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守护,成长伴侣

来源 :早期教育(美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mc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灵的成长是人一生最为复杂,也最为美妙的任务。儿童期是心灵成长的初始阶段,但也是关键阶段。儿童美术活动不仅能给孩子带来感受美、创造美的愉悦,更能为孩子心灵的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这种动力不是简单的、立竿见影的,但却能影响孩子的一生。它需要守护者与成长者相伴共生,以儿童身心和谐统一的发展为目标,让儿童在安全、自由的艺术氛围中充分宣泄和释放成长过程中承受的压力,修复自我认知,从而在自我建设中实现心灵的成长。
  现在的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已不只关注儿童美的技能技巧发展,也更重视儿童审美能力和美的素养的发展,教师除了对最终呈现作品关注外,也越来越关注儿童的绘画过程,关注儿童在绘画中体现的学习品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要求的感受与欣赏美,表现与创造美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但就绘画过程、绘画结果和儿童作品背后相关心理背景的联结,这些超乎美的要素之外的部分关注仍然较少,而这些联结正是众多儿童在心灵成长路途中呈现问题的一种重要方式。缺乏对这部分的关注,就不能很好地解决儿童成长中所遇到的心理暗区,也不能完全发挥出儿童美术活动应有的价值。
  美术活动除了是儿童喜爱的,适合于儿童形象思维特点的活动之外,其本身是一种开放性质的视觉艺术活动,它是符号性的,价值观是中立的,儿童在绘画中任何表达都是可接受的。这就为心灵发展中出现创伤的儿童提供的低防御性、可宣泄的安全途径。不论是曾经的伤痛,还是对未来的期待,儿童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出来。很多时候,在潜意识和绘画动力的作用下,儿童通过美术活动表达了很多自己暂时无法明晰真正意义的内容,这就需要老师们能够将儿童绘画过程、绘画结果和儿童作品背后相关心理背景进行联结,发现儿童心理发展中的需求,并主动和家长进行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儿童心灵更好地生长。
  在一次儿童自由绘画的活动中,中班幼儿彤彤的绘画作品(图1)乍一看好像没什么特别。但在真诚的和孩子进行了沟通后,才发现了在画中原来还隐藏了一个小秘密。
  我:彤彤,你画的是什么呀?彤彤:你在堆雪人呢。我:那个小人不是你嘛?彤彤:不是,是范老师。我:那房子是谁的家呢?彤彤:是范老师的家。我:范老师在家旁边做什么呢?彤彤:在堆雪人。我:那你在干嘛呢?彤彤:我在边上看。我:你是不是很喜欢堆雪人啊?彤彤:嗯。我:那你怎么不和老师一起来堆呢?彤彤:妈妈不让我堆(小声的)。我:那你堆过雪人吗?彤彤:没有(表情失落,转身)我:下次老师让爸爸妈妈带你一起堆雪人好吗?彤彤:他们不让我堆。我:那等下雪了老师陪你堆雪人好吗?彤彤:嗯,好(微笑)。
  虽然只是简单的交流了几句,但从中却隐隐透露出一些问题。在和带班老师沟通后,带班老师选择在放学后把这个情况和彤彤的家长进行了及时地沟通,隔周再次见到彤彤的时候,她高兴的跑过来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说:“范老师,妈妈答应我下次下雪的时候可以陪我一起去堆雪人啦!”彤彤将自己的未能满足的愿望投射在画面中,是一种有效地疏导压力的方式,如果没有开放的美术活动,这些未能满足的愿望可能会被一直压抑在心里,久而久之,儿童的挫折感会越来越强,继而引发相应心理危机的概率便会大大增加。而如果没有成人能够及时发现儿童的“小秘密”,那么即便儿童有能合理宣泄情绪的途径,也难以完善地度过每一个心灵成长的关键期。
  在两个月后另一次的自由绘画活动中,我再一次出现在了彤彤的画面中(图2)
  我:彤彤,今天画的是什么呀?彤彤:一个是你,这个是我自己跑了。我:又是我呀,那我们俩在干嘛呢?彤彤:你的头发长长的,上次来的时候把眼睛有点挡住了(动作模仿)。我:把我眼睛挡住了是吗,看的真仔细呢。那你为什么跑掉呢?彤彤:我们在玩捉迷藏。我:玩捉迷藏什么感觉呀?彤彤:很开心的!我:那你在家玩捉迷藏吗?彤彤:跟爷爷玩,每次捉迷藏他都能找到。我:那跟妈妈呢?彤彤:不玩,妈妈不会玩。我:妈妈不会呀,那你想不想跟妈妈玩呢?彤彤:不想(眼睛看着地面)。我:那你最想和谁玩?彤彤:和爷爷玩,打他屁股,咚咚咚。我:那你这幅画叫什么名字啊?彤彤:我也不知道啊,就叫羊山公园吧。我:你去过羊山公园玩吗?彤彤:没有(摇头)。我:那你想去羊山公园吗?彤彤:想去(笑)。我:最想和谁一起去呢?彤彤:爸爸妈妈(眼神发光)。
  在我们的对话中大家能够发现,彤彤通过绘画的形式在想象的层面里完成了和父母共同游戏的愿望,我其实是代替了她心中的父母,我在画面中长长的头发也一定程度上投射了彤彤母亲长发的形象。虽然在对话中彤彤说不想和妈妈一起玩,但勉强说出的“不想”并不是其真实的内心表述,可能只是某次邀请妈妈一起捉迷藏被妈妈以不会为理由拒绝后失落情绪的表现。而其随后道出的“我最想和爸爸媽妈一起去玩”才是彤彤内心真实的渴望。如果儿童这种心理的压抑长期潜藏于心底不为人所知,也不通过其他形式表达出来,那么显然是不利于儿童心理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
  在心理治疗中我们常说“表达即疗愈”,绘画作为开放性质的视觉艺术活动,价值中立,儿童可以以此为媒介,在低心理防御中通过投射等形式表达愿望,宣泄压力,从而使得心灵更好地成长。
