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气臭氧污染变化特征分析

来源 :绿色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北京市2014~2020年臭氧8 h均值和2018~2020年O3时均值的监测数据,分析了北京市O3污染时间变化规律及其与其他污染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北京市2014~2017年O3浓度是逐年上升,2018年则开始O3连续下降。夏季O3浓度高,冬季浓度最低。日变化呈现“单峰”变化情况为:3:00~5:00 O3浓度呈现最低,15:00~16:00达到最高。当臭氧的浓度升高时,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细颗粒物的浓度降低,O3与NO2、CO、PM2.5的浓度均呈现负相关性。
其他文献
针对传统的大气臭氧浓度预测存在预测精度低、计算效率低等问题,将模糊聚类与神经网络相结合,提出一种使用区间二型模糊神经网络进行臭氧浓度预测的方法。用模糊C均值的方法筛选出适应性最高的有效规则,并进行区间二型模糊神经网络的结构设计;使用LM算法(Levenberg-Marquardt)进行模糊神经网络的参数及权重调整。使用2018年石家庄气象臭氧数据集验证系统进行验证,并与使用梯度下降算法(Gradi
基于2015—2019年三亚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和气象观测资料,结合后向轨迹聚类与潜在源区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三亚市O3污染特征。结果表明:2015—2019年三亚市O3浓度总体优良,优良天数比例为97.9%(标准状态),超标天均为轻度污染,多发生在秋冬季。O3浓度与平均相对湿度、气温和降水量呈负相关关系,与平均风速呈正相关关系,同时与风向密切相关。6—8月气温较高,主导风向为偏南风,O3及其前体
准确而实时的交通流量预测对成功的交通管理与控制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传统的基于流量数据的预测仿真方法缺乏对复杂道路网络拓扑关系、交通情况随时间的不稳定变换、天气条件变化等时空依赖关系的考虑。为了获取这些时空关系对于交通流量的影响,基于图卷积模型(GCN)与长短期记忆模型(LSTM),搭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交通流量预测方法,即时空图卷积模型。图卷积模型用于学习道路的复杂拓扑结构,来获取空间依赖关系;
为揭示中国自然背景地区臭氧浓度变化特征,并以其为自然背景值指导人为活动导致的臭氧污染控制工作,该研究通过汇总统计中国15个典型自然背景地区与337个城市2016—2020年环境空气臭氧自动监测数据,比较分析中国自然背景地区臭氧浓度年度、季节、日内变化规律与空间分布规律. 结果表明:①2016—2020年,中国自然背景地区臭氧年均浓度明显高于城市,但年90百分位浓度明显低于城市,自然背景地区和城市臭
近些年,我国已采取了系列严格的减排措施,旨在治理大气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污染.本文基于国家空气环境监测网络地面观测数据,侧重分析了我国主要城市PM2.5和O3时空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因素.2015~2020年PM2.5整体呈逐步下降趋势,而O3在2015~2019年呈整体上升趋势,但在2020年部分地区有下降趋势.结合气象要素数据,利用KZ(Kolmogorov-Zurbenko)滤波
明确当地臭氧生成敏感性变化的主控因子是制定有效臭氧污染控制策略的前提。采用卫星观测OMI FNR (Ratio of the tropospheric columns of Formaldehyde to Nitrogen dioxide,HCHO/NO2)指示剂将河南省夏季臭氧生成敏感性OFS (Ozone Formation Sensitivity)划分为VOCs控制区、协同控制区和NOx控制
位于广西柳州市郊区的柳城县存在突出的臭氧(O3)污染问题,但目前尚未有当地O3污染成因分析的相关报道。为探究其O3污染成因,在2021年10月1—15日开展了116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在线连续观测,并对O3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φ[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平均值为27.52×10-9,其中污染过程(10月1~6日)φ(TVOCs)的平均值为32.15×10-9,比非污染过
为科学指导城市深入开展臭氧污染防治,根据2014~2020年全国337个城市臭氧日最大8 h质量浓度的月度、季度、年度数据,基于统计分析、克里金插值法探究了全国臭氧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当前我国臭氧浓度均优于国家空气质量臭氧二级标准。全国春季、夏季臭氧浓度偏高,秋季、冬季臭氧浓度较低,冬季臭氧浓度明显低于前三季度。臭氧月浓度变化呈现倒U型,5~6月份浓度出现峰值,可达108~131μg/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