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电厂逃逸氨迁移转化特性研究进展

来源 :化工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xw2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燃煤电厂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后,逃逸氨超标现象日渐凸显.过大的逃逸氨给烟气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大气环境带来消极影响,逃逸氨的控制与排放已成为今后燃煤电厂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工作重点之一.本文分析了燃煤电厂逃逸氨的产生来源,综述了逃逸氨的排放特性,包括逃逸氨在各环保设施中的排放浓度和主要形态.分析了逃逸氨在脱硝及其下游烟气处理设施中的迁移转化,以及影响各烟气处理设施对逃逸氨捕集效率的因素.最后基于污染物排放因子研究现状,展望了未来燃煤电厂逃逸氨控制的研究方向有:推进燃煤电厂逃逸氨监测和排放标准的制定与落实,优化工艺条件促进现有烟气处理系统对逃逸氨的协同脱除作用,跟踪含氨副产物如粉煤灰、脱硫废水和石膏等在后续处理过程中的氨再释放情况.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前列腺病变周围区域的磁共振成像(MRI)影像组学特征诊断前列腺癌(PCa)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于本院接受MRI检查且病理证实为PCa的64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在T2加权成像(T2WI)、表观弥散系数(ADC)及动态增强序列(DCE)图像上勾画病变周围区域,将MRI影像组学特征从中摘录提取出来,构建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分析预测模型诊断PCa的价值.结果 预测模型诊断PCa的曲线下面积(AUC)、95%CI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股沟疝修补术对患者术中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76例腹股沟疝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患者,对照组施行局部浸润麻醉,观察组施行下腰方肌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麻醉镇痛、手术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麻醉前(T0)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无明显差异(P>0.05),在开始切皮(T1)、手术开始后30分钟(T2)、手术结束(T3)时间点,观察组MAP、HR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操
采用混合搅拌方法制备膨胀石墨(EG)/石蜡复合相变材料,测试分析了EG含量、施加电压与EG/石蜡复合相变材料体积电阻率的关系,研究了直接自发热和正温度系数(PTC)电阻发热时复合相变蓄热单元的发热特性.结果表明,随着EG含量或施加电压的增大,复合相变材料体积电阻率逐渐减小;施加电压对样品体积电阻率的影响与复合相变材料中EG含量有关,EG含量越高,施加电压对复合相变材料体积电阻率的影响越明显.当施加电压为4.0V时,EG质量分数分别为4%、5%、8%的复合相变材料体积电阻率分别只有0.5V时的0.481倍、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加快,水污染和能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作为一种新型微生物电化学工艺,可以在降解有机物的同时产电,具有清洁、节能、经济等优势,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水处理领域的研究前沿.本文首先介绍了MFC原理和电子传递机制,分析影响其处理性能的关键因素(阳极材料、阴极材料、接种微生物、反应器构型和系统运行参数);然后回顾了近年来MFC在废水(生活废水、农业废水和工业废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并拓展性地阐述了MFC与其他技术(电芬顿、光催化、人工湿地系统和微生物电解池)的耦合应用;最后
目的 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伴大动脉闭塞患者行CT血管成像(CTA)联合CT灌注成像(CTP)检查,分析多段血凝块(MSC)征象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AIS伴大动脉闭塞患者共62例作为研究对象,62患者均行CTP及CTA检查.62例患者有30例AIS伴大脑动脉闭塞患者来自CTP动态CTA影像出现MSC征象,设为观察组;其他32例患者CTP动态CTA影像未出现MSC征象,设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糖及白细胞计数较对照组患者更低,但心房纤颤及3个
目的 探究常规MRI联合多b值DWI序列在肝脏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本院于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83例肝脏良恶性病变患者按照病变类型分为恶性组(49例)和良性组(34例).治疗前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常规MRI图像特征,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b值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对比常规MRI、多b值DWI序列及两者联合在诊断肝脏良、恶性病变的准确率.结果 所有患者的病灶实性部分在T1WI序列上显示稍低信号或等信号,囊变坏死区域显
目的 研究分析坐骨神经不同阻滞部位在足踝部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足踝部骨折且需行手术治疗患者共68例,研究人员按照数字表法将68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4例,于坐骨神经的分叉远端处对腓总神经以及胫神经分别行阻滞麻醉,对照组34例,于坐骨神经的分叉近端约4cm行阻滞麻醉.结果 观察组的超声影像获取时间、穿刺至药物注射完成时间、阻滞麻醉操作整体时间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胫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阻滞完成时间以及运动阻滞完成时间均明显少于
高盐度是限制废水生化高效处理的重要指标,脱盐处理势在必行.微生物脱盐池因其脱盐效率高、经济性好等优势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首先回顾了微生物脱盐池的机理,分析了离子交换膜、pH、电子供体、阴极电解液及电极材料等影响因素对脱盐池脱盐效能的影响,并阐述了微生物脱盐池的进一步耦合工艺,认为微生物脱盐池未来发展趋势应着重于电极模块化、离子交换膜的优化、耦合系统的开发以及工艺的实际应用.
目的 探讨双能X线骨密度仪动态监测骨密度在椎体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医院收治的实施康复治疗的椎体骨折患者1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监测情况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6)与对照组(n=66),观察组进行双能骨密度仪动态监测,对照组实施双能骨密度仪非动态监测,对两组骨量减少、骨质疏松情况及治疗前后骨密度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骨量减少、骨质疏松患者比例方面,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治疗后观察组上述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密
通过在以硫代硫酸钠为电子供体的硫自养反硝化(SADN)反应器中加入厌氧氨氧化(ANAMMOX)污泥,成功构建了SADN耦合ANAMMOX自养脱氮系统.试验探究了耦合系统的启动与稳定运行期间的脱氮性能,在温度为(36±1)℃、进水总氮(TN)负荷为0.8kg/(m3·d)的条件下,耦合系统实现了高效稳定运行,总氮去除率最高达到94.6%,大于ANAMMOX理论最高总氮去除率89%.研究了S/N比(进水S2O2-3-S与NO-3-N的比值)对脱氮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运行参数.其中,在进水S/N比在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