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皆X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w先生,贝塔星座星际局地球司亚太处负责人、地球学研究专家,曾飞往地球亚太地区的J国进行为期一个星期的考察。出发前,在贝塔星座的宇宙科学研究中心,w先生接受了将他换形为地球人类形貌的星际换形技术处理,以及相应的能量配置。这种处理和配置能保证w先生在地球上作为地球人类的普通一员,完全不被觉察地活动一个星期以上。
  当然,贝塔星座上的一天相当于地球时间约十年左右,贝塔星座上的一星期,即相当于地球上的六七十余年。这对于贝塔星座来说是极短暂的几天,而对于地球上的人类来说,却是他们的大半个世纪。
  
  一、全民皆工
  
  w先生来到地球J国后,第一个感觉便是,这里果然古风犹存,肩挑手提,牛拉犁耕,是处可见。即使城市,乡村气息也极为浓厚。至于古迹之繁多,如城墙、庙宇、皇陵,更是目不暇接。不过,这里的人显得很年轻,很有生气,很勤勉,很苦干。白天上班,晚上开会学习,不顾家,不顾己,古国新人,好一派欣欣向荣气氛。不错,w先生想,与这个国家建立经济联系,看来是很有希望的。
  w先生到处走动,沉浸在一种热情向上的情绪中,感到很兴奋。这时候,这个国家正在做出大力发展重工业的计划,提出以钢为纲、大炼钢铁的号召。w先生认为很有必要,这个古朴的国家要迅速发达起来,非发展重工业不可。重工业可以提供军火、保卫国家,可以提供轻工业机械和农业机械,丰富人民生活。
  w先生参观了许多钢铁厂,工人们干劲冲天,加班加点,实在感人。有一个工厂提出“争分夺秒,争斤夺两,大打钢铁仗”的口号。这个厂的一个年轻钢铁工人为了八十吨钢差一点把性命都丢了。那是因为有一炉钢在出钢水时,钢槽出了问题,那个工人挺身而出,站在钢槽旁,用钢钎顶住,钢花就落在他头上、身上、脚上,而且万一顶塌了,钢水泻出来,他就逃都逃不掉了。w先生感动得眼泪都流出来了,他虽然在理智上认为不可思议,为了这么一点点钢,居然愿意丢掉性命,但地球上的人类能这样不怕死,无论如何还是伟大的事。
  而且炼钢的事,很快就走出了钢铁厂,甚至也走出了一般工厂。它走进了学校、居民、农村。大炼钢铁飓风般地吹遍了整个J国大地。许多工厂都停止生产别的产品,而来炼钢;学校停课了,教师和学生在操场上砌起了土高炉;机关、医院、兵营、公园到处都冒出了土高炉;居民中的老太太们把自家垫床脚、垫柜子的砖块都找出来,在院子里竖土高炉;甚至J国最高领导人之一的L主席也在自家院子里做起了土高炉;孩子们到处拣煤渣、拣柴禾,提供能源;农村里则把石灰窑也用来炼钢……
  这样_二种全民皆炼法,自然不可能有足够的铁矿石。于是,工厂把与大炼钢铁无关的机器拖出来化掉,医生把铁制的病床、碾药的铁碾子等等化掉,机关把铁栅栏拆下来化掉,博物馆把陈列的古物,如古剑古刀古炮化掉,庙宇里把铁鼎化掉,农民把锄头和犁耙化掉,最后,大家把自己家里的锅也拿出来化掉……
  w先生目瞪口呆了。他从事星际经济考察多年,从来没见过这样狂热的生命,一声令下,倏忽之间,一国几亿人,全部变成了高炉工。
  w先生来到地球J国的第一天夜里,他在这个国家的上空盘桓,他看见这个国家遍地炼钢的“小土群”,冒着余烟,炉内炉外堆满了含硫量过高的废铁渣,人们精疲力竭,躺在这些不能吃不能用的东西旁边呼呼大睡,肚子里空空荡荡,咕噜咕噜直叫唤……一幅大败而休的惨景。
  
