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导入策略探讨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f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普遍开设的如今,如何将每周一节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有效地开展,成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们的头等研究课题。福建省泉州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近年来在积极心理品质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上的研究和实践较多,结合此背景,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探讨如何设置和进行课堂导入环节,促进课堂教学的开展,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课堂导入;课程思考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04-0036-03
  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导入如果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切入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主题,开启学生思考和参与的序幕,对于教学目的的达成与实现显得尤其重要,能为课堂的整体活动增光添彩。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强调活动体验与分享交流,所以教师如何根据教学目标设置合理而有效地进行课堂导入的设置,是每位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设计每节课的首要工作。
  近几年来,以积极心理学为主导方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大部分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的认可和推行。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对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重大的意义和影响。因此,本文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探讨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上关于课堂导入的相关策略及注意事项。
  一、设置课堂导入的原则
  (一)课堂导入需切题
  一些教师在设置课堂导入的时候,存在用简单的暖身活动作为课堂导入的目的,例如在以寻找自身特质为主题的课堂导入中,用“考考你的反应能力”的小游戏进行课堂暖身,然后再展示课堂实质性导入或者直接进入课堂主题,这样会导致浪费了课堂时间,降低了课堂导入的有效性。应在设置课堂导入的时候,结合暖身和切题两个目标进行课堂导入的设计。在寻找自身特质为主题的课堂导入中,可以在游戏中结合特质信息,例如对特质词进行反应的小任务,这样在导入中就可以直切主题,进入特质的主题教学中。或者可以在导入过程的提问和引导语中加入对每个人为什么不同的思考,从而引出特质的课堂主题。
  (二)课堂导入需引起情感共鸣
  课堂导入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就要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促进学生进行思考、探索和学习。情感共鸣的基础是符合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实际。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题大部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联,在选择情景和事例的时候,要考虑与学生年龄段相适应,生活情景有近似性和代表性,贴近学生近期生活的特点;在选择游戏的时候,要事先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对游戏的胜任程度,注意学生的反应;在选择视频等导入材料的时候,要注意选择学生年龄范围内能理解和接受的内容和主题。
  (三)课堂导入需注意提问的最近发展区
  课堂导入通常通过提问和讨论来进行引导,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最近发展区实际水平。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發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课堂导入的问题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四)课堂导入需要分清主次
  课堂导入的作用是为整节课的开展做好知识和情感上的铺垫,所以教师要记住其基本作用,不要在课堂导入部分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导致整节课的教学环节主次不分,出现头重脚轻的情况。
  (五)课堂导入需铺垫积极取向的课堂基调
  课堂导入是整节课的铺垫,意味着对这节课的课堂基调和取向也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首先,在选择导入材料和内容上,要选择正面积极导向的材料与内容。其次,在提问与引导的时候,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尊重他人、积极乐观等积极品质。特别是在学生发言的时候,要营造包容的氛围。
  二、课堂导入的方式
  (一)游戏导入
  游戏在以体验式活动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经常出现。游戏导入的使用受到学生的欢迎,引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跟着老师的教学节奏。大部分课堂导入游戏都是从团体辅导游戏改编,随着游戏的不断应用和开展,有些事项也需引起注意。首先,游戏需要有新颖性。在观摩其他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时,多次听到用“乌鸦与乌龟”的游戏,这是十几年前就出现并不断被使用的游戏,建议可以根据课堂主题去改进相应的方式和内容,降低使用的频率。
  (二)视频导入
  这里的视频导入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影视资源的使用,例如动画片或者综艺节目等相关主题材料的剪辑及使用。比如在小学三年级“友谊的小船”课上,可以用一些《熊出没》里熊大、熊二与光头强交往的动画片段导入,教师提问学生,熊大、熊二与光头强之间是友情吗?引发学生对于什么是友谊的讨论与思考;第二种是教师自制的视频,在找不到切合课堂主题的素材时,可以采取自行拍摄学生情景剧,制作照片视频等方式进行课堂导入,在“友谊的小船”这一课,就可以组织较为简单的场景剧场,展现关于友谊的矛盾,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探讨。
  (三)情景导入
