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世界的“小方块”

来源 :科普童话·百科探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w200512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机的“巨人时代”
  世界上最早的计算机长什么样子?瞧,就是它!
  看上去,这就是个金属做的大盒子,怎么才能用它算算术呢?秘密就藏在这个“大盒子”里面。它里面有一系列齿轮和发条。在使用时,需要用一把钥匙插进去,旋紧发条后,才能让它转动起来。而且,它只会做加法和减法。
  这台计算机的发明者是著名的法国科学家帕斯卡。他当时年仅19岁。为了帮助父亲算账,他发明了这台最早的计算机。它一问世,就轰动了当时欧洲的科学界。从此,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投身到了对计算机的研究和制造中。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需要做的数学计算越来越复杂了。计算机也不能光会做加减法呀!因此人们开始着手制造计算能力更强的机器。但他们发现,要想让机器算得多算得准,就必须让它的结构更复杂、精密。于是,计算机的个子也就越做越大了。
  到了1819年,一个英国人巴贝奇设计出了一架能够自动计算的“差分机”,它是这个样子的:
  又过了一百多年,人们造出了用电作为能源的计算机。但新型的电子计算机仍然是个笨重的“大家伙”。因为虽然它不再使用齿轮和发条作为部件了,但却添加了很多电子元件,还需要安装大量的电路和导线。
  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它于1946年2月15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名字叫ENIAC(埃尼阿克)。它使用了17468个真空电子管,重达30吨,足足可以占满一个房间!它每秒钟可进行5000次加法运算,这在当时已经非常了不得了。
  理工男的假期小发明
  世界上的第一块芯片是美国人杰克·基尔比的杰作。
  读大学的时候,基尔比是一个典型的“理工男”。一米九八的大个子,长着一张和善的脸,留着一头地中海卷发,说话的速度很慢很慢。尽管不善于表达,但基尔比的动手能力却非常强。他一直梦想像自己的父亲那样,成为一个出色的工程师。
  1958年,基尔比来到位于达拉斯的德州仪器公司工作。一年前,苏联人成功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让美国政府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作为军方合作企业的德州仪器公司,这时正在研制小型计算机设备。
  怎么才能将计算机做得更小一些呢?基尔比为此经常冥思苦想。后来,他终于想到了一个主意,那就是把计算机的电路“集成”到同一个元件中,就可以大大减少部件的数量。为了验证自己的构想,他利用公司休假的机会,独自在半导体实验室中展开研究。
  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1958年9月12日,基尔比用全手工的方式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块集成电路芯片。它由镶嵌在一块锗片上的两个电路组成,长约半英寸。基尔比亲自对它进行了测试。当他紧张地检查完连接,推上开关,一条浅绿色的模型线在屏幕上画出了一条完美的波形,实验成功了!
  从此,杰克·基尔比成为“集成电路之父”。2000年10月10日,瑞典皇家科学院颁给他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他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一张订单引发的革命
  罗伯特·诺伊斯出生在美国中西部的普通乡村。凭借着勤奋好学,他成长为一名电子设备专家,并和另外两个朋友共同创办了一家名叫英特尔(Intel)的公司。
  1969年4月,日本的一家计算器制造商找到英特尔,希望他们为自己的产品开发专用的处理器。就这样,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芯片——Intel 4004正式进入研发阶段。
  1971年,这块神奇的“小方块”终于完工。它集成了2250个晶体管,每个晶体管之间的距离是10微米。它能够在每秒钟内运算6万次,而制造成本却不到100美元。
  1974年,英特尔公司又对Intel 4004进行了升级改进,推出了Intel 8080芯片,它每秒能执行29万条指令,功能要比上一代芯片强大10倍!
  Intel 8080芯片的诞生宣告了微型计算机和个人电脑时代的到来。从此以后,电子计算机的体积大大缩小,性能却得到了飞跃式的提升。在它问世的第二年,比尔·盖茨创办了微软公司,开始研发Windows系统。又过了一年,史蒂夫·乔布斯创办了苹果公司。人类正式跨入了处处离不开电脑的智能时代。
  冷战结局因它而不同
  冷战初期,苏联在太空竞赛中全面领先。但在电子技术领域,苏联人仍然死守着陈旧的电子管技术,并一直致力于电子管的小型化。原因是晶体管的工作环境对电压和温度要求较高。电压过大,会导致晶体管被电流击穿报废,而当周围温度变化较大时,晶体管的性能就会出现故障。而且,晶体管的输出功率也远远比不上电子管。
  然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苏联研究人员终于发现,缩小电子管的路已经走到了尽头。想要把电子管的体积再缩小一个数量级,其耗费将是天文数字。而此时美国生产的芯片已经可在0.5平方厘米的硅片上集成14万个晶体管。苏联人在这条错误的道路上白白花费了十年时间。
  不久,美国就因为集成电路芯片的技术领先,将苏联远远甩开。小小的芯片,真可以称得上是帮助美国取得冷战胜利的一大“功臣”!