  二、全民皆兵
  
  w先生第二天早晨起来,走到街上,看到人们面有菜色,一副饥肠辘辘的样子。到处排着长队,购买食品,包括腐烂的菜叶子。餐馆里已经没有了肉食,而且粮食做的食品也不多,出现了许多代食品,例如红薯做的馒头、菜包子、粉条、面条,乃至于素鸡、素鱼,等等。不过,人们虽然消瘦乏力,但精神却矍铄,有一种勒紧裤带子拼命的劲头。
  在这个国家里,“解放军”愈来愈多。每一个人都自命为“解放军”,每一个人在每一天里都必须做至少一件“好事”,如果没有做,便总觉得心里不安,以至于后来,有的人为了做好事,先把人家的钱偷出来,然后再说是捡到的,还给人家。w先生对此感到纳闷,在他的观念里,军人总是很严厉,总是心肠很硬,总是让人惧怕的,怎么这个国家的军人这样心慈面善,如果打起仗来,如何能勇猛冲杀,克敌制胜呢?
  别急,w先生很快就看到了这个国家“军人”的另一侧面。这天下午,他发现街上发生了某种突然的变化,许许多多的中学生和大学生,都穿上了黄衣黄裤黄球鞋(此国军人服装,佩上了红色袖套,上面写着“红卫兵”的字样)。他们不再上街搀扶老人,而是冲进人家家里,翻箱倒柜,很是气势汹汹,把各家各户的书籍、字画都拿出来烧掉,把存折也拿出来撕掉,把古玩、珍宝都找出来砸碎、毁掉,他们把这些叫做“破四旧”,破除传统的“封建”的东西。这倒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这个古国在半个世纪前还是帝制,即皇帝一个人的天下,大家全都是这无上君主的臣民、奴仆,这当然是很不对的,是早就过时了的东西。在贝塔星座,这种帝制社会早已是考古学家的事了,而地球上这个古国才从过时的帝制中跑出来不久,必然会有旧物旧状旧风旧俗遗留下来,所以扫除扫除也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J国中这种军队风起云涌,越来越多了。一下子,整个国家的学校全都不上课,学生们全都戴上了红袖章,变成了“红卫兵”。而且这些“红卫兵”不但抄家,而且到处张贴被他们称作为“大字报”的毛笔字。这古风犹存的毛笔和这毛笔写出来的优美典雅的大字,却又全都是骂人的话,例如“砸烂××的狗头”之类。接着,自称“红卫兵”的那些学生,又把他们的老师,地方上的或单位上的行政长官,全部从家里拉出来,戴上高帽子,挂上黑牌子,到处游街,并且让他们自己辱骂自己,把自己叫做“黑帮”、“反革命”、“牛鬼蛇神”等等,总之,大概就是坏蛋的意思。这还不够,这些叫做“红卫兵”的年轻军人对自己的俘虏越来越喜欢施以酷刑,例如罚这些俘虏跪在太阳底下,整天整天地晒太阳,稍不听话,便拳打脚踢,皮带抽,大棒敲,这些不久前还在争先恐后地做那些仁慈的好人好事的年轻军人把这叫做“革命行动”。
  总之,w先生在宇宙间,就是在地球上也从未见过如此奇观,全民皆兵,全国上下每个角落都是战场,全部打红了眼,不分敌我,不分是非,简直令人目不暇接,晕头转向。
  后来,这个国家的正规军出来了。正规军不愧素质良好、本领高强,很快把这种战乱,不,乱战。威慑下去了。于是,国家正规军开始接管各个地区、城市、乡镇,而所有的地方、所有的单位、所有的组织,一律按班、排、连、营,建制起来。
  这一天的“从军潮”,可谓波澜壮阔,大开大阑。丰富多彩,足令w先生大开眼界。智慧的w先生感到自己的脑袋不够用了,他对这个国家发生的事情感到神秘莫测,不可思议。
  
