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整组研究学情用足教材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m68392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习作单元,整组意识,研究学情,发挥教材功能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在每册安排了一个习作单元。每个习作单元都以一个明确的习作关键能力为训练目标,整个单元的内容紧密围绕这个关键能力编排。
  教师在教学习作单元时,往往有这些困惑:习作单元各板块承载的功能是什么?教学时要按照习作单元各板块的编排顺序吗?习作单元的习作与其他单元的习作在教学中有什么不同?习作例文怎么使用?……下面笔者以五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介绍一种事物》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树立单元整组教学意识
  1.解读教材,准确定位习作单元各板块的功能
  习作单元的编写白成体系。在单元导语页点明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通过两篇精读课文学习表达方法,体现“阅读铺路,由读到写”的编写理念;在“交流平台”对本单元学习到的表达方法或要求进行梳理和提示;“初试身手”板块提供片段练习或实践活动,让学生试着用学到的方法练一练;选编不同风格的习作例文,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积累表达经验;最后安排习作的内容与要求,呈现学生本单元的学习成果。各板块内容环环相扣,具有整体性特点,承载着不同的教学功能。
  五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引导学生学习写说明性文章。围绕这一要素,本单元编排了《太阳》《松鼠》两篇说明性文章,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基本的说明方法,能结合具体语句体会运用说明方法的好处,感受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两篇精读课文侧重于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交流平台”结合两篇精读课文,梳理总结了说明性文章的作用和它在表达上的一些特点,重在让学生形成粗浅的关于说明性文章的理性认知。“初试身手”第一题以电视台为例,引导学生选择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或搜集相关资料,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事物的特征;第二题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将散文《白鹭》第2~5自然段改写成说明性文章,介绍清楚白鹭的外形,再与原文作比较,体会说明性文章的语言特点。学生初试的写作成果,可以作为教师指导本单元习作的起点。“习作例文”提供了介绍事物的《鲸》和介绍制作流程的《风向袋的制作》两篇不同的说明性文章,通过批注和课后题,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恰当地使用说明方法,并有条理地表达。如《鲸》一文编排的四处批注分别从用词准确、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的好处、分类介绍、形象描写等角度,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积累表达经验,体现了习作例文的功能。
  学生通过对整个单元的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的学习,最后在习作中呈现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2.根据需要,灵活处理习作单元各板块的内容
  根据习作教学的需要,教师可以对习作单元的各板块内容进行灵活处理,可以调整各板块的编排顺序,进行重新组合。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建议本单元教学安排8课时,根据实际教学,本单元的学习流程与内容、课时安排、学习目标安排见表1。
  本单元整体教学安排有三个目的:
  一是注重学以致用。学生学完精读课文《太阳》和《松鼠》,借助“交流平台”梳理总结对两篇精读课文的学习体会,对说明性文章的说明方法和不同的语言风格有所感知。随后让学生边学课文,边完成“初试身手”第一题和第二题,初步尝试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征,体会说明性文章和抒情性文章在语言表达上的不同,学生积累了说明性文章写法上的感性经验,教师则可以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问题。再借助“习作例文”的批注和课后题,组织学生交流学习体会,并对学生在“初试身手”中出现的习作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进一步体会说明性文章的特点,引导学生从学习表达方法,到运用表达方法。
  二是体现过程写作。“写作不仅是拿起笔来写在纸上那一段时间内的事情。”意思的发生,需要的提出,都在动笔之前。学生要完成习作《介绍一种事物》,须要在写作前确定要介绍的事物,对该事物不仅要观察,可能还须搜集一些资料。在教学单元起始课《太阳》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本单元的习作教材。习作教材第一部分用问题导入,以表格的形式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习作素材,以拓宽学生的选题思路,并提出明确的习作任务。学生在单元起始课之后,就确定了想要介绍的事物,在之后的学习中不断观察该事物,并搜集相关资料,待正式习作时就不愁没有素材了,学生已經做好了习作准备。
