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晚稻稻种非致病细菌多样性初步研究

来源 :生物多样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an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特定生态环境中晚稻稻种的非致病细菌多样性以更有效地治理水稻主要病害,于1996~2001年间对采自浙江平原、丘陵及山区的606份稻种样本进行了非致病细菌种类、频率及对水稻纹枯病和恶苗病的抑菌作用研究.从中分离出9605个菌株,经致病性测定、菌落形态及部分细菌学特征(革兰氏染色、KMB培养基上的荧光色素和扩散性非荧光色素、YDC培养基上黄色菌落的产生、好气性、鞭毛及芽孢的染色镜检等)测定后,选出代表菌株622个,连同80个对照菌株用Biolog及脂肪酸分析法(FAME)进行测试.鉴定出Pseudomo
其他文献
11月24日,省国土资源厅纪委举办厅系统第七期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班。来自厅属五个事业局、西宁、海东国土资源局专(兼)职纪检干部和厅机关、厅直属事业单位各党(总)支部纪检委员以及
从3种不同土壤中分离和纯化得到10个石油降解细菌菌株.分离菌株均为好氧菌、革兰氏阴性菌、不形成芽孢的杆菌.10个菌株均能利用中等链长的烷烃、柴油和原油作为碳源,而不能以
目的探讨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osyl end products,AGEs)及脂质代谢紊乱与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关系.方法设立DPN病变组及无糖尿病神
本文对比研究了7种石山稀有濒危植物在石灰岩土壤以及迁移到酸性土壤后的外形特征、生长发育习性及化学元素含量.结果表明,7种石山稀有濒危植物迁移到酸性土壤后发生了以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