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来源 :中华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FM_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比颈前路脊髓减压后应用钉板系统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3年5月,按纳入及排除标准共47例单或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入组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随机分为钉板组(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器植入、钉板系统内固定术,26例)和零切迹组(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椎间固定融合术,21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吞咽不适的发生率及持续时间;手术前后按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标准评定神经功能,并计算改善率;颈椎侧位X线片测量颈椎Cobb角,根据术后动力位X线片观察手术间隙有无异常活动,评价术后植骨融合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情况。

结果

钉板组手术时间为(71.2±26.8)min,零切迹组为(53.4±28.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钉板组术中出血量(78.1±46.7)ml,术后引流量(63.3±37.7)ml;零切迹组术中出血量(77.5±50.4)ml,术后引流量(60.7±28.6)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周钉板组5例(19.2%)仍存在吞咽困难、零切迹组0例。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 42个月,平均(23±2.16)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钉板组JOA评分由术前的(8.25±1.23)分增加至末次随访时的(14.28±2.96)分,改善率68.91%±7.9%;零切迹组JOA评分由术前的(8.13±1.58)分增加至末次随访时的(14.32±2.87)分,改善率69.79%±11.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钉板组末次随访颈椎曲度为15.2°±5.7°;零切迹组为18.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植骨融合。

结论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单或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与传统的钉板系统相比,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慢性吞咽不适的发生率,有利于颈椎曲度的维持。

其他文献
In order to reveal the impact of various fertilization strategies on carbon(C) and nitrogen(N) accumulation and allocation in corn(Zea mays L.), corn was grown
目的检测利用慢病毒介导人β-防御素3 (humanβ-defensin 3, hβD-3)基因转染人滑膜间质干细胞(synovium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SMSCs)的安全性及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通过膝关节镜手术获取人膝关节交叉韧带及滑膜组织以分离、培养SMSCs,贴块法培养并用磁珠分选仪纯化,通过显微镜观察、免疫荧光鉴定和细胞表面标记对细胞进行鉴定。通过成脂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目的观察给药位点差异对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 HA)在膝关节软骨表面覆盖范围的影响。方法2014年9月至2014年12月,收集32例膝关节大体标本,按股骨髁宽从小到大排列,并从1~32赋予编号,奇数编号采用髌骨下给药组(16例,以髌骨内侧中点为穿刺点),偶数编号为关节线给药组(16例,以髌骨内侧缘与下极连线交点为穿刺点)。使用质量浓度为5%的亚甲蓝示踪HA注射液2.5 ml按不
针对日喀则市超声筛查常见胆囊疾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危险因素.研究对象为西藏日喀则市人民医院超声诊断科2017年1~6月间空腹检查的229例藏族人员,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及检查
目的评估单节段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对颈椎矢状面曲度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2月至2014年9月行单节段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6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4例,女28例;年龄31~61岁,平均(45.2±8.2)岁。均为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包括C3-4椎间盘突出3例,C4-5椎间盘突出12例,C5-6椎间盘突出34例,C6-7椎间盘突出13例。测量术前与术后3个月颈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