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我国建筑业蓬勃发展,建筑业主要采用传统的现浇施工工艺,装配式建筑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情况较缓。现浇施工的方法虽有一定的优点,但也存在劳动力需求大、能源消耗大、湿作业多、建筑质量不能保证等缺点,此外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也较大。在这种背景下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出现革新。目前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处于发展阶段,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施工质量问题。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装配式建筑施工的不足
1.1施工准备。施工阶段开始之前,倘若没有进行充分的施工准备工作,如科学全面的质量规划与完备的施工方案,将使装配式施工过程中缺乏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预见性,将严重影响施工阶段对施工质量的控制工作。
1.2操作标准。施工阶段如出现构件搭接不稳固、浇筑强度不达标等施工机械与人员操作不合标准的问题,将对施工质量埋下重重隐患,因此严格规范操作标准问题亟待解决。
1.3协商管理。施工方与各方相关单位的管理协调出现问题,将使部分施工錯误与隐患被覆盖,降低作业效率,严重制约了施工质量的提升。
1.4构件供应。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保证构件的质量达标是提升施工质量的基础,在构件的生产储存等环节若出现操作不达标的问题将对建筑的整体质量产生最直接的负面影响。
2、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识别
2.1施工的准备工作。对于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施工而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一个基础性过程,对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识别与控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施工方将在准备工作中提高预见,提出合的质量规划方案。
2.2构配件的质量。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过程决定了其构配件的生产运输等过程缺乏现场监控性,因此装配件的质量问题是不容忽视的。现阶段而言,我国构配件的生产厂家规模较小,生产经验不够丰富,因此也导致了构配件质量难以得到保证的现象。
3、质量改进措施及实施效果
3.1提高构件安装定位精确度的有效措施和实施效果
3.1.1PC预制构件厂内的质量控制
3.1.1.1关键质量控制点:预制构件厂内的质量控制在于构件制作环节,关键控制点是必须确保预留钢筋的定位准确性。
3.1.1.2存在问题:通过工程实践发现,在未对预制构件厂预留钢筋定位这一关键点进行控制之前,现场安装时经常发生钢筋偏位、定位精准度偏差等质量问题。通过对PC预制构件生产流程和预留插筋制作过程的检查发现,导致预留钢筋偏位和定位不精准的原因,与PC构件模具有直接关联。
3.1.1.3实施措施和效果:通过对预制构件厂内的模具进行改进,提高了预制构件内预留钢筋的定位精度。改进前的模具采用的是将限位套筒垂直焊接在角钢一侧等边上的组合模式,采用套筒进行临时固定,这样就只对预留钢筋的水平方向进行限位,因此在施工现场预留钢筋偏位主要发生在垂直方向上。改进后的模具采用将限位套筒侧向贴合角钢等边焊接固定的组合模式,依靠角钢另一等边的宽度来限制相邻双排预留钢筋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移,从而同时限制2个方向的位移,提高了预留钢筋的定位精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1.2现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3.1.2.1关键质量控制点:对已完成安装构件转换层的预留钢筋进行保护,是对预留钢筋的第2次关键质量控制。
3.1.2.2存在问题:由于现场作业面的复杂性,以及大面积混凝土振捣的干扰性,易导致已安装完成构件上的预留钢筋发生偏移,从而引发上层PC预制构件无法插入下层预留钢筋的问题,使施工吊装和安装难度大大增加,进度相应受到影响,且质量也无法满足要求。
3.1.3对构件外墙板竖向钢筋定位及保护的改进
在现浇楼板钢筋绑扎前,事先将φ50mm带盖PVC套管罩扣在下层PC外墙板竖向预留钢筋位置上。这样既不影响楼板钢筋的绑扎,同时又有效地保护了外墙板竖向预留筋的精度,更是保证了在钢筋长度较长情况下的纠偏和相邻接触面的清理,甚至可以大大提升预制构件与现浇梁板之间混凝土的握裹力,增强外墙板的整体刚度。大大改善了以往因加工精度及预留钢筋在浇筑梁板混凝土期间因施工操作不当,极易造成外墙板钢筋偏位,且预留钢筋长度较短时难以纠偏的局面。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3.1.3.1在楼板水平钢筋绑扎前,用φ50mm带盖PVC套管罩住PC外墙板预留钢筋。
