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分析还应注意教材隐藏的“内证”

来源 :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love5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原因分析,教材,“内证”,中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7)04—0066—02
  
  一
  
  与初中教科书相比,高中教科书简化了历史事件的过程和历史现象的描述,加强了背景、条件、原因、形势以及影响、作用、意义等具有一定思维含量内容的分析,加上历年高考历史试卷中,原因类试题往往占有一定的比重,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老师们一般都比较重视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原因分析,这无疑是正确的。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原因分析,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教科书已有了明确的分析,老师只须“照本宣科”。以人教版高中教科书为例,中国古代史上,如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大量私田的原因、六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隋统一的原因、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等;中国近现代史上,如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失败的原因、辛亥革命首先在武昌取得成功的原因、北伐战争初步胜利的原因、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等;世界近现代史上,如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的原因、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等。这些原因,由于教科书已明确写出了若干条,老师们在教学中一般都能够注意到并处理好。
  另一种情况是教科书没有明确写出“原因”,但“原因”又部分地“藏”在教科书的某个或者某几个地方,老师需要适当“挖掘求证”。它不需要老师补充教科书以外大量的知识来分析,不需要额外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只需要老师从教科书中明确点出、适当概括、简单分析即可。本文所要谈的,就是这种情况。笔者昔日曾读戴不凡先生考证《红楼梦》作者的论文,对“内证”(《红楼梦》小说本身)和“外证”(主要是脂批)之说印象颇深。受此启发,本文把从教科书内“挖掘求证”简称为“内证”。这样进行原因分析既可以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从而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同时还可以提高教师分析教材、研究教材的能力和兴趣。
  
  二
  
  下面笔者以“唐代茶业迅速发展原因”为例,谈谈如何把散落在教科书各章节中的“原因”找出来。茶业在唐以前发展十分缓慢,在唐代却空前兴盛。对于唐代茶叶生产大发展的原因,统编教科书《中国古代史(选修)》第四章第五节(80页)没有文字概括。但通过分析教科书,仍然可以总结出一些原因。
  第一,江南地区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特别是水稻产量大面积提高,为茶叶这种经济作物的发展奠定了基本的条件。简单地说,只有当粮食作物的产量有所提高,从粮食作物的生产中能腾出相当的人手和土地时,茶叶种植才能相应地获得发展。饮茶之风在三国以后开始盛行,可是茶叶的种植不广,原因是当时茶叶的产地——江南地区农业开发还处于较低水平,还不足以支撑大量生产茶叶这种经济作物。人唐以后,江南地区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特别是水稻产量大面积提高,江南地区成为粮食重要产地,可以腾出相当的人手和土地从事茶叶生产,同时也可以满足大量茶农的粮食需求。
  第二,北方人口南移,为茶叶生产提供了较为充足的劳动力资源。茶叶是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茶叶生产需要大量劳动力。尤其是在古代社会,制茶、采茶等都要依靠手工劳动,仅茶叶采摘一项即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常言道“茶树是个时辰草,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变成草”,因此必须争时间、抢速度,及时采摘。茶芽采下后还要有足够的人手进行加工制作。而安史之乱前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大大增加了南方人口,南方人口的增加为茶叶生产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条件。
  第三,茶叶在唐代已成为生活必需品,茶叶市场容量扩大,推动了茶叶生产迅速发展。入唐以后,饮茶之风风靡大江南北,远播塞外、域外。由最初南方人喜好饮茶到北方各地竞相仿效,甚至影响到吐蕃、新罗等地。藏地不产茶,藏族人民以前也从不喝茶,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茶叶,从而使藏族变成了“宁可三日无油盐,不可一日不喝茶”的民族。新罗也从唐朝引入了茶叶和茶种。而且消费群体不分贵贱,饮茶已不再是上层士人的特权,品茶啜茗之风已渐人寻常百姓家,茶叶开始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大众饮品。茶叶成为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大宗商品,刺激了南方茶农和茶园主植茶制茶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茶叶产量。
  第四,水陆交通的发达、造船业的进步也为茶叶贸易尤其是长途贩运提供了有利条件。唐代国内外交通和造船业都很发达,交通要道上有接待客商的私家店肆,备有“驿驴”,供客商骑用;以运河、长江为主的水运也很方便;能够制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和使用推进器的战舰。茶商在贸易中使用舟船的很多,运河、长江商船往来不绝。舟船的使用,扩大了茶叶的运载量,提高了运输效率,加快了茶叶的流通过程,扩大了茶叶的流通地域。
  
  三
  
  应该说,上述四点已基本上概括出了唐代茶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那么,是不是所有教科书没有明确写出“原因”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都需要去“挖掘求证”呢?当然不是。笔者认为,从教材内“挖掘求证”进行原因分析应该把握两点,一是该知识本身比较重要,二是教科书也提供了分析的素材。而“唐代茶业发展”正好符合了这两个条件。就前者而言,大家知道,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作为饮料是中国人首先发现的,中国古代的茶业经济、茶文化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世界文明史上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重要的知识点,“茶叶”在人教版高中教科书中至少出现过三次。一次是中国古代史上,把“茶叶的发展”作为唐代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最为典型的例证;一次是中国近代史上,鸦片战争前中国卖给英国的主要商品是茶叶等农产品(与“茶叶之路”有关);一次是世界近代史上,“波士顿倾茶事件”加速了北美独立战争的爆发。应该说,“茶叶”的历史是重要的,是值得分析的,尤其是唐代,是中国古代茶业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时期。“茶”之谓“茶”,始于唐代(此前写作“茶”);茶之有税,始于唐代;世界第一部茶书《茶经》,产生于唐代。茶业也成为唐代农业领域内商品经济发展最为典型的例证。所以分析唐代茶业发展原因符合“该知识本身比较重要”这一条。
  就后者而言,教科书也提供了分析的可能。上述四点原因基本上都是出自教科书,只是分布在教科书的不同章节里而已。其中第一点中“饮茶之风在三国以后开始盛行”出自第三章第三节(61页小字),“江南地区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特别是水稻产量大面积提高”出自本章本节(79页)。第二点“北方人口南移”出自本章第三节(73页)。第三点中“茶叶在唐代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出自本章本节(80页、83页小字),“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茶叶”出自本章第六节(88页),“新罗也从唐朝引入了茶叶和茶种”出自本章第七节(89页)。第四点“水陆交通的发达、造船业的进步”出自本章本节(80、81页)、第六节(85页)、第七节(88、89页)。这些都在“内证”范围。
  
