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梦想是住在一个会排队的地方

来源 :祝你幸福·午后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so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我看了一个视频节目,叫做《中国古代爱情文化大观》(标题是我美化过的),专门讲一些古代人的雕塑、壁画之类,都是古人约会恋爱的场景。
  本来我研究得津津有味,但看到后来,我居然有点脸红。
  这倒不是因为我脸皮薄,而是因为我发现:古人在户外约会、恋爱时居然排队。有一个古代艺术作品叫“觅夫”,表现的场景是一位婉约动人的女子,仪态万方地坐在树下,男子们排队向她求爱,表达思慕之情。
  这不禁让人感慨,先人们真是讲秩序,连这种事都排队。再想想我们今天的马路,你争我抢,甚至大打出手,又觉得惭愧。
  我上中学的时候,曾经以为大学里会排队;我坐公交的时候,以为地铁会排队;我在小城市的时候,以为大城市会排队,结果我都错了。在平时生活中,我因为不会挤、不会抢,几乎到了生存艰难的境地。
  比如在医院,有时候很难看上病,因为凡是不叫号的医院,往往总是有一堆人围在医生面前,随时准备抢夺上一个病人留下的板凳。别的病人看鼻子、看嘴巴,他们围在边上看;别人看疱疹、看杨梅疮,他们也围在边上看。
  这让我很慌张,不知道自己该不该也围上去。如果去围,我实在不想旁观人家的鼻腔、口腔或疱疹、杨梅疮;不去围的话,我又怕自己可能永远看不上病。所以我干脆不上医院,哪怕下巴掉了,也在家里运功疗伤了事。
  在有些超市买菜,我也很害怕买蔬菜和水果,因为总是过不了秤。那里经常不排队,总是有一窝人围着,四五只手同时把菜往秤上放。有的阿姨或大叔能隔着两三个人把卷心菜抢先拍到秤上,像是乔丹和科比隔着人扣篮。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没有车,随即就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自己永远打不上车,因为后面的人会走到你前面去打,前面的人又会走到更前面去打,大家你走一段,我走一段,估计要从江西走到延安才能打到车。
  即便运气凑巧,一辆车正好停在我面前下客,我也经常打不上,因为会有一群人冲上来,扒车身、抓车门、呼朋唤友杀入车中。我没法和他们抢——如果对方是女人,肯定不好意思和她抢;如果是男人,67kg的我多半打不过,不敢和他抢。
  所以我只有自己买车,以避免走到延安打车,每年还得交2000块的路桥费——哦对了我在重庆。
  历史的有趣之处就在这里:一个曾经连求爱都排队的古老国度,现在连马路都过不去了,走在人行道上,直行、左转不让也就罢了,连右转也不让,总之就是不能让。
  我唯一解气的机会,是在下飞机的时候。只要飞机刚停稳,他们就必定一窝蜂挤在过道里,一个个目光呆滞地站着,忽左忽右地别着头,以躲避旁人呼出的口气,站10分钟、20分钟。这时我才可以安然地坐着,猥琐地想:孙贼,挤,让你们挤。
  我的主业是读金庸。许多武侠小说都告诉我:世界本来是可以很美好的,都是被抢成这个样子的。
  小说《连城诀》里,几十个江湖高手发现了一座大金佛,就一窝蜂去抢,结果全部被毒死了——原来金佛身上被涂了毒药。
  他们要是能排个队、成立个金佛分配工作组,讲究点秩序,被毒死的人肯定会少一点,哪怕先被毒药撂倒几个,后来的人总会发现金佛有毒,洗洗更健康。
  还有《笑傲江湖》里,一群高手中了岳不群的计,被关在了一个山洞里。要是大家平心静气商量一下,搞好秩序,齐心协力,总有出去的办法。
  结果是当他们发现有地道后,立刻变成了一窝蜂,“你推我拥”“挤在地道口边”,继而干脆人人抽刀子乱砍,结果大家都互相剁成了老干妈。
  其实,凡事讲点秩序、排个队,既安全又有效率。以我个人的经验,除了摇号、买经济适用房之类的极端情况,只要大家排了队,按秩序来,哪怕队伍看起来长一点,终究会很快轮到你的。
  曾经有人问:你想住在一个什么样的城市?我的回答就是:懂得排队的城市。我不能拿诸如美国、日本等来比较,我深知洋人里也有不守规矩的,也很理解有些读者比较敏感,不爱听外国的月亮圆。但我拿古人来打比方总是可以的。
  你看古人搞户外爱情,都能耐心讲个秩序,你的事再着急也没有求爱着急吧,慢慢来,不要抢,总能轮到你的。
  在古人的田野里,我觉得最美好、最文明的话,是“你丑你先上”;而今天,在城市的十字路口,我觉得最美好的话,是“让你好好过”。
其他文献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肃杀的季节。  虽说是立了秋,可是白日里天气依旧热,只有一早一晚透出些凉意,惟有敏感的生命才能觉察如此些微的不同,于是蟋蟀开始起翅鸣叫。  蟋蟀又称“促织”,古谣谚:“促织鸣,懒妇惊”,说的就是天气就要转凉了,再不劳作,就赶不上冬衣了。《木兰辞》开篇就说:“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伴随着木兰织机的,应该就是蟋蟀。  应该说,还是蟋蟀这个名字雅,为什么叫做蟋蟀呢?悉天
2013年,最大快人心的离婚恐怕属于邓文迪与默多克。  朋友圈里我至少在数十个男性沙文主义者和女权主义者的微信上看到他们兴高采烈地转载邓文迪死磕豪门失败的消息,尤其是这个昔日意气风发满身名牌的女人只能带着两栋房子离开这段婚姻以至于在法院外铁青着脸的照片简直让他们都乐开了花——近十年以来,我很少看到这两类人在同一个事件上有相同的见解,邓文迪离婚无疑让这两类水火不容的人达成空前的和谐,他们共同的看法是
多数人认为,颜面就是脸面,人活脸面树活皮,颜面尽失、颜面扫地都是丢了面子。其实人们说的只是“面”,没“颜”什么事。颜是面的一部分,特指两眉、两眼中间。颜(顔)是形声加会意字,从彦(yàn),形声;从頁(xié),会意。与头颅有关的汉字都有这个偏旁,比如繁体的頭、颅、颧、额、颈、项、颐等。东汉许慎在《说文》中说:“颜,眉目之间也。”段玉裁注:“颜为眉间,医经所谓阙,道书所谓上丹田,相书所谓中正印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