3.1.3.2合理排布梁板水平钢筋,保证钢筋间距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3.1.3.3楼板钢筋验收合格后,浇筑梁板混凝土。
3.1.3.4梁板混凝土初凝前,拔除带盖的PVC套管。
3.1.3.5上层PC板吊装前,采用脚手管等简易工具按需纠偏PC外墙板预留钢筋。
3.1.3.6起吊并安装上层PC外墙板。
3.1.3.7按照设计要求采用灌浆对板缝进行分仓处理。在施工实践过程中,这种钢筋套管保护装置制作起来非常方便,施工现场可就地取材,直接采用PVC带盖套管罩扣PC外墙板预留筋,能有效降低因加工精度及操作不当而造成的预留钢筋偏位,且现浇楼板浇筑完成后预留钢筋尺寸较短时的纠偏难度,同时极大地方便连接部位的清理。
3.2关于提高灌浆质量的有效措施和实施效果
3.2.1灌浆套管的改进
在工程现场实际操作中,经常发现有灌浆套管变形、堵塞等现象。原因在于灌浆套管材质有软质管和硬质管之分,软质波纹管优势是可以在构件内部弯折,缺点是灌浆套管口易发生变形、堵塞;而硬质PVC塑料管在构件内部不能弯折,但可以确保灌浆套管口部不易变形,方便灌浆及封闭。
实施措施和效果:结合现场施工经验,采用软管和硬管相结合的方式,即在内部采用软质的波纹管,而在灌浆口处加个硬质的套头(或者在波纹管出口处几厘米加入硬质材料),既可保证灌浆套管在PC构件内部可以弯折,又能确保灌浆口不会发生变形,提高灌浆质量和封堵质量,确保灌浆质量符合要求。
3.2.2灌浆孔的保护措施
为提高构件灌浆质量,还要注意对灌浆孔的保护,由于生产、运输和堆放的原因,很容易造成灌浆孔堵塞,所以必须事先对灌浆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我们主要采用内小外大的塑料塞进行临时封闭,在灌浆施工时移除,以保证灌浆孔处于畅通状态,从而提高构件灌浆质量。
结束语
现在,发展装配化建筑是建筑行业推进的社会需要。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质量控制是一个严格的过程,涉及多个环节,从设计、构件生产、运输到现场安装施工,只有加强构件在工厂预制,起运、道路运输、现场卸货、现场吊装等阶段的质量控制,才能最终达到控制整个工程质量的目标,从而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齐宝库,李长福.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评估方法研究[J].施工技术,2014,(15):20-24.
[2]常春光,王嘉源,李洪雪.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因素识别与控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8-63.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装配式建筑施工的不足
1.1施工准备。施工阶段开始之前,倘若没有进行充分的施工准备工作,如科学全面的质量规划与完备的施工方案,将使装配式施工过程中缺乏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预见性,将严重影响施工阶段对施工质量的控制工作。
1.2操作标准。施工阶段如出现构件搭接不稳固、浇筑强度不达标等施工机械与人员操作不合标准的问题,将对施工质量埋下重重隐患,因此严格规范操作标准问题亟待解决。
1.3协商管理。施工方与各方相关单位的管理协调出现问题,将使部分施工錯误与隐患被覆盖,降低作业效率,严重制约了施工质量的提升。
1.4构件供应。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保证构件的质量达标是提升施工质量的基础,在构件的生产储存等环节若出现操作不达标的问题将对建筑的整体质量产生最直接的负面影响。
2、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识别
2.1施工的准备工作。对于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施工而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一个基础性过程,对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识别与控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施工方将在准备工作中提高预见,提出合的质量规划方案。
2.2构配件的质量。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过程决定了其构配件的生产运输等过程缺乏现场监控性,因此装配件的质量问题是不容忽视的。现阶段而言,我国构配件的生产厂家规模较小,生产经验不够丰富,因此也导致了构配件质量难以得到保证的现象。
3、质量改进措施及实施效果
