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对4例男性不育患者所携带的额外小标记染色体(small supernumerary marker chromosome,sSMC)进行定位分析,以探讨其对男性不育的影响.方法 综合应用外周血培养染色体核型G显带、N显带、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 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
【机 构】
:
350025福州,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全军检验医学研究所实验科,350025福州,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全军检验医学研究所实验科,350025福州,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全军检验医学研究所实验科,350025福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4例男性不育患者所携带的额外小标记染色体(small supernumerary marker chromosome,sSMC)进行定位分析,以探讨其对男性不育的影响.方法 综合应用外周血培养染色体核型G显带、N显带、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 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array,SNP-array)等技术对4例男性不育患者的15q11额外小标记染色体进行分析.结果 G显带分析显示4例患者染色体核型均为47,XY,+mar.N显带分析提示sSMC均为双随体,位于mar两侧.MLPA(SALSA着丝粒探针p180/p182试剂盒)分析提示,1例患者的15q1 1.2基因拷贝数重复.SNP-array分析提示,4例患者均为15q11.1-q11.2区重复,片段大小分别为3.06 Mb、0.9118 Mb、1.728 Mb、0.287 Mb.CEP15 DI5Z4着丝粒探针FISH分析mar均有2个杂交信号,为双着丝粒染色体.综合分析4例患者mar 均来自15号染色体,为双随体、双着丝粒,倒位重复形式,分子细胞核型为47,XY,+mar.ish inv dup(15)(q11) (D15Z4++).结论 15q11 sSMC可能是导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PCR短串联重复(PCR-short tandem repeat,PCR-STR)法快速产前筛查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DS)的应用价值及7个STR位点多态性分布特点.方法 选择21号染色体核心区域(21q22.1-21q22.2)及其附近的7个STR位点(D21S11、D21S1411、D21S1412、D21S1413、D21S1414、D21S1432、D21S20
患者 男,23岁,其妻22岁.结婚3年,妻子孕1次,足月生一男孩,其染色体核型为46,XY,3p+.在外院诊断为“喉头软骨化”,生存50天夭折.计划再次怀孕,来我院就诊.夫妻双方表型及智力均正常,男方做精液检查及分析均未发现异常.其妻各项检查均未见异常,孕期无有毒有害物质接触史.双方否认类似家族史。
先证者(Ⅳ2) 男,3岁1月.因"发热咳嗽20余天,腹痛呕吐10余天"入院.患儿入院前20余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4℃,服退热药后体温能降至正常,5~6h后体温复升.伴咳嗽,阵发性3~4声连声咳,有痰难以咳出,咳嗽无明显日夜差异,无气喘气促,无畏寒寒战,无呕吐,无腹痛、腹胀、腹泻,无皮疹.当地医院予"头孢曲松+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5天后体温正常,咳嗽改善.10余天前出现呕吐,非喷射性
先证者 男,8个月,系第1胎足月顺产.因"夜啼、盗汗"就诊.查体:体重11.6 kg(>2 CD),身高70.5 cm,头围46.5cm.体软,额宽,脸大,耳朵小,耳廓内卷,眼睑小.运动和智力发育迟缓.X线骨龄检查示左侧腕骨共一块,桡骨端骺未出,尺桡骨临床钙化带减弱,骨质轻度脱钙表现.其父母非近亲结婚,表型正常.母孕期羊水多,肝功能转氨酶高.丹佛发育筛查试验(Denver developmet s
目的 探讨SMN1、SMN2、NAIP、GTF2H2及H4F5基因拷贝数与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患儿临床分型的关系,评估四川地区孕妇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survival motor neuron,SMN)拷贝数情况及携带者筛查。方法应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
例1 男,28岁.结婚3年,其妻分别于妊娠2个月左右自然流产3次.患者表型、外生殖器发育无异常,精液常规检查正常.夫妻非近亲结婚,双方无遗传病家族史.妻孕期无患病及服药史,无有毒有害物质及放射线接触史.妻妇科检查、优生四项检查、内分泌检查均未见异常。
目的 对1个Bw亚型血型家系的分子机制进行研究,并探讨该亚型的临床输血情况.方法 对1名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无偿献血者及其家人的血型进行血清学鉴定,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ABO基因直接测序、TA克隆单倍型分析及相关软件对该突变引起的酶结构及功能变化进行分析等方法,同时对该献血者以往3次所献的血样的临床输血情况进行回顾.结果 在该家系中发现了3例较为罕见的Bw亚型.该亚型是由于A
例1 女,31岁,表型及智力正常.结婚5年,怀孕2次,均于妊娠50 d左右胚胎发育停止而自发流产.清宫术刮出绒毛及完整胎囊,胎囊内未见胚胎.外周血染色体分析核型为46,XX,t(1;14) (1pter→ 1q42::14q22→ 14qter;14pter→ 14q22::1q42→1qter),见图1a;丈夫核型正常.例2 胎儿,B超检查发现胎儿面部畸型,没有鼻子,唇裂.羊水染色体分析胎儿核型
目的 探讨临沂地区染色体平衡易位与异常孕产的关系.方法 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培养技术、G显带进行核型分析,对异常核型进行家系调查和遗传学分析.结果 在6661例被检者中检出染色体平衡易位(不包括罗伯逊易位)核型120例,男49例,女71例;120例平衡易位携带者(或其妻)共发生早期自然流产110次,早期胚胎停止发育103次,妊娠畸胎8次,死胎2次,死产5次,新生儿死亡7次,生育智障儿5次,生育部分
目的 联合应用性别鉴定、连锁分析和致病基因检测三种方法对X连锁迟发性脊椎骨骺发育不良(spondyloepiphyseal dysplasia tarda,SEDL)家系进行产前基因诊断。方法收集1个SEDL家系的7位成员(先证者、3名携带者及3名健康成员)外周血2mL,抽取2位胎儿的羊水标本20mL。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2位胎儿的SRY基因和AMEL基因进行性别鉴定;应用PCR扩增产物双向直接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