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简析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gouju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也对文言文教学高度重视,在历年的中考中,文言文考查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教学质量,教好文言文显得非常重要。为此,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视文言文教学,不断探索,努力使沉闷的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并已初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巧妙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是推动学生求知的内驱力。学生一旦对语文产生兴趣,学习时就再也不会感到是一种精神负担,而会觉得是一种乐趣,他们就会主动地、积极地获取语文知识,锻炼语文技能。因此,我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从一开始就巧妙设置情境。如教《岳阳楼记》一文时,我充分利用电化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一幅幅迷人的自然风光图,并配以优美的音乐,精当的解说,把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风景中,学生大都表现得热情高涨,这时老师顺势出示课题《岳阳楼记》,并鼓励大家一同登上岳阳楼,与范仲淹一起领略这美好的景象。这样,在课堂一开始就尽量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全身心投入到语文课堂中去。
  二、注重朗读训炼,培养学生语感
  “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所以我在文言文教学中注重朗读,让学生做到:眼看、口诵、耳听、手写、心想。并注意朗读的层次感,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请学生读课文下面的注释,了解有关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文体等,这对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极其有用。其次,请学生读课文,注意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语速,扫除字词障碍,疏通文意。如教《陈涉世家》时,要求学生对长句必须正确掌握停顿,如在朗读时应这样停顿:“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这样有停顿的朗读,意思自然就明白了。并且让学生边朗读课文,边划出生字、生词,不懂的字注上音,并对照下文注释,想想句子的大意是什么,先让学生自言自语说,再对其他同学说,疏通课文的大意。再次,读文言文要注意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句子。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大意后,对重点实词、虚词、句子要多加朗读,体味其义。如教《爱莲说》一文时,对重点句“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要反复诵读,并告诉学生这组是特殊句式,要翻译成判断句,学生就熟记于心了。正是这样,每次朗读都达到不同的要求,又培养了语感。可见,以读促理解,以读促感悟,从中获得美的享受,朗读确实是学习高效的金钥匙。
  三、巧妙设疑,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在学生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教师如果自己一味平铺直叙地去分析处理教材,学生往往感到很疲劳,索然无味,此时不妨另辟蹊径,在教材的重点处设疑,往往会收到意外的功效。“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设疑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寻根究底,开启他们的心智。如教《小石潭记》一文时,主要设计两个主要问题:①作者主要描写了小石潭和周围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②作者游览小石潭时,心情有哪些变化?从哪些句子能看出?并要求学生思考后回答,看谁踊跃发言,看谁回答准确,学生一下子投入到课文中去,在书上圈画,做旁批,去自由发现,学得津津有味,让他们真正感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语文课堂属于我。学生思考后会积极和同学交流,学生回答时,教师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回答精彩处,教师及时给以鼓励,甚至掌声。这样设疑,能让学生学得兴致勃勃,很有成功感,而且整个课堂充满了语文味,不知不觉中课文重点就干脆利落地完成了。既培养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又锤炼了学生的口才,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抓住背诵,提高学习效率
  在文言文教学中,背诵对于巩固字词,加深理解课文,提高读写能力,促进记忆力的发展,均有积极独特的作用。何况中考默写的文言文句子占有很大的成分。首先,我在文言文教学中非常重视文质兼美的名篇、名段、名句的背诵。“腹有诗书气自华”便是这个道理,首先,让学生明确目的,树立信心。告诉学生为了能提高作文能力,提高考试水平,必须背诵这些名句。又告诉大家人人有背诵的天赋,这样同学们坚定了信心,教师做示范背诵,同学们一鼓作气,很乐意迎难而上了。其次,进行课堂试背,让学生初尝成功的喜悦。教师应教会学生抓住要领进行背诵,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故曰……战必胜矣”一段,可以利用前三句成排比,接着两组骈句,最后是散句的特点去背诵,这样掌握了背诵要领就事半功倍了。最后,要抓住时机,强化训练。在课堂试背的基础上,如果在课外不抓住时机进行复习巩固,就会遗忘,就会前功尽弃。这就要求学生抓住时机,趁热打铁,教师更要不断督促学生及时背诵课文,进行强化训练,巩固背诵成果。正是因为背诵时学生抓住了这三个环节,背诵效率就大大地提高了。文中名句成了学生自己的东西,有召之即来,呼之欲出的感觉,学生写作时思路就会豁然开朗,考试时就能默写自如了。
