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超声征象,以提高超声医师对该病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3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活检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为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TL)12例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结合ACR-TIRADS指南,对病变的形态、结构、边缘、内回声水平、局灶性强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后方回声水平、颈部淋巴结回声特征等超声征象进行分析。结果二维超声结果显示,PTL大多表
【机 构】
:
450003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河南省肿瘤医院,450003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河南省肿瘤医院,450003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河南省肿瘤医院,450003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河南省肿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超声征象,以提高超声医师对该病诊断的准确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3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活检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为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TL)12例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结合ACR-TIRADS指南,对病变的形态、结构、边缘、内回声水平、局灶性强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后方回声水平、颈部淋巴结回声特征等超声征象进行分析。
结果二维超声结果显示,PTL大多表现为甲状腺双侧叶弥漫性体积增大或单侧叶体积增大,其中双侧叶病变3例(25.0%),单侧叶病变9例(75.0%);结节纵横比值<1者12例(100.0%);声像图中结构呈实性者9例(75.0%),混合性者3例(25.0%);边缘征象光滑者5例(41.7%),模糊者7例(58.3%);内回声呈低回声者12例(100.0%);内可见局灶性强回声者1例(8.3%),内未见局灶性强回声者11例(91.7%);结节内血流丰富者10例(83.3%),可见血流信号者2例(16.7%);所有结节后方回声均增强;其中有9例伴有颈部肿大淋巴结。
结论PTL声像图有一定的特征,超声医师在检查中遇到较典型的超声征象时,应考虑到甲状腺淋巴瘤的可能。
其他文献
非综合征型聋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最常见的感音神经性聋。深入了解耳聋分子病因学的特点,不仅有助于我们对耳聋患者进行病因诊断、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和新生儿听力筛查,还可以及时干预和治疗,为防聋治聋提供帮助。目前人类研究发现的致聋基因已有百余种,中国最常见的致聋基因为GJB2、SLC26A4、线粒体DNA12S rRNA和GJB3。本文对非综合征型聋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耳聋是一种很普遍的感音神经功能紊乱的耳部疾病,是人类最常见的致残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在耳聋患者中遗传性聋约占60%。遗传性聋可分为综合征型聋和非综合征型聋。综合征型聋是指以耳聋合并其他临床症状的遗传综合征,而非综合征型聋是指以单一听力缺失为临床症状的遗传性疾病。本文对非综合征型聋的遗传性基因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从分子水平探讨耳聋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GJB2基因是导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非综合征型聋最常见的致病基因。该基因p.V37I突变在我国听力损失人群中的检出率较正常人群高。该突变主要与轻至中度、迟发性和渐进性听力损失有关,且外显率较低,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约为17%。本文主要围绕GJB2基因p.V37I突变的临床听力学特点进行文献综述,旨在为临床耳聋基因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依据。
耳鸣(tinnitus)是耳鼻咽喉科一种常见症状,但其潜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所以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耳鸣的药物疗效并不确切。年龄已经被确定为耳鸣的一个重要相关因素,但是不同年龄的耳鸣患者发病机制不尽相同,所以针对耳鸣患者年龄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是耳鸣治疗以后的重要研究方向,故本文就不同年龄段耳鸣患者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突发性聋是72小时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治愈率较低,有遗留听力残疾的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回顾分析了突发性聋的分型、循证治疗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相关文献,归纳了耳后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现状,提出了目前突发性聋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以助力突发性聋的临床诊治工作。
中枢听觉处理障碍(central auditory processing disorders,CAPD)是中枢听觉神经系统的一种神经生物学方面的缺陷,影响基本的听觉感知能力,包括定位、偏向,语音或非语音的辨别,听觉模式识别,听觉时间信息处理(时间统整、时间顺序和时间遮掩),竞争声或退化声下的听觉能力等。CAPD可能与其他疾病共存,影响患者的听力、学习和交流。病因包括创伤、神经毒性物质、神经系统疾病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耳显微外科医师的培养周期较长。将3D解剖图片和视频与教学过程进行有机结合,可以使不同层次的耳科医师从中获益,帮助耳科医师更快、更好地掌握耳显微外科手术技术,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老龄化(aging)会导致外周听觉系统和中枢听觉系统生理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听觉功能异常,如听敏度的改变,时域信息处理能力下降,言语感知能力下降等。此外,由于增龄、环境等因素导致的老年性听力损失又会导致认知能力的退化、心理和情感健康出现异常。
噪声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其中对听觉系统的永久性损害最为严重。全球约5%~12%人口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噪声性聋。噪声损害初期多表现为轻度耳鸣、隐性听力损失或暂时性高频听力损失;随着噪声接触时间的延长,耳鸣和听力损失加重,最终导致永久性听力损失,同时引起言语识别阈提高和言语识别率减低;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失眠、焦虑、眩晕、头痛等症状。因此,重视噪声性听力损害,对噪声接触人群进行早期筛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
目的探讨血脂康对老年患者高血压及颈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山西大医院老年医学科收治的185例老年颈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对照组62例给予降压治疗,他汀组62例给予降压药联合他汀治疗,血脂康组61例应用降压药联合血脂康治疗。比较三组血压、血脂、颈动脉斑块、肝酶及肌酸激酶水平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他汀组和血脂康组血压水平低于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