3.1提高构件安装定位精确度的有效措施和实施效果
3.1.1PC预制构件厂内的质量控制
3.1.1.1关键质量控制点:预制构件厂内的质量控制在于构件制作环节,关键控制点是必须确保预留钢筋的定位准确性。
3.1.1.2存在问题:通过工程实践发现,在未对预制构件厂预留钢筋定位这一关键点进行控制之前,现场安装时经常发生钢筋偏位、定位精准度偏差等质量问题。通过对PC预制构件生产流程和预留插筋制作过程的检查发现,导致预留钢筋偏位和定位不精准的原因,与PC构件模具有直接关联。
3.1.1.3实施措施和效果:通过对预制构件厂内的模具进行改进,提高了预制构件内预留钢筋的定位精度。改进前的模具采用的是将限位套筒垂直焊接在角钢一侧等边上的组合模式,采用套筒进行临时固定,这样就只对预留钢筋的水平方向进行限位,因此在施工现场预留钢筋偏位主要发生在垂直方向上。改进后的模具采用将限位套筒侧向贴合角钢等边焊接固定的组合模式,依靠角钢另一等边的宽度来限制相邻双排预留钢筋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移,从而同时限制2个方向的位移,提高了预留钢筋的定位精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1.2现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3.1.2.1关键质量控制点:对已完成安装构件转换层的预留钢筋进行保护,是对预留钢筋的第2次关键质量控制。
3.1.2.2存在问题:由于现场作业面的复杂性,以及大面积混凝土振捣的干扰性,易导致已安装完成构件上的预留钢筋发生偏移,从而引发上层PC预制构件无法插入下层预留钢筋的问题,使施工吊装和安装难度大大增加,进度相应受到影响,且质量也无法满足要求。
3.1.3对构件外墙板竖向钢筋定位及保护的改进
在现浇楼板钢筋绑扎前,事先将φ50mm带盖PVC套管罩扣在下层PC外墙板竖向预留钢筋位置上。这样既不影响楼板钢筋的绑扎,同时又有效地保护了外墙板竖向预留筋的精度,更是保证了在钢筋长度较长情况下的纠偏和相邻接触面的清理,甚至可以大大提升预制构件与现浇梁板之间混凝土的握裹力,增强外墙板的整体刚度。大大改善了以往因加工精度及预留钢筋在浇筑梁板混凝土期间因施工操作不当,极易造成外墙板钢筋偏位,且预留钢筋长度较短时难以纠偏的局面。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3.1.3.1在楼板水平钢筋绑扎前,用φ50mm带盖PVC套管罩住PC外墙板预留钢筋。
3.1.3.2合理排布梁板水平钢筋,保证钢筋间距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3.1.3.3楼板钢筋验收合格后,浇筑梁板混凝土。
3.1.3.4梁板混凝土初凝前,拔除带盖的PVC套管。
3.1.3.5上层PC板吊装前,采用脚手管等简易工具按需纠偏PC外墙板预留钢筋。
3.1.3.6起吊并安装上层PC外墙板。
3.1.3.7按照设计要求采用灌浆对板缝进行分仓处理。在施工实践过程中,这种钢筋套管保护装置制作起来非常方便,施工现场可就地取材,直接采用PVC带盖套管罩扣PC外墙板预留筋,能有效降低因加工精度及操作不当而造成的预留钢筋偏位,且现浇楼板浇筑完成后预留钢筋尺寸较短时的纠偏难度,同时极大地方便连接部位的清理。
3.2关于提高灌浆质量的有效措施和实施效果
3.2.1灌浆套管的改进
在工程现场实际操作中,经常发现有灌浆套管变形、堵塞等现象。原因在于灌浆套管材质有软质管和硬质管之分,软质波纹管优势是可以在构件内部弯折,缺点是灌浆套管口易发生变形、堵塞;而硬质PVC塑料管在构件内部不能弯折,但可以确保灌浆套管口部不易变形,方便灌浆及封闭。
实施措施和效果:结合现场施工经验,采用软管和硬管相结合的方式,即在内部采用软质的波纹管,而在灌浆口处加个硬质的套头(或者在波纹管出口处几厘米加入硬质材料),既可保证灌浆套管在PC构件内部可以弯折,又能确保灌浆口不会发生变形,提高灌浆质量和封堵质量,确保灌浆质量符合要求。
3.2.2灌浆孔的保护措施
为提高构件灌浆质量,还要注意对灌浆孔的保护,由于生产、运输和堆放的原因,很容易造成灌浆孔堵塞,所以必须事先对灌浆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我们主要采用内小外大的塑料塞进行临时封闭,在灌浆施工时移除,以保证灌浆孔处于畅通状态,从而提高构件灌浆质量。
结束语
现在,发展装配化建筑是建筑行业推进的社会需要。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质量控制是一个严格的过程,涉及多个环节,从设计、构件生产、运输到现场安装施工,只有加强构件在工厂预制,起运、道路运输、现场卸货、现场吊装等阶段的质量控制,才能最终达到控制整个工程质量的目标,从而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齐宝库,李长福.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评估方法研究[J].施工技术,2014,(15):20-24.
[2]常春光,王嘉源,李洪雪.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因素识别与控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