇女节”,让孩子给母亲写信。
  创设各种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充分自我表现中培养实践能力。比如,排演课本剧就是很好的方法。在学生部分理解课文之后,放手让学生模仿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表演,排演课本剧,让学生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如教学《三袋麦子》,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再让学生戴上动物的头饰表演,这样学生不但领悟其中的寓意,而且学得生动有趣,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口头表达能力及创造力,语文综合素养也得到明显的提高。学习了《负荆请罪》《公休仪拒收礼物》后,可以让学生演课本剧,这样学生可以更深刻地感悟课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四、在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以此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学以致用。
  1.诵读经典。教师积极为学生推荐阅读书目,传授阅读方法,开展主题活动,让学生漫步书林,沐浴知识的阳光,让阅读的书香成为学生成长的营养。
  2.开展“5分钟”活动。教师事先向学生提供各种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学生自由选择,自由组合,然后提前向老师报名。教师排好活动次序,每堂课师生问好后轮流上台活动。内容和形式主要有:叙新闻,讲故事,诵读优秀诗文,佳作推荐,名句赏析,小演讲,演课本剧,续编故事,成语接龙,猜谜语等。虽然只是短短的5分钟,但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既巩固和促进了课堂教学效果,又带动了课外阅读,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各项能力,特别强化了口头表达和口语能力,发挥了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3.语文兴趣小组。通过语文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开展阅读、赏析、练习写作、自编小报等活动,引导他们探索人生的真谛,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陶冶高尚的情操,发展个性特长。
  五、让我们的作业变个“身”
  在信息化多元化的今天,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也是很多的。“课堂四十分钟”可以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但并不代表这是学生获得知识能力的唯一途径。我们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晚上看“新闻联播”,利用晨会开展“三言两语话新闻”活动,让学生轮流上台讲新闻,发表自己对新闻事件的看法。这样一种非书面作业,既受学生欢迎,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总之,提升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开动脑筋,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开发课程资源,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着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责编夏天)
其他文献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虽然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指导学生写作,但学生仍然怕写作文。因此,作文教学效率低已成为困扰作文教学的一大难题。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够充分地表达自我,不再把作文看成是负担,而是栖息梦想的精神家园,是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目标。  一、遵循学生的个性差异,表达真实的自我  1.写自己的亲身体会  学生的作文一直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作文教学局限于命题作文中,这无疑是对学生个
一、病症  学生的作文材料似曾相识,内容雷同,缺乏个性体验和独特认识,写法呆板。怎样解决这一共性问题呢?  二、实践药方  (一)源本得言  学生学了那么多文质兼优的课文,背诵了那么多精美的词语和句子,可说话、作文时语言却依然贫乏。原因何在?因为我们轻视了对学生的语言训练。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材料,仅停留在机械记忆的基础上,未能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为此,语文课上的语言训练迫在眉睫,课文语言内化为学生
从不同角度入手客观阐述了新时期畜牧兽医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
寄生虫病是危害山羊养殖的主要动物疫病,捻转血矛线虫和莫尼茨绦虫危害巨大。分别在重庆市大足区雍溪镇和江津区西湖镇两个大足黑山羊场对其所发生的寄生虫病进行临床诊断、
根据实际工作经验,介绍了胴体感官检验方法、步骤,并可根据胴体所表现出来的病理变化为疾病判断提供方向。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优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因此,教师不妨设计一些“男类”作业,把作业融趣味性、层次性于一体,让作业生动活泼、异彩纷呈,为学生搭建一个多彩的舞台,让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能力得以发展,将课内与课外有机联系,将知识与能力相互转化,将思维与情感融会贯通,最终实现“让学生做有价值的语文作业”。    一、积跬步,致千里    荀子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