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高语文选修课教学效率的策略

来源 :文学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yicai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中学语文选修教材种类多,篇目多。一线教师在选择和使用上,常常因为时间和进度问题左右为难,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几个方面进行尝试:由已知到未知,以旧促新,实知现识迁移提升;课文优化重组,授之以“渔”,知识系统化;教师经验分享与学生协作探究相结合,调动主动性积极性。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文化分享 选修课 教学实践
  新课标指出:“高中语文设置选修课,是为了进一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针对不同学生有侧重地培养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以适应及满足其兴趣和潜能、未来学习和就业的需要。”
  如何让这样美好的理念落地生根,变成真正的客观现实,是摆在一线教师面前的难题。选修教材种类多,篇目多,但一线教学时间紧,任务重,教学内容如何选择?教学方式如何优化?如何架起必修与选修的桥梁?如何选修课堂真正有效、高效?如何实现知识的迁移、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些困惑一直困扰着一线教师,我想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下面几个角度谈谈我的思考。
  一、由已知到未知,以旧促新——实现知识迁移提升
  在必修学习的基础上,学生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选修教材是必修教材的延伸,同时也是知识能力的迁移提升,选修教材应该成为学生们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未知问题,由已知到未知,以旧促新,从而真正提升学习能力的重要阵地。
  《大铁椎传》中,分析“大铁椎”的形象特点以及塑造人物的手法是教学重点。在分析本文之前,我先让学生回忆必修书上我们学过哪些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学生想到除了常规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正面描写之外,我们还在《荆轲刺秦王》、《口技》、《苏武传》等文章里学过对比、反衬,以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里的环境烘托等手法。探究大铁椎的个性化语言“吾去矣”时,我让学生回忆必修书上哪些形象鲜明的人物也有个性化的语言,以至成为这个人物的代称。学生们想到了《祝福》中祥林嫂的“我真傻,真的。”《装在套子里的人》里别里科夫的“千万别出什么乱子!”……在此基础上,我又让让学生进一步思考这样的个性化语言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典型特征,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了人物形象。
  《大铁椎传》是一篇文学性的人物传记,文学性传记跟史书中的人物传记的不同点,以及文章深层的主题是本文教学的难点。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我让学生回忆必修书上学过哪些人物传记,学生想到《廉颇蔺相如列传》、《张衡传》、《苏武传》,这些史传基本上是客观记录人物,通过记人也记录了那段历史;而《大铁椎传》等文学传记则更多“传人见己”,借他人酒杯浇自己胸中的块垒,从而让学生深层理解了作者是借传“大铁椎”来寄托自己少有志同道合者,回天无力、难酬复国之志的人生感慨这一主题。
  由已知到未知,以旧促新的教学方式,既勾连了必修与选修,让学生回忆温故了已有知识,又帮助学生更好地、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实现知识的迁移提升,也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
  二、课文优化重组——授之以“渔”,知识系统化
  新课标指出:“选修课教学应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拓展性。”由此,我不断思考:如何在编者的体例之外突破单元和课文篇目先后顺序的限制,优化重组课文,打通课文间的相通性;如何把相同类型的课文放在一起让学生共同赏析,比较阅读,从而使学生归纳总结其中规律性的东西,使零散的知识和认识更加系统化,真正授之以“渔”,同时也能够使学习更轻松,更有效,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散文部分中,我把第五单元的《祭十二郎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和第六单元的《项脊轩志》等几篇真挚感人的怀人之作让学生共同品读,并分享了自己的文化经验和人生体验,使他们真正了解了“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真正感动心灵的是发自真心的真情,亦懂得了珍惜和感恩身边每一个亲人、朋友。
  又如:我把第四单元的《阿房宫赋》、第五单元的《六国论》和《伶官传序》等咏史怀古的文章放在一起让学生比较阅读,使之系统了解了借古讽今的特点,学会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真正含义。
  此外,我把第一单元《拟行路难》(鲍照)、《行路》(李白)、《咏怀八十二首》(阮籍)重组在一起,带领学生走进“怀才不遇的末路英雄”主题;把第一单元《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归嵩山作》(王维)和第二单元《积雨辋川庄作》(王维)、《新城道中》(苏轼)重组在一起,走进“山水田园诗”主题;把第一单元《一剪梅》(李清照)、第三单元《虞美人》(李煜)、《菩萨蛮》(温庭筠)重组在一起,走进“凄婉惆怅的婉约诗”主题;把第二单元《菩萨蛮》(韦庄)、《长相思》(纳兰性德)和第三单元《苏幕遮》(周邦彦)重组在一起,让学生深刻感受“不老的乡愁”这一永恒主题……