  三、全民皆农
  第三天一大早,w先生一觉醒来,发现他下榻的旅馆空空荡荡,全然不像昨天晚上那么热闹。走到大街 上一看,大街上更是人烟稀少,w先生感到十分惊奇,这个国家的人们之变化多端,实在是令人颇费猜度。
  w先生一路走去,经多方打听才知道,这个国家的人们接到一道命令,除了“老弱病残”外,一律要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大概是鉴于城市的人们长期远离自然,聚居在喧哗嘈杂之中,灵魂蒙上了灰尘,要去乡下,在那些纯朴的乡民中沐浴沐浴古风,洗涤洗涤灵魂。而且,城里人很久不参加体力劳动,去农村参加那些肩挑手提、牛拉犁耕的劳动,于身体是大有裨益的。看来,这个古国对“修身养性”之道,的确是颇为讲究,而且颇多妙法的了。w先生想。
  w先生向城外走去,他发现,人们果然全部都涌到田地里来了。一开始涌来的是学生(这个国家几乎什么事都是年幼的学生带头,然后大人们紧跟其后),学生们的这种行动,被叫做“插队”,即“插”到农民组成的生产队中,把自己逐渐变为农民。后来呢,老师们、科学研究人员们、医生们、工程师们、机关干部们、法官们、警察们、营业员们、乃至于工人们,都纷纷地涌来了。这些成人们组成了所谓“五七大军”(据说那道下乡的命令是本国元首于5月7日那一天下达的),他们统统都决心将自己脱胎换骨,改造成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农民。
  教师在乡下常常被免去农田劳动,而分派去教农民的孩子读书。但这时已无书可读,无书可教,所有的书籍都被认为是不具有“贫下中农”的感情,被认为是错误的,甚至是反动的。而且,教育的标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高中升大学的考试中,只有“白卷”,即一个字也没有答的卷子,被认为是真正的满分,考“白卷”的人也被认为是英雄的考生,如果这位考生的手上有足够厚的老茧,那就是真正的高才生,能够进入第一流的大学。总之,大学考试的标准是“白卷”和“老茧”。
  w先生认为,这其实是理所当然的,既然全民皆农,全国都要向农民学习,那么不仅考试,一切都应以农民的标准来衡量。目不识丁和满手老茧,既然是这个国家大部分农民的标准,那大学考试怎么离得开它?
  不过,w先生感到非常忧虑。如此下去,这个国家很快就要变成文盲之国。
  
  四、全民皆学
  
  w先生在地球上这个国家的第四天,是他感到最热闹,最振奋,可又是最困惑,最觉莫名其妙的一天。
  第四天这个国家突然结束了全民皆农的状况,大幅度地改变了方向和政策,提出了发展科学技术,致力经济建设,把国家推向现代化的口号。老实说,w先生非常振奋,他觉得,这个国家终于抓住了根本,不发展科学技术,进行经济建设,国家如何能富强起来?
  国家新政的第一大有力措施就是实行全国统一的严格的大学升学考试,这个国家的人们称之为“高考”。从这一天起,文凭开始闪光了,开始起作用了。人们蜂拥向阅览室挤去,向图书馆挤去,向书店挤去,向教室挤去,向考场挤去。总之,在一切与书本、与知识、与考分、与文凭有关的地方都人头涌躜,人满为患。作为一位学者的w先生对这一壮景大为赞赏,他还特别满意地看到,不仅小孩子、年轻人,就是三四十岁的中年人,甚至五十上下的半老徐娘和半老徐公,也都上起学来。国家在设立了高中升大学的正式“高考”,以及硕士研究生考试和博士研究生考试等正式的教育层级考试外,又设立了“成人高考”,以便那些上了年纪的人也能通过考试,进人大学,学得知识,拿到文凭。而各式各样的大学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地面上来,电视大学、业余大学、夜大学、函授大学、刊授大学、报授大学、自学大学、育英大学、育才大学、育良大学、育苗大学……电视里、广播里、报纸上、杂志上、街道的电线杆上、建筑物的门上窗上,人们喜欢聚集的墙角落里,到处都能看见上学的广告。
  与此同时,那些与书本、知识、考分、文凭没有什么关系的地方则一下子人烟稀少起来。车间里、办公室里、商店里、医院里、警察局里,所有这些地方都只剩下老年人在那里撑台面。w先生在一个法庭上,看见只有一位胡子头发都花白的老法官埋在堆积如山的卷宗里,忙得一头大汗,晕头转向,年轻的法官和书记员们通通都读书去了,拿文凭去了。
  真可叹为观止!w先生觉得。几乎几个小时之前,这个国家的数亿国人还视学问、知识为大粪,如狗屎,唯恐避之不及。可是一声令下,如许国人齐刷刷向后转,高喊着“攻书如攻城”,大伙儿没命地往那里蜂拥扑去,闹到“全民皆学”,全民皆去弄文凭、弄学位的地步,结果是文凭学位遍地都是,而学问究竟增加了多少却还难说。w先生感到百思不得其解。
  
