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地球人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_b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这代人出生在火星。
  我们并不是第一代出生在火星的地球人,但人们都说,这一代又一代越来越不像地球人。我们仍然和大部分自称为本真地球人的地球原始居民一起,在這个被保护膜与宇宙隔开的火星上自给自足地生活。
  我抓紧往学校跑去,远远望到莱基斯巨型雕像便知道快到学校了。
  莱基斯先生就是几十年前火星计划的领导者,现在九十多岁高龄了。听说,父亲还小的时候他就成了人类的英雄。我们的出生、父辈的成长,甚至种族的延续都是他帮助实现的,不知多少人崇拜敬畏着他。莱基斯先生就是我们的人生楷模,我们最想活出的样子。
  到了学校,我急匆匆地赶到雕像前鞠躬再跑进教室。进入教室门时自动计算人数,没办法神不知鬼不觉。
  在座位上坐好,我在自己的智能计算机上搜索着地球的有关资料。昨晚我梦到了地球,梦到不需要保护膜的地球,那里的空气好闻得很。我知道海水是咸的,却想象不出到底有多咸,我从来没见过海水。那和地面连成片的深蓝色叫我痴想,还有那些直接暴露在空气中的树,那些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鸟儿……我把了解到的所有片断连接到一起,关于地球的概念和印象依然模糊不清。
  李在搬了椅子坐到我身旁,说:“诺阿,我给你讲,我叔叔不是身体不太好嘛,就和好多人一样去做了换机械心脏手术,现在身体真的好了。心脏都能替换呢,就是花了不少钱。这样下去人们大概会把钱看得比命还重要,是吧?”我点点头。“因为我叔叔,我们家像得到指引似的,要给我建一个换心脏基金,等我长大了那笔钱差不多也够了。”李在一脸轻松,早早地为自己规划好生存路线,生死再不是他拼命考虑的问题。看来我回家也得跟我妈好好说说。
  后一堂课我听得并不入心,我老在想要是我的生命不再局限于九十几岁,我会用来做什么,会真正花时间去一趟地球吗?不知道那时火星上会不会人满为患呢?不知道莱基斯先生,拯救了全人类的他究竟能活多久?或许等火星再也容不下我们,他还会率领我们去别的星球。
  “广播通知,下周一全体师生穿丧服在莱基斯雕像大厅举行朝会。再通知一遍……”莱基斯先生?班上一下子沸腾了。习惯播送两遍通知的播音员口齿清晰,我却怀疑她是否头一次失误。就算我们都没救了,整个社会也会倾尽所有去救治他,从小我们就被教导如何尊敬他,对他仍然敬若神明。“不可能!我敢保证我都会活过这个年龄,他才九十几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李在大吼大叫,我拉住他:“他应该是自己决定的。”李在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教室内壁弹出莱基斯的全息影像,似乎是全校统一放送的。“莱基斯先生!”我们惊呼着,目不转睛地盯着画面中的人。一位面容安详、目光温柔的老人,和所有普通的临终前的老人一样,身上透露出死亡的气息。他一字一顿缓缓地说:“我要选择自然死亡。这是我深思熟虑后的决定。我们生活的世界无论多么发达,也不要忘记我们是地球人。妄图超越生死随意打破自然规律,必遭到自然的报复。呵呵,这是我在地球上小学时就明闩的道理,如今竟然被扭曲了。可我无法让所有人理解,毕竟生存还是死亡是个人的私事。”他停下来,极度费力地缓了口气,连盯着镜头也变得很困难。看到这里,我们不禁为英雄迟暮伤心。过了一会儿,他接着说:“最后,恳求大家将我送回地球下葬,这是我人生的最后一个……一个愿望……叶落归根。”随后,影像便消失了。
  没有人说话,教室里只有沉重的呼吸声。莱基斯先生在人们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我不知道人们会不会让这颗种子发芽,给予它自由生长的空间与时间,但许多人的神情告诉我,他们内心的土壤已经逐渐松软起来了。
  李在转头望向我,我们相视一笑。大概,我们再不会提起换机械心脏的事了。
  佳作点评
  作者用想象的笔触告诉我们:人不能忘记自己的根,畏惧死亡渴求长存欲壑难填,我们要做的就是完成自己的使命,使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更何况科技是生活的扶持者而不是主宰者,不能因为科技的发展而盲目追求无尽的享受,应顺应自然,无畏将来。
  (郭 兰)
其他文献
中国诗词是我的心灵故乡。  从中国诗词发源起,它便反映了我国的社会风貌,奠定了我们的思想基调。它常启发我的思考,让我从中有所受益。中国诗词,是我思考的故乡。  《诗经》是现实而朴素的。“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如今屡闻扶贫的相关新闻,不由联想至此,这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中的一个朴素的祈愿;“桃之天天,灼灼其华”,前日参加亲朋的婚礼,此句跳入脑中,变化的是婚礼的形式,不变的是美好的愿景与祝福。生活中的场
