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化学在生活中发光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emoshou123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化学作为一门研究自然科学的学科,研究的是人们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是人类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初中化学是学生接触化学的起步阶段,开展生活化教学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降低化学学习难度,受到许多教师的推崇。本文主要就开展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探讨如何在西藏地区有效开展生活化教学。
  关键词: 生活化教学 初中化学 教学意义 教学对策
  化学研究的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对藏区初中学生来说,使用的教材不仅与实际生活严重脱轨,而且加上语言带来的障碍,很难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对他们来说化学学习是一个难题,普遍存在化学学习障碍。化学学习不仅不能为其参加中考加分,反而成为拉后腿的科目。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有必要将化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积极引导学生在生活应用中理解化学知识,在培养对化学的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其化学水平。
  一、在藏区初中化学课堂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一)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生活化教学主张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入身边生活知识,用学生都熟悉的场景进行教学,不仅能够有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课堂更接地气,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将注意力投入到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
  (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化学知识对学习基础不牢固的西藏学生来说并不容易理解,加上教材中普遍使用汉语编写,语言的障碍使得化学学习更晦涩难懂。开展生活化教学,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入课堂,不仅使课堂更生动,而且直观、形象的解释比起教材上呆板的叙述更便于学生理解,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增强。
  (三)真正落实学以致用的理念。
  化学是一门关于生活的科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解释、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在课堂中引入实际生活中的内容,开展生活化教学,使化学学习与生活实现有效结合,学生就能真正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活学活用,在运用中理解化学理论,真正落实学以致用的理念。
  二、如何有效开展生活化教学
  (一)教学内容尽量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研究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有效结合在一起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尽量采用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内容,从学生切实的生活体验中选择教学素材,开展化学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研究生石灰与水发生的反应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展示一次煮鸡蛋,将鸡蛋放进生石灰中,加入水,让学生仔细观察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实验现象,当水遇到生石灰冒出大量白色水蒸气的时候,提问学生:这些是什么?然后当着学生的面敲开鸡蛋,鸡蛋已经熟了,让学生带着“水遇到生石灰发生了什么”的问题进入新课,探讨相关化学反应过程。再如在研究木炭的吸附性质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墨水、木炭开展相关的实验,在实验中发现木炭具有的吸附能力。
  上述小实验都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虽然可能学生并没有注意到,但是通过这样的实验能帮助学生将化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更直观形象地理解记忆相关的化学知识点,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主动地投入到课程教学中。
  (二)利用实验教学,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
  实验教学是化学学习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更是化学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化学并不是一门注重死记硬背的学科,更注重的是学生观察与探究能力培养,再加上初中阶段学生好奇心旺盛,是培养科学探究思维的关键时期,在教学中穿插实验教学,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培养探究精神。如进行铁钉生锈的研究之前,给每个学生分发一颗铁钉,让学生用小纸盒装起来放在教室,每天进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经过一段时间后,上课的时候让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讨论,总结分析铁钉生锈的原因有哪些。这个过程中,学生亲身参与实验,在感受实验乐趣的同时培养观察能力。
  开展实验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探究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化学学习兴趣,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引导,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积极开动脑筋,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如研究二氧化碳的特性的过程中,可以开展二氧化碳倾倒实验,在密封的玻璃箱中分层点燃蜡烛,将制好的二氧化碳导入玻璃箱中,观察现象,发现蜡烛熄灭的顺序是由底层到顶层,以此判断二氧化碳比空气重,而且不能燃烧,更不支持燃烧。
  (三)以微型实验代替传统实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西藏地区受到经济与自然条件的影响,教育水平受限,在化学教学中很多实验器材缺乏,教师可以尝试引入微型化学实验,有效解决物质缺乏的制约,以最少的器材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如用矿泉水瓶制作洗瓶等,在动手中感受到化学的奇妙,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
  每个地方的教学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在西藏地区开展初中化学教学需要教师尊重当地实际情况,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运用实验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更主动、更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从而学好化学,开拓思维,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德刚.西藏教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管化学.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实践[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1,03:94.
