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与“新文科”理念结合的边疆高校美育(音乐类)课程的育人思考r——以云南省高校为例

来源 :大众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guoping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实施艺术教育目的是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知行合一”的艺术通识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得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发展思维.达到“求善”与“求美”的高校美育课程开展的初衷与“立德树人”的使命.笔者认为,在基于“OBE”产出导向理论指导,厘定高校美育课程的价值取向的同时,应结合“新文科”的先进理念与模式指导,对高校音乐类美育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有效地解决师生配比较弱、学生素养较差,教学开展受限等现实问题,以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使得教学质量能够有较好提升.
其他文献
为响应党和国家有关美育工作文件的号召,深化美育教学改革,整合地方“非遗”资源,在高职院校中搭建共享平台,拓宽美育内容与思路,将“非遗”文化有机融入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活动中,提升学生艺术修养,文章以佛山木版年画为例,探讨“非遗”艺术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美育教育中融合创新的方法、途径.
梅山傩戏是一种历经千年的古老音乐艺术形式,因古梅山地区独特的发展史、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等种种要素,使得它成为包罗万象的“活着的传奇”.“乐态”的发展是整个地域传统民间音乐发展的一个象征性特征和此戏种本身演变的一个重要缩影,以此视角研究这样一个传统剧种的兴起、发展和传承问题,可以以更高的标准和更创新的途径多方位多渠道认识其发展历史的独特性.笔者从“乐态”的维度入手,分析了梅山傩戏起源,当地所处环境、语言习惯与宗教信仰等文化元素影响下的“乐态”特征,以及其传承方式在当今新时代下面临的问题,总结出应在保留梅山傩
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背景下,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强调综合型人才的培育,旨在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资源的多元需求.综合型人才要求学生在求学阶段形成扎实的专业知识体系,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和行为品质,对此高校纷纷开展思政教育实践,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来强化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意识,促使其适应社会所需.人才标准提高的同时,人才竞争也日益激烈,为有效缓解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大学设置有创新创业课程提供就业发展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正确的思想引领是非常关键的,基于此,文章对高校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
当前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游戏教学和区域教学极为常见.在此探索将游戏教学及区域活动有机结合的具体策略,以期为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提供些许助力.
梅州香花佛事是由传入中土的佛教文化融合梅州本土文化发展而成,其仪式舞蹈主要有四种,分别是:“打席狮”“鲫鱼穿花”“打铙钹花”“打莲池”.运用皮尔斯符号学的理论基础,对香花佛事舞蹈进行研究,将具体舞蹈形式与三种理据性符号相结合,由舞蹈的表象之美层层推进,探索香花佛事舞蹈背后的传统文化内涵;同时,从符号运动的视角下对香花佛事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提出新时代的展望.
男版《天鹅湖》打破了对传统芭蕾舞的审美,在继承中不断发展,在创新中融入巧思,赋予深刻寓意.在舞剧中每一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通过符合人物个性的舞蹈语言塑造人物形象,使剧中人物能准确地进行情感表达,并且鲜明的人物形象能够使舞剧故事情节描述更为清晰,舞剧立意表达更为深刻.
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途径,希望能够以此为契机,和其他初中英语教师进行经验的交流与分享,促进初中英语教学效率的提升以及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养成.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办学的支柱之一,在高校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广大师生获取知识追求进步的场所.随着近些年的教育改革,精神文明建设逐渐深入,高校图书馆必须要于是举荐,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高校图书馆内图书种类丰富,涉及专业种类繁多,而高校学生对各类书籍也有着各种各样的需求,在这种条件下,作为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就必须重视创新行政管理方式,从而让学生图书借阅更加方便,为学生提供更好地知识保障.文章将从高校图书馆的行政管理角度出发,介绍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所涉及的内容,梳理当前高校图书馆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
国画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美术学的分支,有着自身的价值.在互联网背景下,中小学生大多时间沉迷于网络之中,性格略显浮躁.国画的学习不仅能修身养性,更能凸显美学价值.中小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能够提高自身的审美,也可以贴近大自然,感知大自然的美好.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潜移默化中也逐渐提高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国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于艺术教育非常重视,注重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全方面、多元化地发展.然而根据当下中小学国画课程开设的现状可知,情况并不乐观.文章旨在
自从教育部提出生命教育,全国各个中小学校纷纷开设相应的生命教育课程.生命教育立足于生命观的实践,同时也融入理性的思考思维.但是目前多数中小学的生命教学,路径欠缺、课程教学课时偏少、教学方法策略滞后,对于生命教育的内容、方法还处于不断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