它发生在你的世界  ——素材A“胖子不能睡上铺”成高校住宿新规  “胖子不能睡上铺”,2016年9月2日这一消息在微博上引发热议。河海大学常州校区从去年开始尝试根据新生在高考前体检时录入的身高、体重等信息,计算BMI指数(身体质量指数,即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的平方而得出的數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并据此分配宿舍床位,将体重超重或者身高超高的同学安排在下铺
我是一张纸,一本上百页的书中薄薄的一張纸。  我厌倦了身上浓重的油墨味和身下冰冷的铁架,以及身体附着的不知名作者的满腹牢骚。唯一庆幸的是,我靠近窗,靠近阳光。  几个月前,我还是大兴安岭深处一棵红松上的一截树枝。冬天我沐浴冰雪,春天我享受阳光,那时候,我看不起脚下的杂花野草。它们的外表毫不起眼儿,既不壮又不美,只能在厚厚的枯叶缝隙中挣扎摇摆,享用我们施舍的零星阳光。如今想起它们,我却羡慕极了,羡慕
2018年全国高考大作文题共计9道,其中北京卷为二选一,此外,北京卷还有一个微写作部分。这些作文题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引导考生关注时代与生活、思考人生与未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文字抒写时代芳华。  那么,这一组高考作文题主要体现了哪些命题特点与价值追求,又为我们日常的教与学带来哪些启示呢?  一命题形式与选材特点  从命题形式要求看,2018年高考作文题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全国卷、天津卷、
诸葛孔明有言“非宁静无以致远”,极言静谧之境弥足珍贵。于是,后人常常附庸风雅,自以为深谙此中真谛,一味追逐寂寥无人的环境,实则内心早已荆棘丛生,不得安宁。殊不知,真正需要追求宁静的是自己的内心,而非环境。所谓“结庐在人境”,亦能“而无车马喧”,方才算是重获心灵本真的一种平和。  说来惭愧,曾几何时,我浅薄地认为,倘若你所在之处不够宁静,那么便要想方设法地把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几年前,我迁居至此,窗
1  “三十岁参加工作?”  “三十岁参加工作。”  “参加工作怎么这么迟?你当过兵?”  “没当过兵。”  “那上大学之前你在干什么?”  “念书。”  “念书?”  “念书!有问题吗?”  人事处处长抬头看看我,“扑哧”一笑说:“没问题,你的表填得清楚、规范,没填出什么事来……”  我笑笑说:“有事没事我心里清楚,就是怕重复填表。”  填表实在是太麻烦了,从参加工作以来填了多少张表早記不清了,
题目  请以“推”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题目解读  本题貌似简单实则复杂。“推”这个简单的动作含义却颇为丰富,可以是推倒、推开、推进,也可以是推卸、推翻、推脱,还可以是推导、推断、推想……但写文章时,必须以“推”为核心,不能以“推”所组的词语为行文核心,否则是喧宾夺主,偏离题意。“倒”“开”“进”“卸”“翻”“脱”“导”“断”“想”……这些词可能是“推”的效果、作用,也可
又是丹桂飘香的季节。港城的大街小巷飘荡着浓郁的桂香,沁人心脾,不时拴住行人匆匆的脚步,去细嗅它们、感受它们。我家的小区里也栽种了很多桂花树,每当看到它们吐露金黄的花蕊,我便想起了老家院子里那棵桂花树。  爸爸喜欢桂花,因此当他在集市上看到桂花树苗,就忍不住买了几棵。爸爸那时在乡镇中学教书,住在集体宿舍,没有院子,要把桂花栽在宿舍门前,又怕被调皮的学生“祸害”,只能把它们栽在花盆里,放在屋内。一年下
在当下这个浮躁的社会,手中握着笔的你是否认真思考过自己写作的初心是什么?写作的态度又是什么?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东拼西凑草草了事?或者是为了一篇洋洋洒洒的美文问世时获得的名气?还是只是单纯地想要表达自己?而又有几人真的是在享受用笔与内心的自己交流互动的过程?  但行好事,莫问过往与前程。过多地关注外界之后,我们是否还能沉下躁动的心来谈谈写作?  谈写作,就是与内心的自己展开激烈的搏斗。“鸟宿池边树,僧
我的故乡是座傍水而居的江南古城,氤氲着雾气,浸淫着历史的气息。它随岁月辗转沉浮,却历久弥新,淡然处于尘世,平凡而恬静。  粉墙黛瓦,小桥流水,青石古巷,古城的静与美透出无尽的安逸。这里的年轻人却不甘安逸平凡的生活,纷纷外出打工、生活,让这座城少了几分活力,多了些安静。  独自漫步在幽远的古巷,静谧美好。住在这里的都该是些老人吧?他们应该生活得惬意舒适,打牌、锻炼、聊天儿……享受着属于他们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