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模式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770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研究对消化性溃疡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与加用中药汤药治疗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性。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观察组达到96%,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用中药汤药治疗可进一步改善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其不适感,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中药汤药 治疗效果
  消化性溃疡的影响因素较多,多发生于十二指肠、胃部以及食道等位置,临床症状为明显的上腹部疼痛,部分患者还会存在呕吐、恶心感,严重时存在反酸等肠道反应[1]。中药汤药治疗是通过各种中药材的配伍让药效综合发挥,由内而外的调理身体状态,从而达到治疗效果[2]。本文采用对比方式研究了中西医结合模式对消化性溃疡病症的控制作用,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5年2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共10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50例。对照组中男患27例,女患23例;年龄最小29岁,最大54岁,平均年龄(39.3±5.3)岁;十二指肠溃疡31例,胃溃疡19例。观察组中男患26例,女患24例;年龄最小27岁,最大55岁,平均年龄(41.1±5.7)岁;十二指肠溃疡30例,胃溃疡2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溃疡位置上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实施基础治疗,采用西药控制病情。令患者每日分早晚各服用一次奥美拉唑胶囊(河南羚锐制药),每次服用1粒;每隔6-8小时服用一次阿莫西林胶囊(四川依科制药),每次0.5g;每日服用3-4次达喜铝碳酸镁片(北京拜耳),每次1-2片。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中药汤药治疗,基础药方如下:取15g蒲公英、15g党参、10g麦芽、10g神曲、10g白芍、10g柴胡、10g桂枝、10g黄芪、10g砂仁、10g法半夏、10g茯苓、10g山楂、10g枳壳、10g厚朴、10g白芷、10g乌贼骨、10g白芨、10g陈皮、10g白术、6g甘草、6g黄连、6g木香。在上述药方基础上,根据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实施药方加减配伍,具体如下:严重疼痛患者加入延胡索、血瘀患者加入丹参与五灵脂、食欲不佳患者加入鸡内金、气虚患者加入山药。将药方使用水煎方式,每日煎煮药汁200ml,分早晚令患者饮用。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围一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观察溃疡面状态。
  1.3 疗效判定标准[3]
  治疗效果主要以胃镜复查结果为判定标准,将疗效分为显效、有效、無效3种程度,各程度判定标准如下:显效——胃镜诊断下溃疡面已经基本愈合,缩小面积在六成以上,患者疼痛感轻微甚至不存在疼痛感;有效——胃镜诊断下患者溃疡面缩小50%以上,但并未达到愈合程度,患者仍存在一定程度的疼痛感,疼痛感在耐受程度内;无效——胃镜诊断下患者溃疡面缩小程度在50%以内,仍存在明显疼痛感。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本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工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以t检验,若p<0.05,则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统计两组患者消化性溃疡治疗情况,计算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显示,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观察组为96%,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体统计结果见下表。
  3 讨论
  相关临床研究表示,消化性溃疡病症的出现是由于患者友们螺旋杆菌感染或胃酸分泌量超过正常值而造成[4]。因此在治疗上,根治消化性溃疡的主要方式在于消除幽门螺旋杆菌,并抑制胃酸的分泌。
  本次研究中,西药才使用的奥美拉唑胶囊以及达喜铝碳酸镁片均能够对胃部产生作用,前者可直接作用于胃粘膜,对胃酸的分泌产生抑制作用;后者主要为对疼痛的控制,减轻患者的临床不适感[5]。阿莫西林药物主要为消炎药物,能够对幽门螺旋杆菌起到较好的消除效果。在中医角度中,消化性溃疡属于情志失调、思虑过度、素体亏虚、饮食不节等因素造成,会导致患者气滞血瘀、脾胃受损。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本次研究中加用的各种中药材均具有疏肝理气、消肿止痛的功效,调和使用下能够健脾和胃,从而进一步加速消化性溃疡的治愈。
  以药方中的几种中药材为例,党参能够抗粘膜损伤,对于胃溃疡的溃疡面愈合有所帮助;黄连能够清肝泻火,减轻胃部的炎症程度;黄芪、白术、党参均能够益气健脾、生肌敛疮,因此在溃疡面的愈合上有明显帮助作用;蒲公英可清热解毒、抑菌消炎,对于幽门螺旋杆菌也可起到一定治疗效果。在诸多药物的调和下,整个药方能够促进胃部粘膜血流的改善,帮助胃黏膜细胞的生长,从而达到对治疗效果的促进作用。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加用了中药汤药治疗的观察组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达到96%,而对照组仅为84%。对比之下可见,在中药汤药帮助下患者消化性溃疡溃疡面的愈合可得到更明显的促进效果。同时,通过中药材的调和可缓解胃部症状,减轻患者疼痛不适感。因此在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上,中西医结合模式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鲁昌辉,朱庆伟,葛广德.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观察[J]. 时珍国医国药,2013,03(12):724-725.
  [2]祝颂.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观察[J]. 辽宁中医杂志,2013,10(16):2084-2085.
  [3]金华江.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消化性溃疡40例临床观察[J]. 中医药导报,2012,05(09):43-44.
  [4]邵海忠.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0(21):2038-2039.
  [5]卓越.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观察[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7(18):34-35.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讨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于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期以西医治疗为主,应用0.9%生理盐水350ml,加入5%碳酸氢钠150ml,地塞米松10mg,每日1次静点。口服利尿药同时红肿关节处辅以外敷我院自制的消炎镇痛散。对疼痛剧烈的同时加服秋水仙碱或非甾体消炎药物。结果:本组病例症状消失时间6小时~3天。平均1.8天。总有效率100%。结论: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摘 要】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间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患者40例)。对试验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的方法,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内科结合西医的治疗方法,最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APACHE - Ⅱ评分、腹痛积分、抗生素使用时间、CRP 水平、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于我院消化内科收集2014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資料,从中抽取Hp感染患者84例,将其随机均分两组;对照组(42例)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42例)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两组临床效果与Hp转阴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总有效率组间对比,观察组(97.62%)显著高于对照组(78.57%),组间
期刊
【摘 要】 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及疼痛的效果作用。方法 收集本院接受膝骨关节炎治疗的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范圍为2014年4月~2015年4月,基于护理策略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是行常规护理策略的21例患者,研究组是在其基础上行中西医结合护理策略的21例患者,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疼痛评分(VAS)及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分别为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在我院治疗的患者中选取2014年6月—2016年9月收治并已确诊的活动期类风湿关节患者50例,根据所有患者根据患者入院的时间进行平均分组,其中2015年6月—2016年6月住院患者为实验组, 2014年6月—2015年5月住院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各为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中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