  五、综合比较,及时交流评价
  在学生熟练掌握了课文主要内容后,教师还要注意比较归类,让学生能举一反三。如《捕蛇者说》中有词类活用的词,如“得而腊之以为饵”中的“腊”,名词作动词,意思是“把肉晾干”;“君将哀而生之乎”中的“生”,意思是“使……活”。如《岳阳楼记》中有两个句子出现“或”字。即“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这两个“或”词义各不相同,前者是“有时”的意思,后者是“或许”的意思。这样加以综合,使学生能一目了然,便于复习。至于古今异义词,则把古义和今义加以对照比较,加深印象。通假字则列成表格,分读音、通什么字、意义三个格加强记忆。这样让学生把零碎的知识系统化,收到了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并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把归纳的知识及时和同学交流,教师及时作出评价,并用真诚的激励性的语言打动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这样教学氛围其乐融融,教师体会到的是学生飞扬的个性,课堂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总之,我在多年的文言文教学中,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注重朗读和背诵,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疑,锻炼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又及时引导学生比较归类,触类旁通,立足课堂,不断向课外延伸。正因为采用了这些恰当灵活的教学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了学生,所以,我的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形成了教学的良性循环,取得了显著成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张桥中学(215500)
其他文献
中国古诗词鉴赏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仅仅是中考必考的内容,也是帮助学生们陶冶情操、欣赏中国古典语言之美的重要途径。因此,这就要求教师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们设身处地的自我感悟,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人的内心动态,从多个方面引导学生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品味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之美。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谈谈自己多年教学中的一些见解。  一、创设情境,品味意境  古诗词鉴赏一般都从诗词
【摘要】 社会和经济的快节奏发展,对社会交通网的通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地铁在城市交通中担任重要角色。但是由于地铁中的空调和通风系统能耗巨大,因此需要在设计、施工环节做好能耗控制工作。文章据此,主要对地铁通风与空调系统设计及施工中的常见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 地铁通风 空调系统 节能设计 问题研究  我国是人口大国,对于能源的需求量较大,尤其是不可再生能源方面,供给与需求矛盾较大。地铁作
伴随现代科技手段的快速更新发展,军事领域引入了更多的信息技术,对于军事信息的保密性、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边防部队始终是军队建设中的核心环节,因此做好网络
地铁通信系统中最重要的是无线通信系统,它不仅确保地铁车辆实现快速运营,还保证了地铁的安全性。研究地铁中的无线通信系统的运用,以TETRA基站系统作为跳板,分析地铁专用的无线
【摘要】 伴随当代全球信息化普及,通信网络队伍日益扩大,它和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经济体制当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通信网络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致使能耗连年上涨,使通信成本也大大增长,所以,通信网络节能技术已经是势在必行的事情了。该篇文章对通信网络能耗与节能技术应用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通信网络能耗 节能技术 运营开支  前言:综合分析通信网络能耗的特点与环境氛围,通信的设备、
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而诵读则是学习古诗词的好方法。教师在引导初中生学习诗词时要引导学生学习诵读,促使学生全面提高诵读能力,在诵读的过程中通过想象、对比、归纳等方法体会古诗词的内在神韵,达到更好的诵读效果。  一、想象,延伸意象  想象读是一种很好的诵读方式,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诗歌所展现的画面,将抽象的文字转换成具象的图片,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代入到诗文中,体会到诗歌的主题和中心。 
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民用航空属于高风险行业,在飞行中是否安全直接关系到每一位乘客与机组的生命安危,尤其在MH370事件以后,民航安全依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