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学生自主管理提高德育实效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fei666_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从规范未成年人的行为习惯出发,从行为上践行未成年人的道德品质培养……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的全面发展……”由此可以看出,现代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的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要以此为依托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以此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不仅需要学校有关部门制定出相应的德育制度、德育管理制度等,还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的自主管理来提高德育效果。
  关键词:高中;德育教育;学生自主管理
  德育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其实就是通过教育活动的开展来培养学生具备良好道德素养、践行道德行为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式教育。学生作为教育教學活动开展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占据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在开展德育教育的时候,教师也要从学生出发,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通过自我管理来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学生自主管理主要是指学生在学校已制定的规章制度、德育培养目标等的要求下,能够通过“自我定向、自我规划、自我反思”等方式来对自身的德育发展进行相关指导,使其能够在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践行学校的规章制度,以此提高自我管理水平,促进学校德育教育的发展。下面我将从自己德育教育、管理经验中谈一谈自己是如何在德育教育中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
  一、 制定常规管理制度,实现他律向自律的转变
  众所周知,德育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师向学生传授基础的道德知识,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道德实例来引发学生的思考,以此培养起学生的人格素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作为德育教育的中心,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将外部理论灌输与开发学生的自觉性结合起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了实现这一点,教师可以从生活、学习中的小事出发,从道德细节出发,在学生对道德教育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道德体验,这样才能实现他律到自律的转变,促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养成自我道德培育的好习惯。我在开展德育教育活动的时候,会根据教育机构、学校所制定的规章制度的要求,对自己的道德素养进行提升,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进行规范,以此为基础对学生进行监督,真正实现为人师表,为学生做出表率。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然后,我还会以正确的荣辱观和世界观为指导,引导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明辨是非,扬长避短,弥补自身的不足,以此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后,在对学生进行教导、管理之后,学生还需要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道德风尚评比活动,来引导学生参与其中,用自己已有的道德素养来进行宣传,以此帮助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班风和个人作风,从而促进学生的素质修养的提升。
  二、 开展学生自我管理工程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阅历的丰富,高中阶段的学生对自我意识越来越重视,无论是在行为上还是在心理上,学生都能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性,他们不喜欢教师对自己的言行举止指手画脚,希望能有广阔的空间、充足的时间来进行独立的思考,并根据自己的认知结构来独自完成某些任务。所以,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的时候,需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让他们在“自我定向、自我规划、自我反思”中得到有效提高。为了实现这一点,首先,我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会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差异在高一一入学就指定自己未来三年的奋斗目标,然后根据自己所制定的目标来设定不同年龄段的具有阶段性的学习措施;在高二阶段,学生需要根据自己制定的总目标来有针对性地完成每一个子目标;在高三阶段,学生要学会查漏补缺,根据自己两年以来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寻找自己与总目标的差距,以此有的放矢地进行全力冲刺。然后,我还会为学生的自主管理创设一个自由发展的平台,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实现主体性。一方面,在班级里。我会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小管家”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我会将班级的公物管理任务一一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比如,谁负责保持讲桌的整洁,谁负责擦黑板,谁负责开关灯等,让学生在班级活动中能人人有事做,在做事中培养起学生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在学校里。学校是每一个学生的学校,所以我会将德育拓展到整个学校里,让学生在学校道德实践活动中挑起大梁。比如,我会开展“校园警察”活动,组织各个班级自主选择小警察,然后由这些小警察在校园的每一角落里进行监督、管理,一旦遇到违纪违规或者不良现象,小警察需要及时地制止,并以亲身示范来为学生做出榜样。
  除了以上的方式之外,教师还需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每一门学科教学中,比如,在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让学生在合作中体会到团队精神;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大力宣扬真、善、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来播诵道德小短文,利用校园宣传栏来宣扬道德……
  总是,开展德育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需要在活动开展中将教育落到实处,落到每一个学生身上,通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学生的自我管理来促进德育发展,以此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金朝洪.浅谈如何增强高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3.
  [2]杨洋.浅谈高中德育教育[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
其他文献
摘要: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接触,教育应该在人的心灵中播种爱心,播种善美,播种智慧;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教育赋予生命的应该是健康,是幸福,是温暖,是向上的力量。学校美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密不可分有机体,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才能使小学美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全面统一,从而实现完美创新。  关键词:小学美德教育;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美;传播美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环,它作
摘要:在美术课堂上,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美术教学效果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作为美术老师,需要把握好课堂的导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的辅导过程中,要学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作品的评价,要学会引导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文章分析了小学美术课堂中有效讲解的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有效讲解;策略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初入教育行业或者
摘要:在新课改时期下,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尤为重要,也对小学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对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深入研究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以及改进体育教学的方法,以期在新时期小学生的德育得到各方面良好发展,全面推动小学生素质教育发展。  关键词: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  德育是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老师
摘要:音乐是人类精神文化的一种表现,小学阶段作为人们精神和心理发展成熟的重要阶段,进行音乐熏陶与教育显得十分重要。而音乐是一种人们将自身情感进行物化表现的艺术活动,演奏音乐和赏析音乐都离不开情感的表达,因此,情感教育可以说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本文也正是从这一点入手,结合实际分析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及其作用,并针对如何将情感教育应用于小学音乐教学这一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