  五、全民皆商
  
  这一天上午,地球J国似乎又出现了某种新的特别猛烈的迹象。在w先生看来,这是有可能使地球上这个古老的国家真正发生文明之质变的迹象。
  w先生于第五天在地球上这个国家观察到的迹象是:市场的繁荣。这个国家的机制看来确实且具体地在向具有地球上现代文明意义上的市场经济转变,一夜之间出现了大量的贸易区、商业街和工厂厂房。w先生拍案叫绝起来:这才是事情的关键!
  纵观宇宙间各种高级生命的文明史,都有一个由血缘文明、泛血缘文明向市场文明飞跃的过程,这个飞跃是生命社会的文明史中最重要的转换之一。
  看来,地球上这个古国之所以百多年来如此苦苦奋斗却一直难以繁盛强旺的关键,就在于传统的文明过于发达,以至于形成的顽固惯性阻滞了向市场文明的飞跃,始终摆脱不了血缘文明与泛血缘文明的阴影。而现在,他们终于意识到了这一点,把国家变成工厂,变成兵营,变成农村,甚至变成学校,都不能根本性地解决问题,只有在这个国家充分发展市场经济,发达市民社会,使古老的血缘文明、泛血缘文明向市场文明飞跃,才真正能使这个国家发展、昌盛和成熟起来。你说,这能不叫人兴奋吗?
  w先生感到有趣,便去各个部门和单位走动。哦,原来这个国家所有的部门、单位,各种行当,各种级别,通通都兴办了贸易开发中心或公司,有明的,有暗的。而且据说,因为国家发给工作人员的工资有限,现在物价又在上涨,各部门,各单位必须通过自己做生意,攒了钱,来贴补工作人员的生活费用。
  大学校园里,原来的学术广告,现在已经被商业广告替代了;大学生们开始摆摊,卖书、卖咖啡(这算是文雅的)、卖水果、买衣服,并逐渐发展为参加各种公司的各种产品推销、传销;还有不少攻读各级学位的学生忽然中途辍学,改去经商;教授们(那些科学院、研究所的科学家们也一样)不甘落后,不再愿意进行基础的、艰苦的学术研究了,他们也开始倒卖,倒卖一些走俏的材料、元件,或者向乡镇企业倒卖一些低级的小技术;文、理科的教授们靠山吃山,办起了数不清的各级成人学校,让人们交了钱,轻轻松松地就拿到文凭、学位,感觉上是一种变相的文凭与学位的生意;至于中小学老师呢,则学会了利用孩子们对于老师的崇敬而向孩子们招揽生意,有一位小学老师把冰棒箱藏在讲台底下,下课时间变几毛钱一根的卖给孩子们,孩子们自然是争先恐后地来买,老师的冰棒无疑是天底下最好 吃的。老师们向学生兜售的最多的当然还是书籍,如“考试辅导”、“解题大全”之类,这些成了老师们的巨大财源……
  w先生听到一句流传的话语:“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在心慌”。
  w先生感到非常震惊,但无论如何也想不通!按照宇宙间许多生命社会的通行的规则来看,所谓市场文明,或商业制社会,仅仅意味着社会资源的分布方式,主要不取从上到下垂直分配的一种,而取平行相互交换的一种。它绝不意味着全社会的人都要变作商人,全社会的工作只剩下商业一件。商业制社会并不是唯有商业,唯有市场因素的社会,相反却是,商业与非商业、市场因素与非市场因素并行而多元。
  