  三是逐步达成目标。表1中第7课时“习作指导”和第8课时“习作评改、分享誊抄”的学习目标各有侧重,但最终都指向本次习作的三个要求: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征,试着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可以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这三个要求在两节课中分步达成。第7课时通过反馈“初试身手”,让学生感受如何用上说明方法,恰当引用资料,写清楚事物的特征;修改习作提纲,感受从写段到写篇的习作要求。第8课时通过反馈学生习作,继续感受说明性文章不同语言风格以及用上说明方法准确、清楚地介绍事物,知道可以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进一步形成篇章印象。两节课的目标有一致性,更有发展性,体现了逐步实现学习目标的意图。
  习作单元各板块内容都是紧紧围绕培养学生习作能力这条主线进行编排的,每一部分内容就像一个个“积木”,教师在教学时要树立单元整组意识,明确各板块的功能,可以根据学情、教学需要对各部分内容进行灵活处理。整组规划好教学内容与目标、课时安排等,这对教好习作单元很有用。
  二、精准分析学生的习作水平
  1.明确学生的习作能力基础
  学生的习作能力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递进过程,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首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五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接触过一些说明性文章,如《纸的发明》《赵州桥》《飞向蓝天的恐龙》《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等,对说明性文章的特点以及常见的说明方法和作用有初步的了解,这是学生学习本单元精读课文《太阳》《松鼠》的基础。学生能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进一步体会说明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五年级上册习作单元语文要素(习作)是“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事物介绍清楚”。习作教材中还提出要求“写之前,细致观察要写的事物,并搜集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这个事物,想清楚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基于上述语文要素和写之前的要求,学生的习作基础如下。
  可以发现,学生完成本次习作所需的“观察”“搜集资料”“介绍清楚事物特征”等能力,在之前的习作中已有练习,学生不是零起点。
  2.了解学生写说明性文章的困难
  统编教材重视实用性文体的写作,在不同年级分别编排了写日记、写观察日记、写信、写游记、介绍一种事物、写读后感、学写研究性报告、学写倡议书、写作品梗概、学写策划书等。这些编排是为了满足学生自我表达与未来发展的需要。
  学生练习实用性文体比较少,习作时可能会碰到更多的困难。这次习作《介绍一种事物》,要求学生根据掌握的资料,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试着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通过访谈、课例研磨,笔者认为学生完成这篇习作大致会遇到以下困难。
  困难1:选题打不开思路。学生受生活经验的影响,在选题时可能存在打不开思路的问题,他们一般会选择动物类、植物类进行介绍。
  困难2:列提纲时有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想清楚从哪几方面来介绍事物,可以列提纲。但学生列提纲时,不知道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事物,或事物的几个方面有交叉重复,或找不准哪个是事物的主要特点。
  困难3:如何搜集、选用资料。学生在运用搜集到的资料时,对信息的筛选和将资料中的文字转换为自己的语言,有一定难度。
  困难4:怎样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本次习作要求学生试着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把事物的主要特点介绍清楚。学生介绍事物时可能会出现事物特点描述不够清楚、说明方法运用不够恰当等问题。
  “强调写作的主体——具有个性差异的学生及其写作行为”,提倡“从文章写作教学向过程写作教学转型”。教师要精准分析学生的习作水平,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研究学生习作中真正的困难,为有效的教学指导提供依据。
  三、充分利用教材突破学生习作难点
  1.借助习作教材提示,打开学生选题的思路
  大千世界,選哪一种自己了解并感兴趣的事物介绍给别人?本单元习作教材第一部分中的表格内容编排非常精心,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以拓宽学生选题的思路。
  教师在布置习作意向单之前,可先让学生浏览教材中的表格,让学生从中获得多方面的启发。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呈现的选题非常丰富。如《雪狼的独白》《霸王龙的自述》《光的自述》这三个题目就是从《袋鼠的自述》中获得启发,介绍事物的时候,可以用第三人称,也可以用第一人称。又如《“会咬人”的草》《“急性子”的花》等题目,已经体现了所要介绍的事物的特点。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有的学生把题目《蜂鸟》改为《小飞侠——蜂鸟》,把《昙花》改为《月下美人》,凸显了事物的特点,学生的选题思路打开了。
  2.基于学生原有经验,学习列好习作提纲
  学生要写好本次习作,须列好提纲。列提纲有助于学生梳理习作内容,厘清习作思路,表达更加有条理。但学生列提纲时,往往不知道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事物,或者想介绍的事物的不同方面有交叉重复,或者不知道怎么突出事物的主要特点。这也很符合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与中年级相比,高年级习作内容更加丰富,而学生把握篇章的能力还比较弱。