  这里的情景导入是指通过教师的课件、语言、教具等设置教学情景,创设出故事背景或者提出与课堂主题相关的问题与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将创设的情景贯穿在整节课中,最后通过情景中的问题和任务推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例如在二年级的“森林外号大赛”课中,教师通过手偶玩具的使用,结合现在的微信视频,创设小狮子通过微信视频跟大家倾诉关于外号的烦恼,然后带大家参加“森林外号大赛”,根据教学目标设置三个比赛环节,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对取外号这件事情进行认识和理解。   (四)问题导入
  所有的课堂导入最后都会用到提出问题的方式,通过学生的回答和理解,引入课堂主题。而这里的问题导入方式指的是运用谈话法直接提出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或者主题,从而带着这个问题,展开课堂环节,根据问题的线索,一步步追寻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渐掌握和理解课堂主题,达到课堂目标。例如在五年级“注意力我能行”的课堂中,老师用“大家都知道注意力重要,但是到底怎样才能集中注意力呢”這一问题让学生们畅所欲言,打开思考的闸门,邀请学生们探索注意力的秘密,通过寻找集中注意力的方法和策略,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三、课堂导入的注意事项
  (一)把握时间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头,是一顿饕餮大餐的开胃菜,重要但是不能喧宾夺主,抢走主菜的味道。在时间上,课堂导入大致控制在2~5分钟,最长不能超过5分钟。
  (二)把握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导入的时间有限,在有限的时间用有限的提问去引导学生打开这节课的大门,是教师需要探究的地方。在备课的时候,需要斟酌和推敲设置的问题,是否可以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从而达到课堂导入的目标。
  (三)把握课堂纪律
  心理健康教育课因为独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学生相比在其他课堂会比较放松,所以在课堂纪律方面会有一些松懈,从而影响课程的进展。这是许多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的困惑和短板。在课前制定好课堂约定,强调课堂纪律,在日常做好课堂习惯的培养,这些都是日积月累的工作。在每节课的课堂导入部分,教师的精神面貌和对课堂纪律的态度,决定着这节课学生的精神面貌和课堂纪律的态度。
  (四)把握教具
  有些教师运用教具进行相关活动来实施课堂导入,因为教具的新鲜和趣味,深受学生欢迎,能迅速地抓住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有利于课堂任务的开展。但是要注意教具不宜太大太多,太大太多会分散学生在其他课堂环节的注意力。在课堂导入的教具选择上,最好选择可以贯穿整节课主题的教具,或者用完后能较好收纳的教具。
  综上所述,课堂导入是整节课的一小部分,但是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精心设计好开头,带领学生全身心投入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海洋,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们不断探索和研究的目标。理论和实践的相互促进能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控课堂导入的设置与运用,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赵艳英,袁景颖.心理健康课新课的导入艺术[J].辽宁教育,2018(3X):43-44.
  [2]罗艳.未成曲调先有情——试析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导入[J].中文信息,2018(5):205.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一中心小学,泉州,362000)
  编辑/卫 虹 终校/张国宪
其他文献
子宫肌瘤是临床常见的女性生殖器官良性肿瘤,多是因为遗传、性激素水平异常或肥胖等因素引起的患者子宫平滑肌出现增生形成的,且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多是通过体检发现患病。目
脑肿瘤又称颅内肿瘤,是目前世界上较为常见的肿瘤性疾病,其发病原因至今尚未明确[1]。因其多呈膨胀性生长,压迫脑部神经和组织,故此类患者多伴有头痛、肢体活动不便和记忆力
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带动了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因此在临床上各类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根据原卫生部门统计得知,其发病率为31.28/10万[1],严重威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
在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为23.2%且逐渐趋于年轻化,预计患病人数已达2.7亿,平均每4人就有1个患高血压,然而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仍处于较低水平[1]。约15%的中国高
【编者按】2021年第1期,本刊主编何妍就“新时代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自我更新和自我优化问题”对俞国良教授进行了采访,访谈中指出“从教育模式向服务模式转变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大势所趋”,并提及服务模式和教育模式的根本区别。本期何妍主编和俞国良教授将继续深入探讨“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及体系建设”这一话题,带您了解什么是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什么是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国内外学校心理服务的现状和发展,以
小浩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然而,今天老师打电话告知小浩的爸爸,小浩在学校打架了。尽管爸爸很吃惊,但是一见到小浩,爸爸就开始责怪他:你也学会打架了?学习怎么就不积极?面对
自我效能感理论认为学生的身心发展与自我效能感有着密切联系,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能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学困生在学习中容易缺乏学习信心,并且在生活中也缺少
〔摘要〕目前在培智学校高年级和职高年级中,普遍存在青春期异性同伴交往不当的现象,究其特点,突出表現为明显的孤独感、易受暗示自控能力差、极端异性接触三个方面。察其原因,主要表现为家长和教师对智力落后学生青春期问题的认识片面,社会传媒信息的影响,对智力落后学生生活的“过度保护”及低效的心理健康活动课。针对上述情况采取相应对策,提高智力落后学生对社会传媒信息的分辨能力;提高家长对智力落后学生青春期心理的
生涯绘画课程是把心理绘画技术引入生涯课堂,经过与生涯规划教育的融合和重构重新形成的一种全新形式的生涯课程体系。生涯绘画课程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去深层地探索、了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