  六、全民皆x
  
  按原计划,w先生的这次地球J国考察为期一周,如按期返回的话,他的考察工作已经进入了最后阶段。但是w先生对于地球上这个国家的事情发生了不可遏止的兴趣,他对于这个国家的神秘莫测简直入了迷。
  在第六天,w先生对地球J国的情况进行了更为冷静、细致地观察,更为深入的思考。
  w先生几乎是痛心疾首地注意到,近两天来在地球上这个国家发展起来的属于新文明形态的市场经济,似乎并没有能真正独立于条条块块的官阶之网,从而自由、公正地,在有序而良性的竞争中发展。现实的情况往往是,市场经济常与官阶之网纠缠在一起,致使一方面,市场经济受到官阶之网的制约,扭曲变形,常因官权的影响发生非公正无秩序地负性竞争,长此以往,这个国家市场经济和公民社会的发育成熟,还令人担忧;另一方面,变形的市场经济又在用它的变形的金钱逻辑腐烂着官僚系统。地球上这个国家的官员们,近来动辄因贪枵数亿金额而犯法被处。且不管国家如何加大打击力度,官员的贪污仍然前仆后继,奋勇向前(钱),所涉金额直线上升。
  幸而地球上这个古老的国家有着历史悠久而伟大的道德传统(尽管这个道德传统中也包含着大量而可怕的糟粕)。这样一个道德传统使这里的人们在本质上具有某种纯朴性,具有绵延而普遍的良知,这样一种纯朴和良知使这个古国毕竟有着许许多多的好人和好官,这些好人和好官世世代代维系与支撑着这个古国的历史。
  地球上这个国家的人们将官员贪污的现象深恶痛绝地称为“腐败”。然而,腐败其实仅仅是表征,甚至只是某一方面的表征(另一方面同样严重的表征是市场的非公正竞争)。w先生认为,深在的原因还是市场经济与官阶之网的奇怪纠缠。
  这种奇怪纠缠的突出现象之一,乃是行政任命的长官成为了市场经营中的公司老板,长官与老板合一。这种长官式的老板,或老板式的长官,由于其效命的仅只是上一级长官,而上一级长官效命的又是更上一级的长官,因此那种在市场活动中公司经营的资产所有权成为了虚无,由于资产所有而获得个人经济效益并具有全部责任的董事长董事会之类实际上不存在。于是,这样的单位的领导人,其工作动机便只能有三:其一为国家的事业而奋斗(这种情况下,客观上可能造成算政治账先于算经济账);其二为个人的名誉和仕途而努力(这种情况下,仕途的考虑常会先于对经营的真实效果的考虑);其三为个人的财富等私利而运作(这种情况下,贪污和腐败便极易发生)。
  这第六天的某种悄无声息地在社会深层和一切细部迅速发酵着的“全民皆x”,乃是全民皆膜拜官权,整个社会人心的价值权重以官权为最高欲望,即以官权为本,为归宿。
  