  随后在和彤彤主班老师的聊天中得知最近彤彤的父母工作比较忙,都是爷爷奶奶在带她。平时父母对彤彤的要求相对严格,而爷爷奶奶则更加宠爱一些,所以我们在彤彤对自己绘画的解读中也能发现陪伴孩子玩耍的是爷爷,而且在游戏中彤彤也很放松,还打起了爷爷的屁股。所以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每天多陪孩子一点时间,多去了解孩子内心的需求,比物质上的丰富可能更为重要。
  顺便一提的是在画面(图2)中云朵和花朵被彤彤打上了叉,问其原因,彤彤说因为云画得不对,画成竖的了,太长了。花的颜色涂色涂出了边界,也画错了,所以要打上叉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目前我们的幼儿美术教育中仍然存在一些以再现主义为标准评价幼儿作品的现象、以简笔画学习束缚儿童审美想象和审美创造的现象和对活动规则执行刻板化的现象。相信这些现象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特别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不断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从而可以真正的做到以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为依托,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心灵的成长是一个艰巨而曲折的旅程,美术活动恰好为处于成长关键期的幼儿提供了一个积极、温暖、安全的心灵港湾。在心灵成长的过程中,幼儿不是也不应该是孤独的,老师、家长等都可以潜下心来走进他们的世界,成为幼儿成长的守护者和陪伴者。只要我们愿意付出坚持、智慧和勇气,一定可以为美术教育和幼儿心灵成长搭上一座桥梁,助力幼儿健康、和谐的发展。
其他文献
美国宇航员罗纳德·约翰·加兰说:“我们正在经历着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变革时期。”对于进入“新时代”的国人来说,在“变革时期”如何走“伟大复兴”之路?这是一个必须认真思考并付诸行动的问题。本刊从今年02A开始,连载《10个“发明之父”》,介绍历史上的10个重大技术发明,看一看先贤们是如何用“努力”来“改变世界”的,这也许会对我们有所启发。  来之不易的电话  在美国波士顿法院路109号门口钉着的一块
        
色彩的欢歌
期刊
陈庭薇(6岁水粉画)  赏秋河南省濮阳县采油四厂幼儿园
活动目标  1. 尝试通过粘、弹、搓、拓印、抽拉等方法进行创作。  2. 能根据画面进行适当添画。  3. 初步感受色彩和线条之美。  活动准备  范例,粗细、长短、材质不同的绳子若干,各色颜料,水彩笔,卡纸,水,小毛巾衣等。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  请幼儿自由选择玩绳子。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很多绳子,请你们和绳子一起做游戏吧!  二、说一说  师:请幼儿说说是怎么玩绳子的?绳子还可以
材料和性能是幼儿美术活动的基础要素,也是从事美育工作者的研究对象。教师需要关注不同的物质、材料所具备的潜在的形式语言,了解各种不同质地材料在形态表现中的不同可能性。因此,我们去寻找,去发现。布头、陶泥、木块、树枝……令人目不暇接的材料,可以丰富幼儿的感官体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分离与组合、生成与破裂都将重塑幼儿对材料的幻想,创造永无止境 。  一、海报筒  在大多数人眼里海报筒是这样的(图1、2)
王美芳,常熟市塔前幼儿园教师,本科学历,从事幼教工作二十多年。她多次被市、镇评为优秀班主任、先进工作者,并多次在国内幼儿绘画比赛中被評为“优秀指导教师”。多次参与幼儿园的美术立项课题活动,并承担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子课题组组长。她的理念是:画中有心,心中有画,她愿带着孩子们在妙笔丹青、巧绘神奇中畅游美术世界。  (本刊“美术教育联盟园”荐稿)
一、活动背景  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教师经常从网上和生活中搜索多种艺术形式的作品供幼儿欣赏。幼儿对这些作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刚开始他们仅用简单的感叹来表达对作品的感受。渐渐地,他们开始观察、解读画面,以自己的理解用语言来描述画面情节。我把幼儿的这一行为称为“说画”。随着幼儿欣赏能力的提高,我提供给他们欣赏的美术作品也从形象、具体的画作逐渐过渡到抽象的艺术画作。保罗·克利是德国著名的抽象表现主义大
活动目标  1.欣赏马蒂斯的人物画,感知其绘画作品的特点。  2.尝试运用鲜明的色彩、简练的造型表现人物,体验用颜料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马蒂斯的作品PPT,水粉颜料、水粉笔、颜料盒、抹布、桌布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PPT,引导幼儿欣赏马蒂斯的画  1.欣赏《马蒂斯夫人的肖像》  师:在法国有一个画家他叫马蒂斯,他喜欢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来画画,我们一起来欣赏《马蒂斯夫人的肖像》,好吗?
劉冬妮,2002年毕业于内蒙古包头师范学院美术教育专业。现就职于内蒙古包头市包钢幼教处第十五幼儿园。  2009年荣获包头市优秀教师称号,2013年荣获包钢公司优秀教师称号,2014年参加包头市教师基本功大赛获二等奖,2016年参加全国幼儿教师美术创意大赛荣获一等奖。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幼儿美术教育是人的教育,是美的教育,是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