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不是专制

来源 :廉政瞭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liqua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封建专制已经成为一个形容专制、愚昧、腐败的制度及其社会现象、价值观念的固有名词。人们也把中国近代以来的落后归咎于“封建专制”。
  然而,如果稍微梳理一下历史,及注意一下近代以来严肃的历史学家们的讨论,就会发现一个最基本的历史事实:“封建”跟“专制”是完全相反的两样东西。
  “封建”一词不是现代人的发明,而是自古即有。夏商时代是什么制度,可以争论,但周人灭商之后,却明白地进行过至少两次大规模的“封土建国”活动,此即中国的“封建制”。由天子分封的大小诸侯尽管对周王室承担必要义务,但在其封地之上,享有相当完整的管理权,而周天子对诸侯内部事务是没有多少干预权的。
  到战国时代,这一套封建制逐渐陷入危机,诸侯兼并而成为七国,都开始建立王权专制制度。到秦灭六国,秦始皇依据法家理论,明明白白地为自己确立至高无上的权力,而坚决地拒绝了封建制。对于地方的管理则采用“郡县制”。
  因此,在中国传统政治话语中,“封建”与“郡县”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政治安排。秦漢、隋唐、明清之际的贤哲们一直在讨论“封建”、“郡县”的优劣得失。这样的讨论让人以为封建、郡县仅仅是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两种不同安排。但其实,封建与郡县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政体。
  这一点,一旦与西方历史相对比,就会更为清楚。20世纪初,中国学者开始了解西方历史,翻译西方历史著作。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现,西欧中世纪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安排与西周十分相似,于是很自然地就将西方学者用来描述西欧那段历史的概念feudalism,对译成中国古代贤哲所说的“封建制”。
  从本质上说,封建制度是一种分散的多中心治理秩序,不论中西,均是如此。在西欧,每个领主都以为自己是个小国王,而国王却不过是地盘最多的领主而已。同样,周的封建制也是如此,否则,周王室也就不可能眼看着诸侯互相吞并而毫无办法。
  奇妙的是,西欧在封建秩序崩溃之后,也进入了王权专制时代,类似于周的封建制瓦解之后秦的皇权专制,其要旨就是废除封建领主的权力,将权力集中到国王手中,由国王直接统治臣民。这一专制制度从十六、七世纪一直延续到十八世纪。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所说的“朕即国家”,就是这一专制制度的座右铭,而封建时代的任何一个国王都不敢想象这样的现实。
  因此,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欧,封建与专制都是处于前后相接的历史时期而性质上完全相反的两种政体。封建制秩序下的政治不可能是专制的,起码不可能像后来的专制政体下的皇帝那样专制。你不可能想象周天子可以把周公、或者把齐侯拉到午门去打屁股。反过来,一个典型的专制政体必然是自觉地排斥封建因素的,而致力于把权力集中在皇帝手中。
  不幸的是,20世纪中期以来,历史学家随意地解释“封建”一词的含义,硬是把封建制已经瓦解、代替它出现的专制政体称为封建社会,结果导致巨大的概念混乱。这样的概念混乱当然会妨碍人们准确地认知历史,比如,既然封建与专制混为一谈,那西周与秦究竟有什么区别?
  所以,不论你对封建、专制有何价值判断,至少别再扯什么“封建专制”的概念了。“封建专制”一词既是对封建的污蔑,也是对专制的美化。
其他文献
加拿大有《权利与自由宪章》护体,有世界上比较早的《引渡法》,有遍布全球的引渡协议伙伴国,有精美绝伦的遣返司法制度,本该是形形色色的外国犯罪分子的致命克星,不过遗憾的是,世界各角落的富翁级犯罪分子正方便地利用加拿大号称世界上最宽松的移民制度,源源不断地登陆北美枫叶之国,掷下重金,为其犯下之罪免于被本国诉讼和刑罚而寻求庇护。    泰国数度被“戏弄”    泰国已经与加拿大斗法逾10年,为两名藏匿于加
今年7月8日,海南省委通过《中共海南省委关于进一步完善省直管市县管理体制的意见》(下称《意见》),拟向全省市县下放197项行政权力。作为地方政府改革的重要尝试,文件甫一出炉,就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现实的忧虑是,随着197项行政权力从省级政府下放到市县级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和市县之间利益如何协调?市县扩权后如何有效控制和监督其行政权力?现有政治体制约束下,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这些都考验着海南此项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