  七、呈交贝塔星座星际局的报告
  
  w先生坐在他的隐形uFO里面,将他的便携式录像机与能够联通贝塔星座全球网络的计算机终端连接在一起,眼睛盯着屏幕,翻看着这几天来收集的材料以及自己的笔记陷入了沉思……
  他想起了地球上这个古国所拥有的悠久和灿烂的文化传统,这文化传统中很可能深藏着取之不尽的宝藏;他想起了几天来他所遇到的世世代代支撑着地球上这个古国的许许多多的那种好人以及好官,他充分地感受到了这些好人包括好官们的淳朴和忠诚,只是这些好人与好官,这种淳朴与忠诚,未必能保证地球上这个古国不因历史惰性和人性的弱点而发生社会腐败的积累,乃至于阻碍文明进步的伟大脚步;他想起了近几天看到的热气腾腾的建设景象;同时也想起了“全民皆x”。
  w先生觉得自己有了比较有信心的判断。地球上这个古国的问题的核心根由,很可能就在于这里的人们身上心中深藏着的某种历史文化基因。
  这种历史文化基因,也许可用“一元价值观”一言以概之。
  这样的一种价值生态失衡,带给地球上这个文明古国的问题约略有四,w先生认为。
  其一为个性的稀薄,风格的单调,人格独立的困难,思想和言论自由、多样、对话的被阻滞,创造性事物的难以生长和成形。一位被地球人类普遍称之为伟大作家的名为雨果的先生曾说,J国“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那意思大概正是如是,地球上这个国家的人们是有着非常伟大的创造力的,但数千年——按地球时间——以来他们的创造,大部分难以逃脱像胎儿被放进酒精瓶,被禁锢,被淹没,被扼杀,得不到成形和生长的命运。
  其二为社会评价的高度外在形式化。趋同斥异,甚至一统划一的观念倾向导致了社会评价中,尽可能删除了人或事物的丰富有机的内容,而一切尽皆以可划一检测、量化裁决的外部标志、外部形式为基准。从这个国家古代的科举考试,到今天的高等学校人学考试(最悲哀的是这可能至今是他们的最佳选择);从被这国人们称之为“文化革命”的社会巨大动荡中的“唯成分”、“唯出身”,到今天他们那里的“唯文凭”、“唯学位”;从w先生来此地第一天所见到的,即所谓“大跃进”中的日产钢或亩产粮的骇人神话,到最近的两天里他所见到的某些“政绩工程”,诸如此类,莫不如是。这样一种社会评价的形式主义倾向,对于社会生活,是极易导致假、大、空的荒诞景观,并引发浅表化、功利化和工具化的人格变异。
  其三为历史的某种奇特的断裂与重复的统一性。从时间之长河的角度看,这国历史的每一浪潮之间,都形成一种异构同质的有趣景观。历史中的每一浪潮都以颠覆、破坏前一浪潮,并形成此一浪潮的同心圆(趋同斥异,一统划一的历史境域)为己任,因此,许许多多历史文化积累都被消泯了,唯一始终如一地留存下来的,便只是“一元价值观”这一奇特的质的规定性(这景观看上去有一点像一头掰玉米棒的熊,掰一支丢一支,结果是既没有了积累,也没有变化。)
  其四为社会内应力可能导致的历史动荡的危机性。
  这样一种“一元价值观”的历史文化基因,这样的一种价值生态失衡,最让人担心的是,它无疑的一定会使这国人群中具有某种内应力(就像可能导致地震的地壳的内应力那样一种内应力)。如许众多人口的如许这样一个大国,人人身上心中都潜藏着“一元价值观”这样一种历史文化基因,价值生态必会失衡,欲望得不到合理分流,价值权重高度一致,于是形成内在的巨大紧张性,以致潜伏着在特定情状下发生“震荡”的严重危险。
其他文献
诗歌创作越来越精简并不是什么异常现象,保罗?瑟兰(Paul Celan)诗歌是一例,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Tomas Transtromer)又是一例,后者2004年出版了诗集《巨大的谜语》。中风对特朗斯特罗姆打击很大,改变了诗人抒情诗歌创作的外部前提,但没有改变他的诗歌创作最内在的核心;语言的凝练密集,反而给他的诗歌形象带来了更强烈更神秘的光芒。  对于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歌,强有力的动作始终是一种
我最初知道曹克勋同志的名字,是在长沙市解放之后,当时他担任长沙市文化局副局长,我则在湖南人民出版社工作,曾去向他请教长沙市文化方面的情况和读者的需要。在他详谈了之后,我向他约稿,他很谦虚,说工作太忙,一时顾不上。这给我留下了抹不去的印象。  以后,他于1983年受聘去北京,先后担任民革中央主席王昆仑、屈武的秘书。王、屈二位老前辈也都担任过全国政协的领导工作,一般也称他为政协主席的秘书。据在北京工作
