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高校田径教学发展对策探索

来源 :当代体育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238bd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阶段,我国各高校的田径运动是在跑、跳、投等自然运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作为体育的基本运动项目之一,在学生的基础发展和个性形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新课标的不断实施,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了田径运动的重要性,对大学生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增加了50 m测速、100 m测速、跳高和跳远等测试项目,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运动意识,促进他们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也有效抑制了大学生的懒惰心理,田径运动与学分的有效挂钩,无意中提高了学生的重视。但是,目前高校的田径教学和发展依然不是很乐观。现该文就从高校田径教学的现状入手,简要提出了几点应对策略,以期促进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 田径教学 发展对策 高校 现状
  中图分类号:G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3(a)-0007-02
  田径运动是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基础内容之一,优势在于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和灵敏程度。但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体育选修课在高校中越来越普及,这就使得参与田径运动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少,给教学的开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究其原因不难发现,主要是教学目标落后、教学内容单调、教学手段单一等,这都值得高校体育教师的深思,以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1 新课标下高校田径教学的现状
  1.1 高校田径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
  高校体育田径课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健身习惯和健身能力,然而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却忽略了健身教育。首先是由于田径课程较强的竞技性,很多高校把教学目标放在了提高学生技能和身体素质上,而忽视了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导致大学生为了竞技而进行运动,一旦竞争意识减弱,就会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其次是教学过程过于追求系统性、科学性和完整性,忽视了很多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体技能,导致很多学生认为田径运动困难,学习的过程中很难达到整体的要求,说明教师的教学目标缺乏针对性,没有考虑到因材施教。最后是田径运动教学目标的任意调整和堆砌,导致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知道自身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1.2 高校田径教学内容单调,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高校田径课程的教学内容多是以锻炼身体素质和基本技能为基础的,大多也是学生在中学过程中就学习过的内容,再加上没有什么实用性,学生的参与意识严重不足。毕竟大学生不同于普通的中学生,个人的主观意识和自主能力都比较强,在教师管理不严的前提下,若是课程内容根本没法调动自身的参与性,大学生大多会以逃课的方式应对。
  此外,高校田径教学的方法也较为单一,仍然以讲授为主,教师在演示的过程中,也多是要求学生重复自己的动作。教学方法的单一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也忽视了大学生的情感体验。
  1.3 高校田径教学评价体系片面
  首先是高校田径教学评价体系的定位与“健康第一”没有实质性关系,考试内容比较固定,评分体系也仅仅是以学生的最终测试表现为依据;其次是评价体系忽视了学生体育学习的过程,虽然很多高校给予了学生20分或者30分的平时成绩,但并没有严格的评分标准,基本每个学生都能拿到满分的平时成绩,差距依然出现在最终考试环节,很难调动学生的主动意识;最后是评价仍然是教师说了算,没有考虑学生的互评和自评,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难免会涉及到个人因素,学生也难免会产生各种不服的心理,长此以往,容易引发师生和生生矛盾。
  1.4 高校田径教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
  首先是高校在招聘体育教师的过程中,招聘体系比较松散,尤其是一些比较重视文化课成绩的高校,招聘的体育教师或多或少综合素质都会偏低,影响教学过程。其次是高校体育教师自身的意识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教学过程松散,对学生要求偏低等,甚至很多教师只看到了传统田径教学的弊端和不足,而不采取任何改进措施。最后是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待改进,一方面是对田径课程内容的掌握和认识,是否有严禁的教学态度、是否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等;另一方面则是自身的主观性,是否有积极学习的精神,是否能利用自身的综合素质感染学生等。
  2 新课标下高校田径教学改革发展的策略
  2.1 准确定位教学目标,课程设置多样化
  在田径课程设置的过程中,我国高校应该采取国外选修课的形式,具有一定的限制性但并不强制,毕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对田径运动感兴趣,允许大学生有更多的时间选择自身感兴趣的事物进行学习,但应规定该部分学生积极锻炼身体,例如晨跑。
  2.2 扩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
  传统的田径教学过于注重内容安排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很多田径项目都有涉及,但是讲授过程都不够透彻,难免给学生单调和枯燥的感觉。因此,首先应针对大学生不同的体质和兴趣,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设置出具有特色的教学内容,包括与预防和治疗疾病有关的运动项目、与形体美塑造有关的健身项目等;此外是教学的理论知识内容应该更加丰富,涉及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科学减肥、疲劳恢复、合理膳食,甚至针对女生开展产后康复等课程,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方法方面,更应该注重于方法的择优选取和合理搭配,要结合传统教学详细和直观的优点,结合多媒体教学简单形象的因素,同时还应注重自学辅导、探究发现等现代化的成功教学模式,这都有利于良好课堂教学效果的取得。
