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总结吸烟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对生存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68例吸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年龄构成、性别比例、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治疗方法及中医分型等临床指标,分析各指标对生存的影响.结果 368例吸烟肺癌患者中,50~69岁为69.84%;男女比例为7.98∶1;鳞癌比例高达52.45%;小细胞肺癌广泛期患者达75.38%;非小细胞肺癌Ⅲ、Ⅳ期患者达82.77%;非手术者
【机 构】
:
250011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250011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250011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总结吸烟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对生存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68例吸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年龄构成、性别比例、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治疗方法及中医分型等临床指标,分析各指标对生存的影响.结果 368例吸烟肺癌患者中,50~69岁为69.84%;男女比例为7.98∶1;鳞癌比例高达52.45%;小细胞肺癌广泛期患者达75.38%;非小细胞肺癌Ⅲ、Ⅳ期患者达82.77%;非手术者达76.36%;中西医结合治疗者占41.04%;气阴两虚型及热毒炽盛型较多见,分别为36.96%、29.28%.性别、组织学分型、中医分型对生存预后影响不明显,而年龄(F=10.356,P=0.000)、临床分期(F=11.289,P=0.000)、治疗方法(t=2.624,P=0.021)、吸烟指数(F=3.681,P=0.021)对生存预后有影响.结论 368例吸烟肺癌患者发病多集中在50 ~69岁,男性、鳞癌为多,就诊时多为中晚期,非手术治疗为主,且年龄、临床分期、治疗方法与吸烟指数可影响患者生存预后。
其他文献
18 F-氟脱氧葡萄糖(18 F-FDG) PET-CT在鼻咽癌诊疗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早期诊断、临床分期、靶区勾画、预测放疗敏感性、评价疗效及监测肿瘤残留与复发.但由于肿瘤细胞对18 F-FDG的摄取受多因素的影响,假阳性和假阴性不可避免,因此需要开发特异性更高的示踪剂以提高诊疗的准确性,同时需要开展多中心研究,以明确标准摄取值(SUV)与放疗靶区勾画的关系。
应用免疫组化(IHC)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分别对浸润性乳腺癌石蜡标本进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相关性及差异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收集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浸润性乳腺癌手术切除标本51例.所有标本均经中性福尔马林固定12 h,常规处理后石蜡包埋切片备用。
miR-200是一簇与上皮间质转化(EMT)密切相关的微RNA(miRNA)家族,其家族成员包括miR-200a、miR-200b、miR-200c、miR-141及miR-429.miR-200是EMT的主要调节分子并可维持细胞的上皮表型,在EMT的发生和肿瘤的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顺铂联合氟尿嘧啶仍是晚期食管痛的基本治疗方案;新的细胞毒药物如紫杉醇类、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及新联合方案是研究的热点;奥沙利铂可替代顺铂,口服氟尿嘧啶衍生物可替代静脉氟尿嘧啶治疗晚期食管癌;二线治疗研究已逐渐被接受和增多;分子靶向治疗将为食管癌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治疗疗效、晚期反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246例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放疗科经病理确诊且随访资料完整的鼻咽癌患者为样本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 rank法进行生存率组间比较,COX回归分析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远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随访率为94.6%,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97%
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是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分子机制,对结直肠癌具有重要临床意义.MSI是林奇综合征的诊断标志物.同时由于MSI阳性的结直肠癌比阴性者表现出更好的预后,且对5-氟尿嘧啶类化疗药物不敏感,MSI同样成为结直肠癌的预后和预测化疗疗效的标志物。
在前列腺癌中存在跨膜丝氨酸蛋白酶2(TNPRSS2)与Ets相关基因(Ets related-gene, ERG)、Ets变异体基因(Ets variant,ETV)1、4、5基因形成的融合基因,以TMPRSS2-ERG的发生率最高.截止目前共检测到20多种TMPRSS2-ERG转录产物,编码9种蛋白质.缺失是融合的主要机制.融合基因有助于前列腺癌的诊断、指导临床用药,且融合亚型、拷贝数及转录亚型
乳腺癌干细胞与乳腺癌的放疗抵抗性和化疗耐受性有关,特定表面分子标志与不同乳腺癌分子分型相关.目前,针对乳腺癌干细胞的抑制剂正逐步进入临床试验研究并在临床上使用.乳腺癌干细胞同时也是转移的源泉,它和循环肿瘤细胞之间存在一些共同点.总之,探究乳腺癌干细胞的各种特性有利于开发其在临床的应用。
大分割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为进一步改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提供了可能,但最佳剂量分割方案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立体定向体部放疗(SBRT)在早期NSCLC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且不良反应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有望成为早期NSCLC患者新的标准治疗手段。
EMIA—ALK是新近发现的主要表达于非小细胞肺腺癌中的融合基因,多出现在年轻的轻度吸烟或非吸烟患者中,ALK抑制剂crizotinib治疗EMIA—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有很高的应答率,其出现进一步完善了非小细胞肺癌的个体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