  学生确定选题之后,可以借助本单元习作教材的提示“写之前,细致观察要写的事物,并搜集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这个事物,想清楚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学生边观察边记录,并完成习作提纲初稿。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习作要求就是“学习列提纲,分段叙述”,学生在本次习作之前,刚刚学习了列提纲,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已有基础,进一步丰富学生列提纲的经验。
  列提纲和修改提纲的过程,就是学生厘清思路、组织材料,进一步明确自己要表达的主要意思的过程。列提纲是一项重要的语文能力,不能一蹴而就,学生存在困难在所难免,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列提纲的习惯。列好提纲能帮助学生写好文章。
  3.发挥“初试身手”的诊断功能,了解学生的习作起点
  “初试身手”板块编排的专项小练习,精准指向单元习作的关键知识,切口小、步子小,有利于学生专项习作能力的发展。“初试身手”定位在“初试”,教师要充分关注“初试”的成果,发现学生在说明性文章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发挥“初试身手”的诊断功能,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为学生顺利完成单元习作打好基础。
  杭州市胜利实验学校张雪姣老师实践此课例时,在习作指导环节选择了三名学生在“初试身手”板块写的典型样例。
  学生1:写木星的片段
  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它虽然大,但是密度小,所以自转速度非常快,自转一周仅需10小时左右,是太阳系行星中自转最快的,号称“灵活的胖子”。木星的质量足有地球的318倍,即便把太阳系其他七颗行星的质量加在一起,也远远不及木星的一半。
  这段话有三句话,分别写了木星的“体积大、自转快、质量重”三个方面,在张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渐明白可以把每句话写成一段话,有机渗透了“可以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的习作要求。再以木星“大”的特点为例,引导学生如何借助资料,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把事物的特点写清楚,解决学生写事物特点表达不清楚的困难。在后续学习中,该学生将这段话变成了一篇文章,其中“木星大”的特点也写得更清楚,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用上了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学生2:写芦荟的片段
  有一次,我去厨房端菜,一不小心两个手指被蒸气烫得红肿,马上就起了小泡泡,痛得我直掉眼泪。外公看到了,马上跑向阳台,从盆里的芦荟上剪下一片叶子,取出它的汁液,抹在我烫伤的手指上。我立刻感觉到烫伤的手指凉丝丝的,慢慢地不太痛了。后来又涂抹了两次,结果小泡泡就瘪下去了。从此,芦荟的汁液能治烫伤让我确信无疑。听外公说,芦荟还可以净化空气,改善皮肤呢!   这个片段的语言表达更接近敘事性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其写成说明性文章的语言,这是难中之难。张老师借助学生搜集的芦荟资料,把“从此,芦荟汁能治烫伤我确信无疑”改写为“芦荟蕴含75种元素,对人工创伤有促进愈合的功效。要是不小心被蒸气烫伤,取芦荟汁液轻轻涂于红肿之处,可以缩短治愈的天数”。当学生看到教师的改写之后,立刻发出了“哦,是这样啊!”的感叹,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顿悟了。
  学生3:改写《白鹭》片段
  白鹭的体形比较修长,全身呈流线型结构,十分有关感。它的体长为45~90厘米,体形较大的白鹭大约与一个两三岁小孩差不多高。
  白鹭的美还在于它的颜色。全身是雪一样的白色,嘴是铁青色的,散发出金属的光泽,脚是青黑色的,颜色搭配得恰到好处。
  这个片段的改写比较成功,教师引导学生与《白鹭》原文比较,进一步体会说明性文章和抒情性文章语言风格的不同,为大习作做好准备。同时,再次引导学生根据表达的需要,将资料中的文字进行恰当的转换,避免选用资料时大段抄写的问题。
  这三份“初试身手”的典型样例,体现了学生写说明性文章的主要困难。通过“初试身手”的诊断,教师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在完成习作时就能有效避免这些问题。
  4.从精读课文、习作例文中学习写说明性文章的方法
  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本单元的《太阳》提供说明性文章的基本样式,《松鼠》提供说明性文章的另一种样式,供学生模仿。习作例文是为了进一步感悟、积累表达经验。本单元编排了《鲸》《风向袋的制作》两篇习作例文,提供介绍事物和介绍制作流程两种不同的说明性文章,通过批注和课后题,教师可引导学生除当地使用说明方法,有条理地表达。
  在习作评改课上,教师可以选择学生习作初稿的典型片段或全篇进行指导,进一步实现本次习作的目标。针对学生未完成之处,可利用精读课文、习作例文进行示范、引导。如引导学生用词可以更“准确”。如有的学生写“地球和火星之间相距5500万公里”,有的学生写“雪狼重70公斤”,这样表述太绝对了。教师可及时引入习作例文《鲸》的第一个批注,让学生学习怎么修改。如同样是写霸王龙,有的学生以《霸王龙》为题,有的学生以《霸王龙的自述》为题,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两篇文章,让学生说说哪一篇像《太阳》,哪一篇像《松鼠》,体会两篇文章语言风格的不同。
  统编教材的习作编排非常细致,增强了活动性和指导性,努力使学生做到一练一得。教师要准确理解教材编写意图,不仅要关注其教材的功能,更应发挥其“学材”的功能,在教学中要用足教材。
其他文献
