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生态美学的哲学基础:主体间性——对实践美学的一种质疑

来源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xiao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体性哲学向主体间性哲学的转向有着当代人类思想的现实根源.伴随着全球性生态危机,不可避免地将对以主体性哲学为基础的实践美学观提出质疑.本文展析了胡塞尔、海德格尔和马丁·布伯三位哲学家的主体间性思想,并指出主体间性哲学寻求与自然的对话并在平衡与和谐地球生态关系的基础上,从整个生命及物质系统繁荣中谋求人类的进步和发展.
其他文献
在全球化时代语境下,发展需要覆由此而采的利益追逐,极大地刺激了人类的消费欲望与功利心态,导致地球临近“成长的界限”,造成严重的生态失衡和价值紧张。在这种情形之下,具有现代
针对用于香港机场三跑道建设的铺砂船锚自动泊定位控制系统进行研究,在保证其动态定位精度为50 cm的前提下,开发出一套全新的自动锚泊定位控制系统。通过对控制模型进行分析
语言存在于语言生活中,离开语言生活,语言便只能成为没有生命的“标本”。故而语言学不仅要研究语言,更要研究语言生活。研究语言生活,可以更为全面地认识语言,观察语言与社会的宏
韩非在《解老》《喻老》篇中,发明了道理关系,但“道世”关系或者说如何拯救乱世方是其目的所在。他细致地阐释了祸福转化的过程,以老子之“圣人一人民”为范本,对照以“人君一民
随着上游水利枢纽的陆续修建,长江干流宜昌至大通段的来水来沙条件与河床发生了重大变化,航行基准面与枯水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离,因此有必要对航行基准面的适应性及调整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