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同针刺治疗KOA的作用机制及对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状态.方法:木瓜蛋白酶法建立KOA模型,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造模组、针刀组、圆利针组,每组10只.正常组正常饲养,不做任何干预;造模组造模后不做任何干预;针刀组采用针刀干预;圆利针组采用与针刀相同直径的圆利针干预,两种干预均每周1次,共治4周.治疗前后对各组大鼠进行行为学评价.治疗结束后,取出右后膝滑膜组织,用于PCR检测,另取软骨,评价软骨破坏情况.结果:干预前各组间行为学评分造模组、针刀组、圆利针组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干预后针刀组、圆利针组均显著低于造模组(P<0.01).软骨组织学评分针刀组与圆利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组、针刀组、圆利针组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针刀组、圆利针组均显著低于造模组(P<0.01).PCR表达水平:NF-κBp65 mRNA表达在针刀组、圆利针组和造模组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IKB-αmRNA表达在针刀组、圆利针组均高于造模组(P<0.05),针刀组高于圆利针组和造模组(P<0.05).结论:针刀干预可改善滑膜组织NF-κB信号通路的高调控状态,从而抑制滑膜炎性因子和介质的合成与分泌,这有可能是针刀实现其治疗KOA的作用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