  通过这些课文的优化重组,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加强了知识的系统性,使之真正掌握了解读此类型文章的方法,亦体现了选修课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锻炼。
  三、教师经验分享与学生协作探究相结合——调动主动性积极性
  新课标指出:“选修课和必修课在教学上存在一定的差别。”选修教材种类多,篇目多,但我们的一线教学时间紧,任务重,两者的矛盾决定了教师不能篇篇文章都精讲、细讲、详講,不能依然新教材旧教法,不能把选修当作必修上。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教材有所选择,有所整合,在教学方式上将教师经验分享与学生协作探究相结合,既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又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共选录了杜甫的四首诗,分别是第一单元自主赏析中的《蜀相》,第二单元自主赏析中的《登岳阳楼》,推荐作品中的《旅夜书怀》和第三单元自主赏析中的《阁夜》。为了能让学生对杜甫其人,其经历,诗歌创作特点等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在教学中,首先,我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向学生们详细介绍了杜甫一生的重要经历,介绍了不同阶段国家的状况、杜甫个人的生活思想状况、诗歌创作的内容和风格等等;接着,让学生带着对杜甫经历、风格的初步认知自己走进诗歌,结合课下注释中四首诗的创作时间自己比较阅读,自主探究,归纳几首诗共同的特点和细微的差别;最后,分组协作探讨并分享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其中,我在他们思考讨论和分享交流中适时予以点拨引导,最后与他们分享交流老师的阅读经验和思考体会,并根据他们的讨论成果加以总结归纳,使学生真正走进并全面了解了“诗圣”杜甫。
  这种教师经验分享、学生自主探究、协作探讨、分享交流的教学方式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提升了学生自主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更有效、高效。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教学内容的筛选,详略的安排,课堂进程的优化等方面加以尝试和探究,为最终提高选修课的效率而不断探索、前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宋灏江,刘正伟,承传与创新:新课程语文教学传统,,中学语文教与学 [ J ] ,2004 (3)
  [3]王超,语文选修课的困惑与对策浅议:新课程学习 [ J ],2010(5)
  (作者单位:安徽合肥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以增强某平头承载式大客车在正面碰撞时的耐撞性、提高驾驶人和乘客的生存几率为目的,从材料厚度、屈服强度和截面形状等方面研究正面碰撞时大客车主要吸能部位的薄壁直梁的
生活中不利健康的因素很多,人们把这些因素称为“催老剂”。铝生活中人们使用的铝制品,如盘、铲、锅、勺等含有大量的铝元素。人体摄取过多的铝,会直接破坏人体神经细胞内遗
自古以来,人类就企盼能够健康长寿。人要长寿,当然要有健康的体魄。但人食五谷,难免有疾病缠身之时,而要恢复健康,看病服药则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我们在编写《寿星列传─
足球是圆的,一切皆有可能发生。谁能想到巴西打朝鲜,还能2:1?赛前谁要这么预测,会被周围的朋友用这个比分来嘲讽。地产也是圆的,地产跟足球不仅“形”似,而且“神似”。理由
从最初的水晶雕刻,到著名的世英切割;从硕大的钛金属珠宝,到创新独特的镶嵌技巧……陈世英的创意已经到了随心所欲、挥洒自如的境地。 From the original crystal sculpture
相比前两期的冷清,本期滨江板块显得热闹多了。多数楼盘为赶房博会这场盛宴,纷纷加快推盘节奏,还有一些楼盘的售楼处也赶在近期开放。据记者了解,积·家位于之江路的售楼处已
内容摘要:散文作品是作者思想,情感最自由表达的艺术结晶,正是因为这种文体上的自由,因而无论是作品语言、还是文章结构都显得比较“散”,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学习散文显得比较吃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因为专业的特殊性,学生将来的就业很大可能是到国外从事相关专业的教育教学活动,各方面都需要较强的专业水平。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更应该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在“读”、“悟”和“写”三个关键环节狠下功夫
高中地理教学知识所涵盖社会和自然这两种形态,不论是社会还是自然都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然而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本身就是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所服务,所以在实
“防微杜渐”就是要防疾病初发之微,杜疾病发展之渐,也就是防字当头。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其一定规律,一般由轻症发展至重症,由小病发展为大病,但此规律 “Anti-micro Du gr
荠菜别名:荠草、护生草、香菜等。为十字花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一、植物形态高13~45厘米,稍有分枝毛或单毛。基生叶丛生,有柄,大头羽状分裂,裂片常有缺刻;茎生叶狭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