近年国学持续升温,尤其儒学更热,有人据此认为,这是中国的文艺复兴。既然借用西方历史比况中国现实,就有必要了解西方文艺复兴的来龙去脉,明其为何复兴,复兴什么,如何复兴,以便认准目标,避免背道而驰;选对进路,避免误入歧途。    一、中西渐行渐远,导致千年时差    远古的各种文明形态姑且不论。仅就最近三千年而言,中西文明都是三阶段:早期文明转型为农业文明的轴心时代,农业文明发展期的中世纪,农业文明转
本来是因为关心陈寅恪先生的相关资料才找来杨遇夫(树达)的《积微翁回忆录》(以下简称《回忆录》)一读,不想却意外地见到了很多关于黄季刚(侃)的材料,而且,这些材料与我先前在脑子里形成的对季刚的印象颇有出入。士林乐于称道季刚的逸闻趣事,也有对其人品略有微词的,但对其学问,在先前的阅读中似尚不见有异词。而遇夫笔下,对季刚学问的微词或与季刚所说商榷者,随处可见。即使季刚逝后,遇夫对其评价仍时有出现,且不见
南朝刘敬叔《异苑》载一则故事,尝令我犹疑而不得确解:    山鸡爱其毛羽,映水则舞。魏武时,南方献之。帝欲其鸣舞而无由,公子苍舒令置大镜其前。鸡鉴形而舞,不知止,遂乏死。韦仲将为之赋其事。    山鸡竟然跳舞跳死了!“乏死”就是力尽而亡,何以故?“爱其羽毛”。张华《博物志》亦有相似的解释:山鸡“自爱其毛,终日映水,目眩则溺水”。若果真如此,这只山鸡可谓史上最自恋的山鸡了。毫无休止鉴赏镜中的自己,哪
这是一部与中国学者编著的“中国文学史”有着不同风格特色的文学史著作,它系耶鲁大学孙康宜教授和哈佛大学斯蒂芬·欧文(宇文所安)教授合作主编,十多位美英学者共同参与撰写,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国别文学史”系列之一,书名为:《剑桥中国文学史》。  作为全书的主编,孙康宜教授对这部《剑桥中国文学史》的撰写有着她独到的编撰观点和认识。她认为,按“剑桥文学史”已有的编写体例,完全依照年代(时间顺序)分
《红楼梦》产生于中华文化的丰厚土壤。清代晚期的阅读和研究已蔚然成风,致有“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的谚语流传。二十世纪的中国,《红楼梦》可以说是最受重视的一部文学作品。  建国后对于《红楼梦》的研究处于政治运动和学术批判的环境之下,是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发动政治斗争的由头与借口。1954年那场被纳入政治轨道的学术批判运动,不仅对其后红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哲学、社
这是一本解读日本人文化性格的书。  书名《暧昧的日本人》,是受了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的启发。在199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仪式上,大江作了题为《暖昧的日本的我》的演说,与前辈诺奖得主川端康成的《美丽的日本的我》唱反调。大江站在普世的价值立场,对近代以降日本的历史进程作了深刻的反思,其中这样论述到:“把国家和国人撕裂开来的这种强大而又锐利的暧昧,正在日本和日本人之间以多种形式表面化,日本的现代化被定
1905年,希望与绝望并存,探寻与踯躅同在。  就在这一年,作为新政的重要内容之一,清政府将实行长达十多个世纪之久的科举制度正式废除,统治者们以牺牲莘莘士子十年寒窗苦读为代价,将士人们抛入一股滚滚向前的洪流之中。士子们的惶恐与无奈、哀怨和愤懑充斥着社会的各个角落。  然而也有这样一批知识分子,早已将关注的目光从科举移向他处。他们关怀社会而非死读圣贤之书,心怀挽救国家危亡的宏大志向,翘首以盼清朝政府
新的一年,我想起了三十年前的1978年,正是在那一年,我开始重读胡风的全部著作,重新研究他的思想理论,目的是要论证一直受到批判的“胡风文艺思想”的正面意义和价值,从思想文化方面为胡风“翻案”——翻转这一被颠倒了的“学案”。从那以后,胡风思想就成了我的教学和写作的重要内容。三十年过去了,“胡风冤案”、“胡风事件”都早已成为历史并逐渐被人遗忘。但是作为思想史、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学案”,却并未过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