  [责任编辑:王公悫]
其他文献
高考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不能。很多人都恨高考,但又拿它没办法。高中新课程也面临高考这道关口。2007年是高中新课程高考的第一年,也是新旧高考并行的第一年。这就像高峰时期的火车站售票口,人们往往选择秩序好的窗口排队。新课程的高考如果更公平、更公正,导向更合理,那样就会增强新课程的吸引力。反之,则雪上加霜,难免成走过场之势。  2007年的高考有几大看点,先说新课程高考的看点。  新课程高考首先
光绪和慈禧的关系非常微妙,他的母亲是慈禧的亲妹妹,他的父亲又是咸丰同父异母的弟弟,所以慈禧既是他的姨母也是他的伯母。德龄公主的《清宫二年记》中载,宫里所有人都以男称唤慈禧,比如光绪每次向慈禧请安时都说:“亲爸爸吉祥!”  1887年,经过一番波折,16岁的光绪终于亲政,但“亲爸爸”对他的管束依然非常严格,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  光绪的体质向来不好,特别怕冷。有年寒冬,新任户部侍郎立山为表忠心,火速
关键词 生成教学,误区,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457-6241(2007)02-0026-03    在新课程改革与实施的过程中,我们特别强调生成性教学的意义,所谓生成性教学,指的是在课堂上随着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对话和思想碰撞而现时生成在教师原教学设计中所没有预见到的新问题、新情境,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教学内容和价值观的教学活动
栏目主持 羽川  老虎从头上过,那都不是事儿。  我只想知道这只大象最后上去了吗?  哪位观众想上来与我共舞?请举手!  走钢丝怎能少得了道具,这把伞必须给满分。  这位姑娘对大象得有多深的信任,才敢坐在这里?  只要能曬太阳,木板照样当沙滩。
从中小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的上报情况调查发现,部分学校,尤其是地域偏远的中小学,存在测试数据造假、数据虚报的情况。针对这种现状,从2014年开始,教育部发布《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3个文件,提出学校可委托第三方机构实施体质测试,弥补“监控失灵”的情况。恒康伟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各教育单位提供第三方检测服务,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顺利开展。  一、打破传统的测试方式,创造体质测试新时
摘要:选取河北省11地市体育公共服务水平为例,综合运用熵权法(Entropy)、理想解(TOPSIS)法和秩和比(RSR)法,通过对反映各地市体育公共服务水平的国民体质总体发展水平、晨晚练点站点数、社会体育指导员数、国民体质监测点数、受测人数、群众体育工作管理机构数、群众体育年活动次数、群众体育年活动人数、体育社团数等9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合理分档,探讨上述方法在体育公共服务水平评价中的实际
儿子在吃早餐时,突然对父亲说:“爸爸,我恋爱了!”  父亲十分吃惊,儿子才上小学二年级,这么早就开始恋爱啦?看来,要和儿子好好谈谈。  “儿子,你怎么知道你是在恋爱呢?”  “當然知道,昨天王语来还漫画书时对我说,她喜欢我。我后来想了想,我也喜欢她,这就是恋爱了。”  “这就叫恋爱?”  “当然啦!”  儿子麻利地吃完早餐,背上书包,高高兴兴地走了。  为这事,父亲想了一天。第二天早上,父亲给儿子
刘邦每次藏到山里都被老婆找出来,他问老婆怎么这么神通广大,老婆说:“你是自带光环的人,躲哪儿都会发光。”夫妻俩一唱一和,好不要脸,但历代开国皇帝搞大事情之前都喜欢打造“真命天子”这个大IP。  塑造大IP的过程叫“受命称帝”,重点在于让天下人都认可这个人做皇帝是天意,不可违。秦汉以后,“受命称帝”成为一个套路,每个起事者都玩得很溜,知道怎么操作好使,俨然老司机。  可以说,史上每次改朝换代的背后,
摘 要 19世纪前半期,俄美公司以罗斯河流域为重点,在加利福尼亚进行了40余年的探险和征服运动。罗斯拓殖以狩猎、贸易和土地为目标,并依沙俄政策与地区形势的变化而调整。在国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俄美公司最终放弃这块“边缘之地”。罗斯殖民不仅是俄美公司商业扩张的自然延伸,同时作为引发北美西海岸国际秩序震荡的重要事件,展现出近代美洲太平洋殖民历史中商业扩张与政治角逐的辩证关系。而围绕“边缘之地”的经济开
历朝历代的官二代中向来不缺奇葩,但奇葩到连皇帝都坑的地步,还真是有一定难度。不过,这种举世无双的大事还真让一个人办到了,此人便是唐朝名相房琯的小公子房孺复。  要说此人的天资不能算笨,他“少黠慧,年七八岁即粗解缀文”。宰相的儿子又有点小聪明,别人吹捧得自然格外厉害些。天长日久,小房便自大狂傲起来,甚至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放话说自己30岁后必会官拜宰相,言下之意,老爹如果识相就应早些“避贤让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