  2.3 健全评价体系,积极培养学生的主观意识
  (1)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健全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着眼于学生自身的喜好、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逐渐弱化期末测试所占的比分,更重视学生平时的表现,学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空间等,最好还应参考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以逐步实现教学公平。(2)是改进过程性评价的策略,这也是现阶段主要的激励手段,教师在给予学生平时成绩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出勤频率、课堂表现等,杜绝传统所谓的“亲情分”,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田径运动学习的重要性。
  2.4 积极转变教师观念,加强教学的国际间交流
  (1)教师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自身树立积极学习的意识,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参考学生的建议,能够利用辩证的态度和理性的视角看待田径教学,以促进教学的持续性和长久性。
  (2)是课程的开设更加国际化,欧洲和美国的大学课程比较先进,高校可以定期组织体育教师参加公费培训,以促进田径教学的国际交流,引进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等。
  (3)是教师应布置给学生具有弹性的体育活动,杜绝以往学生“勉强完成学习任务”、“不得不完成学习任务”等的现状,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分组,每组的田径活动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更好地开展教学。
  3 结语
  综上所述,田径教学作为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与作用,而且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田径教学的改革过程是艰巨和复杂的,尤其值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关注。因此,高校师生务必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紧紧把握时代发展的导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更要注重他们的个性发展,以实现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同时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当然,大学生自身也应该树立田径运动的目标,每天进行体育锻炼,以便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有一个更健康的身体,做新时代的人才,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彭芳,郭晓琴.新课标下高师田径课程教学困境及其对策[J].职教论坛,2013(5):48-50.
  [2] 吴林珍.浅析新课标下高校田径教学改革发展的途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1):104,106.
  [3] 刘顺超.浅析新课标下高校田径教学改革发展的途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12):158-159.
  [4] 纪京楠.新课标下山西晋中学院田径教学发展现状研究[J].新西部,2010(10):195,168.
  [5] 陈敏.新课程改革下高职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及其改进对策[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學校学报,2011(3):50-51,54.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胃肠肿瘤手术后低渗热灌注腹腔化疗对预防腹腔复发的临床疗效. 方法以35例胃肠肿瘤术后患者行低渗热灌注顺铂腹腔化疗结合全身化疗为实验组,45例行术后辅助化疗为对
目的比较烟酸衍生物阿昔莫司、他汀类药物洛伐他汀单独应用及两者联用治疗老年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06例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洛伐他汀组36例,给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论述当前社会体育专业乒乓球课程考试内容与方法,分析其优劣并提出建议,以期为相关教学考纲的制定提供借鉴参考。结果表明:理论知识部分比重少,考试形式以闭卷为主,检验形式单一;技术部分占主要分值,考试按照传统的技评、达标双重标准进行,测评要求模糊;裁判实践部分主要包括竞赛规则理论与临场实践操作,考核方式相对合理。建议理论考试注重实效性、技术考试进一步量化考核标准、将考试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外分泌腺,也可以有多个器官或系统受累的表现。2005年以来,我院共收治pSS合并周围神经系统损害患者5例。现报告如下。
女性张力性尿失禁(urinary stress incotinence,USl)是指妇女在正常状态下无遗尿,而在腹压突然增加时排尿失去控制,尿液不随意从尿道口漏出的现象。随着人口的逐渐老龄化,女性张力性尿失禁的病人将明显增多,而
泌尿系感染部分是合并机械性病因所致。临床上常缺乏足够的认识。为提高对本病认识,本文将其总结分析于后。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自1990年至1994年共收治住院泌尿系感染249
2001年10月-2006年1月,我们共为82例骨折患者行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目的:研究大肠癌组织中的细胞粘附分子CD15表达及反应强度与肿瘤发生、分化、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和图像分析技术,对90例大肠癌和10例正常大肠粘膜组织进
患者男,49岁。因间断性头痛、头晕伴恶心三年,加重半月入院。体检神经系统未见阳性体征,多次作头颅CT及MRI检查,均提示“交通性脑积水,未见阳性其他颅内病变”,于1999年10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