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访宾利汽车总部克鲁工厂
20世纪30年代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烽火硝烟中,一座经过伪装的军需制造工厂于英格兰克鲁悄然建立,其生产制造的航空发动机曾助力盟军飞机叱咤战场风云。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光阴流转,克鲁工厂仍保留战时厂房风貌,怀旧气息浓郁的红砖建筑内,每一辆宾利汽车全部由克鲁工厂内的工匠们以纯手工打造。
15.24厘米/分钟,16至20周
从车体焊接、涂装,动力及传动系统组装,内饰真皮缝制以及原木加工等工序,均由工匠纯手工打造完成。而相比其他现代化汽车流水线,宾利克鲁工厂的生产线每分钟仅移动15.24厘米,工匠们以毫米级的单位修正生产误差,力求每一处细节至臻完美。在这种精益求精的理念下,每辆宾利汽车的打造时间均超过16周,有时甚至达到20周以上,由此制做出每件超凡的动力艺术品。
零生产公差
在宾利工匠们的眼中,完美的定义往往可以用数字来表达。在新近发布的宾利新飞驰内饰打造中,把仪表板与车门之间的生产公差降为零,这在汽车制造业看来应该是不可完成的任务,尤其对于奉行手工制车工艺而非自动化流水线作业的豪华车而言。但在技艺精湛的宾利工匠手中,一切都成了现实:“为新飞驰安装一袭华美的木质仪表板,由左车门至右车门之间间距不差分厘,完美得无需任何填漏补缺”。
150小时缝制

宾利汽车内饰的一个显著特点:车舱内部但凡不是金属或者木材的表面均被覆以顶级皮革。得益于传统手工制作工艺,数十年前的经典宾利汽车内部依然弥漫着自然醇厚的皮革芬芳。宾利内饰所用的皮革全部选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牛皮,每张皮革都经过仔细检查与挑选,最后才能被送入宾利工厂的制车间。通常一辆顶级四门车消耗的牛皮多达27张,缝制工时超过150小时,仅方向盘蒙皮就需要一个熟练工匠消耗15个工时来缝制。
70%仍在运行
对于宾利品牌而言,设计师的匠心独运与手工艺者的巧夺天工不仅体现在刚刚离开生产线的新车。自从1919年品牌创立之时起,近一个世纪以来工厂的所有宾利汽车中至今仍有70%在正常运行。同时,每一辆奢华顶级坐驾的皮革内饰均可在使用多年后进行整饰细致修复,唯有严苛至极的材质挑选以及精妙绝伦的手工工艺方可造就。超越时空界限、延续传奇经典绝非一句空言,可以说,世界上只有年代久远的宾利汽车,没有废弃无用的宾利汽车。

20世纪30年代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烽火硝烟中,一座经过伪装的军需制造工厂于英格兰克鲁悄然建立,其生产制造的航空发动机曾助力盟军飞机叱咤战场风云。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光阴流转,克鲁工厂仍保留战时厂房风貌,怀旧气息浓郁的红砖建筑内,每一辆宾利汽车全部由克鲁工厂内的工匠们以纯手工打造。
15.24厘米/分钟,16至20周

从车体焊接、涂装,动力及传动系统组装,内饰真皮缝制以及原木加工等工序,均由工匠纯手工打造完成。而相比其他现代化汽车流水线,宾利克鲁工厂的生产线每分钟仅移动15.24厘米,工匠们以毫米级的单位修正生产误差,力求每一处细节至臻完美。在这种精益求精的理念下,每辆宾利汽车的打造时间均超过16周,有时甚至达到20周以上,由此制做出每件超凡的动力艺术品。
零生产公差
在宾利工匠们的眼中,完美的定义往往可以用数字来表达。在新近发布的宾利新飞驰内饰打造中,把仪表板与车门之间的生产公差降为零,这在汽车制造业看来应该是不可完成的任务,尤其对于奉行手工制车工艺而非自动化流水线作业的豪华车而言。但在技艺精湛的宾利工匠手中,一切都成了现实:“为新飞驰安装一袭华美的木质仪表板,由左车门至右车门之间间距不差分厘,完美得无需任何填漏补缺”。
150小时缝制



宾利汽车内饰的一个显著特点:车舱内部但凡不是金属或者木材的表面均被覆以顶级皮革。得益于传统手工制作工艺,数十年前的经典宾利汽车内部依然弥漫着自然醇厚的皮革芬芳。宾利内饰所用的皮革全部选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牛皮,每张皮革都经过仔细检查与挑选,最后才能被送入宾利工厂的制车间。通常一辆顶级四门车消耗的牛皮多达27张,缝制工时超过150小时,仅方向盘蒙皮就需要一个熟练工匠消耗15个工时来缝制。
70%仍在运行
对于宾利品牌而言,设计师的匠心独运与手工艺者的巧夺天工不仅体现在刚刚离开生产线的新车。自从1919年品牌创立之时起,近一个世纪以来工厂的所有宾利汽车中至今仍有70%在正常运行。同时,每一辆奢华顶级坐驾的皮革内饰均可在使用多年后进行整饰细致修复,唯有严苛至极的材质挑选以及精妙绝伦的手工工艺方可造就。超越时空界限、延续传奇经典绝非一句空言,可以说,世界上只有年代久远的宾利汽车,没有废弃无用的宾利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