其他文献
抛锚式教学是由美国范德堡大学的约翰·布兰斯福德教授领导的认知和技术项目组(CTGV)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发的一种学习和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有时也称“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这种教学要求学生到实际环境中感受和体验问题,而不是听这种经验的间接介绍和讲解。在实际情境中一旦确立一个问题,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行进程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课的教学
摘 要: 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发现,以浏阳市农村为代表的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师资配备不足、教师教育心理学等专业知识有待增长,教材选取、教学时间安排受限等问题。本文从认知迁移理论出发,对上述问题进行原因探究,并据此提出教育部门应当深入一线教学课堂、提供教师交流的机会,并结合农村发展现状,探究教材适用性。中小学英语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把握交流机会,活用理论知识、加强学生研究,梳理、整合教材知识点,统整教学
摘 要: 《长腿叔叔》是简·韦伯斯特创作的极具女性主义的代表作,书里的女主朱蒂得到了好心叔叔的资助上了大学,作为回报,她通过写信的方式把心声表露了出来。作者塑造了个性鲜明的当代女性形象,通过文学发声,争取女性的权利。  关键词: 女性主义 独立思想 现代意义  一、女性主义的来源  女性主义,也叫做女权主义,根源于西方进步主义,指一个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和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19世纪末是妇女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繁复的作业已不能满足新形势的要求,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探讨如何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最多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  关键词: 教学引入 教学手段 课堂语言  又到一年高考时,学生这么多年的学习到了丰收的时候。而每到考试的时候,学生和家长最关注的无
摘 要: 在现代历史教学过程中,需要使用创新的教学方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阐述了历史故事在初中教学中的作用,并对如何将历史故事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提出对策。  关键词: 历史故事 初中历史教学 运用策略  在我国,大部分初中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历史学科,对于学生来说,历史不是一门新奇的学科,因为大部分初中历史教师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以知识点灌输为主,学生感到十分枯燥。历史学科的知识点十
一、研究背景  随着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到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成为课程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学科素养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综合分析能力。其中比较思维又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可以有效地反映学生的地理思维品质,帮助学生完善地理学科能力,解读区域地理特征差异分析和原理、规律。在地理教学实践中,熟练运用比较思维方法进行思考,提高地理解题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自觉采用地理的思维方
摘 要: 本文以高中语文必修四“宋词”单元的备课设计为例,阐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高中诗词教学中进行实践与探究的理论依据与途径,从而改变了教师、学生在语文教学及学习过程中的状态与角色。在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为组织者和引导者,组织学生自主研读、合作交流、探究拓展,展示呈现,张扬个性,触类旁通,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 学习方式 高中诗词教学 教学实践 备课设计  新颁布的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将静态的理论知识根植于动态的操作技能中,有效地把内部思维活动与外部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涉及相关知识的灵活应用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化学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更是全面落实培养学生实证研究的重要途径和方法。2016年贵州高考化学实验题考查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的掌握,关注科学研究经历的思维过程,关注考生是否具备应有的化学观和价值观;化学实验题在完善和创新传统的学生实验的基
摘 要: 本研究以我校校园足球改革探索为调查项目,对我校校园足球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作出研究分析和总结。经过调查研究发现,高职院校校园足球运动整体上开展的形式和水平及影响等方面都存在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我校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学生心理成长的规律和足球运动整体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对此结合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进一步探讨适合我校校园足球发展的对策,为我校校园足球运动做出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
摘 要: 《伊豆的舞女》作为川端康成早期的代表作,是一篇杰出的短篇小说,也是川端康成的自传性小说。作品以“我”的眼睛看世界、说世界,理解这篇作品的意义必须循着其心灵轨迹慢慢体味。中国学者研究这篇作品时往往更看重恋爱这条线索,大多忽略“我”的心灵变化轨迹。本文受日本学者濑沼茂树的研究的启发,试着探讨小说中“我”的心灵之旅。得出一个结论:作品中“我”的心灵经历了“孤独·寂寞→悸动·期望→净化·升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