  电子管:一种最早期的电子信号放大器。它是将一些电子线路焊在一个基座上,之后再封闭在玻璃管中做成的元件。近年来,它逐渐被集成电路所取代,但在一些高级的音响器材中,仍然会使用噪声低、稳定性高的电子管。
  晶体管:一种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电子元件。由于其响应速度快,准确性高,可用于各种各样的数字设备。晶体管可以被做得很小,并成为集成电路的一部分。它是目前世界上所有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内部的基本元件。
  芯片的未来
  芯片这个“小方块”还能变得更小吗?答案是肯定的。在未来,芯片可能会变成下面这两种样子。
  纳米芯片:纳米是微观世界的长度单位。假设一根头发的直径是0.05毫米,把它竖着像劈柴那样,剖成5万根,每根的厚度大约就是一纳米。也就是说,一纳米就是0.000001毫米。目前,最尖端的纳米芯片已经可以做到10纳米级,比有些细菌和微生物的个子还要小!这些“小家伙”将成为人类信息社会的重要骨干。
  光子芯片:受到芯片的尺寸限制,计算机的功能提升变得越来越困难。因而人们预测,光子芯片将成为未来完成超高速运算任务的主力军。安装了这种芯片的光子计算机,即将成为信息时代的新主角。目前,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一场由中国人引领的光子技术革命即将到来。
其他文献
《超能陆战队》中的机器人“大白”萌翻了不少人。在现实中,一款“保姆机器人莱迪”已经开始担当孩子生活中的好老师,更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好玩伴。它内置的数据库就是一套百科全书,涉及孩子感兴趣的方方面面。对12周岁以下的孩子能想到的问题,莱迪都能给出答案。它还拥有“情感识别功能”,利用电脑中的心理分析数据包,通过观察主人的表情、声音,在主人开心的时候一起与他分享快乐,在主人伤心难过时好好安慰他一番。
在地球北纬30°附近,存在着许多神秘的自然现象。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埃及的尼罗河、伊拉克的幼发拉底河、中国的长江等主要河流,均在北纬30°附近入海。地球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和最深的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也都位于北纬30°附近。    鄱阳湖的“魔鬼三角”    1945年4月16日,重达2000多吨的日本运输船“神户丸”号行驶到江西鄱阳湖西北的老爷庙水域时,突然无声无息地失踪,船上200余人无一幸存。
阿米博士是一位植物学家。他研究了一辈子的植物,却一直没有发明出什么东西来,感觉很失败。  这天,他来到自己的大学同学,研究动物的小泉博士家做客。一进门,就向老同学打招呼:“很久没见面啦,你最近身体还好吗?还是那样忙吗?”  小泉博士很高兴地把他迎进了屋里,说道:“是很忙。我的研究好不容易才取得了成果。正好让你看看。” 说着,他神秘地眨了眨眼睛,转头向着院子,用一种奇怪的声音召唤起来:“丽奥恩,丽奥
汪汪:贝西,以后我建议,把愚人节作为咱们侦探社的法定假日算了。  贝西:怎么,你又想偷懒了?  汪汪:那你说说,愚人节这天发生的诈骗案,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呢?  贝西:这你都分不清楚?这么多年的侦探故事,你都白读了啊!  汪汪:我真分不清楚……  贝西:所以说不能放假!马上把档案里的案例都拿出来,重新学习一遍!  “倒卖”埃菲尔铁塔  1925年的一天,在法国巴黎的一家高级咖啡馆里,一个衣冠楚楚的
一些医生相信,除了用电“重启心脏”之外,还可以用电来治疗更多的疾病。为此,他们还设计出了五花八门的“电疗”方法。但谁都知道,让电流从自己的身体中穿过可不是闹着玩儿的!怎么样,你准备好接受这些“恐怖治疗”了吗?  电击“放松疗法”  在纯牛奶中全身放松,好好洗个澡,然后坐在一把电椅上,接受一点电击。保证你身体健康、美得冒泡。  真相:  这种疗法是苏格兰医生詹姆斯·格林汉姆在1774年发明的。最后,
虾“控”水雷  在大西洋的某一片海域,因为经常有英美盟军的船队和潜艇出入,德军便将一种“音响水雷”布设在此。这种音响水雷威力非常大,只要被船只经过时发出的声音触动,就会立刻爆炸。一天晚上,海中传来了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德军顿时欣喜万分:音响水雷发挥威力了!  可是等他们赶到那片海域一看,居然没有发现任何被炸坏或炸沉的盟军船只,只看见海面上漂着一些死鱼烂虾。这是怎么回事呢?  德军查来查去,最后总算查
对人类来说,眼睛是我们的“心灵之窗”。其他的大部分高等生物也都有视觉。那么,世界上是哪种生物最早长出了眼睛呢?  根据古生物学研究,动物的视觉能力出现在7亿年前。那时,在地球上当然没有人类,也没有高级的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绝大部分地区都是大片大片的海洋。而且,由于气候的变迁,很多地方都陷入了一场大冰期,被厚厚的冰雪覆盖。只有今天的澳大利亚附近还保留着部分海洋水域。  这时,地球上的“居民”主要是海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
人类渴望长生不死,多少科学家毕生都在研究。在32世纪,有位名叫索西米亚的教授发明出了长生不死病毒,在CUH全国性电台上宣告世界。  他获得了诺贝尔奖,报纸、杂志、电视上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无人不晓。只可惜,这种病毒只有一剂。虽然它是分裂繁殖的,但是,分裂出的另一个病毒并没有原始的那种性能,这种变异病毒反而会酿成弥天大祸……  富人们拿出重金,希望能买到这种病毒,穷人们没有钱,只能对长生不死垂涎三尺
我们都知道,大多数海洋为蓝色,这是海水的性质决定的。我们还知道: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靛(diàn)、蓝、紫七种颜色组成的,这七种颜色混在一起,就成了白色。因此,平时我们看见的太阳光是白色的。这七种颜色的波长不同,被海水吸收、反射和散射的程度也不同。光波较长的红光、橙光和黄光,穿透能力较强,但易被水分子吸收,它们在射入海水后,随深度的增加,就逐渐被吸收了。一般来说,在水深超过100米的海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