摘要:VMWare 和Ethereal是目前很多网络专业人员使用的网络协议分析器。在单机环境下用VMWare和Ethereal搭建網络协议学习平台,能充分发挥软件分析、模拟、仿真功能,使学生深刻掌握抽象的网络协议知识和技能,为学生学习新的网络协议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单机环境;VMWare;Ethereal;网络协议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
摘要:本文介绍了FLASH DSO在移动电站发动机检测中的应用,以及在C Bulider环境下基于DLL的检测软件的开发方法。该系统硬件设计原理及检测软件开发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可为类似检测系统提供参考。  关键词:动态链接库;数据采集;FLASH DSO;移动电站发动机检测  中图分类号:TM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21-30445-03    Use of
摘要:为研究频率跟踪式干扰条件下某跳频无线通信网络的性能,基于OPNET建模与仿真工具构建某跳频无线通信网络的仿真模型。模型实现了跳频电台的各项功能,准确描述了该跳频无线通信网络的通信行为。  关键词:无线跳频通信网络;跳频电台;OPNET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21-30425-04    Study on the Simulation M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在动态网页教学中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通过参与项目设计开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技术能力,并获得相应的课程知识,达到了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动态网页技术ASP;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12-20ppp-0c    Talking the Taching of Project in the
摘要:当前各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大都开设了ASP.NET程序设计课程,本文从课程准备、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课程设计等几方面总结了如何更好的开展ASP.NET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ASP.NET;程序设计;前导课程;教学方法;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19-30082-02  Exploration of "ASP.NET Pro
魔法山脚下的小木屋里,住着一位慈祥的老婆婆,老婆婆一个人住,觉得很寂寞。但自从老婆婆订阅了一份魔法山的周报,一切都改变了。  这天,小女巫送来了一份新报纸,老婆婆戴上老花镜一边看报纸,一边喝茶。老婆婆用剪刀将喜欢的文章剪下来,貼在本子上,报纸上留下一个个大大小小、方方正正的空框,老婆婆将报纸夹起来,挂在窗边的墙上。  中午的阳光暖暖的,斜照在摇椅上,老婆婆品着茶,摇着摇椅渐渐地睡着了。  “啾啾啾
摘要:目前,移动环境中的数据同步技术众多,本文在对数据同步基本问题的分析与对主流同步技术方案分析比较基础上,预测了数据同步技术的可能发展方向,归纳整理了在多种平台下进行SyncML客户端应用开发所需要的共同能力,并对SyncML的交互控制与同步的概念模型进行了整理设计。  关键词:SyncML;模型设计;数据同步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09-
摘要: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企业只有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核心业务,而把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才能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ASP模式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基于互联网应用的新型商业租赁的服务模式,适应中小企业快速实现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文章分析了供应链管理产生的背景及面临的挑战,为企业提出了基于ASP 模式下的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  关键词:ASP模式;企业信息化;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TP393
摘要:Flex采用GUI界面开发,使用基于XML的MXML语言。Flex具有多种组件,可实现Web Services,远程对象,drag and drop,列排序,图表等功能;FLEX内建动画效果和其它简单互动界面等。相对于基于HTML的应用(如PHP、ASP、JSP、ColdFuss),FLEX应用程序的工作流被大大改善。FLEX的语言和文件结构也试图把应用程序的逻辑从设计中分离出来。  Fle
应用文,作为一种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写作形式,比其他写作都需要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的发展,应用文写作也亟须创新,不仅要求实践中的创新,也要求理论创新。由朱悦雄编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创新应用写作》一书便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该书将病文、病文评析、病文修改稿、范文、范文赏析巧妙地排列组合,让读者在具体的对比中,明晰并掌握应用文写作的有关知识。这本书既方便读者自学,又便于教师教学。  《创新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