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一定要切除胆囊吗\”一文的复审意见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sb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肝胆管结石病的胆囊病变与炎症比胆管要轻;在早期肝胆管结石或肝内型-肝外胆管正常时,首次手术可以不切除胆囊,但肝外胆管T管引流后不能保证胆囊以后不被感染及炎症发生;其肝外型与肝内外型的胆囊通常伴有炎症,有的可有结石.随着肝内结石的发展,肝外胆管的显著扩张、变厚;Oddi括约肌可松弛、硬化、功能失调致反流性胆管炎,此时需要胆管横断、胆肠Roux-Y吻合;当然需要切除胆囊.看来多数情况要切除胆囊,如首次手术不切胆囊,与肝门部胆管吻合修复胆管狭窄,取出狭窄以上结石而不切除肝叶(区域性分布)并将胆囊与腹壁固定作为内镜取石的通道,并不是大多数肝胆管结石病人的根治性治疗.肝内3~4级肝胆管多有相对狭窄及小结石残留,胆管腺体分泌多量黏液是结石复发的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腹腔镜解剖性左肝切除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经临床筛选病灶位于左半肝的病例5例,其中原发性肝癌3例、肝囊肿伴感染1例、肝血管瘤1例.应用电刀、超声刀和腔内直线形切割缝合器等多种断肝方法,采用钛夹夹闭、医用生物蛋白胶粘封等肝断面处理方法,在全气腹条件下经腹腔镜行左半肝切除2例,左外叶切除2例,肝方叶切除1例.结果 5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肝切除手术,对各肝段的脉管先进行解剖分离,然后进行处理是手术
尽管同期胰肾联合移植的胰腺一年存活率已提高到了82%[1],但此手术仍充满了与技术有关的高并发症[2].切取高质量的胰腺是胰腺移植获得成功的基础.在美国不稳定供体,整块切取腹腔脏器,也有报道[3].我们都是快速整块切取胰腺和肾脏,然后在体外将胰与肾脏分开。
期刊
转化生长因子-α(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alpha,TGF-α)与其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在多种人类恶性肿瘤中表达增加,从而认为TGF-α/EGFR自分泌系统在肿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能够抑制多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或激素分泌[1],但对自分泌性TGF-α
期刊
原位肝移植已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本文就我院施行的1例非静脉转流法减体积原位肝移植作如下报道。
期刊
目的 对肝切除术中涉及肝静脉并发症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进行总结,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对17例涉及肝静脉并发症的病例进行分析,将其分成两类,一类为肝静脉破裂导致出血或空气栓塞,另一类为肝静脉狭窄导致肝脏血液回流受阻.对其发生的原因、处理经过及预防措施进行总结.结果 12例肝静脉破裂出血或空气栓塞的病人术中均抢救成功.5例肝静脉狭窄的病人有3例术中及时处理狭窄得到解除,另2例术后经内科及介入治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GHR和IGF-1R的变化及热缺血损伤和外源性GH治疗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分为肝动脉结扎组、0 min热缺血组、10 min热缺血组和10 min热缺血+rhGH治疗组,采用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检测肝移植术后1、4、7 d移植肝GHR和IGF-1R表达和亲和力改变,检测术后1、3、5、7 d血清ALT,并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0 min热缺血组术后7 d移植肝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易诱发复发性胆管炎、胆道结石和胰腺炎等疾病.我院1982年1月至2002年1月共收治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胰疾病39例,临床分析如下.
期刊
我院新近尝试对1例位置表浅且伴有严重肝硬化的肝癌病人进行腹腔镜下电灼治疗,此种治疗方法国内外均未见报道。
期刊
1969年Trey等首次提出暴发性肝功能衰竭(fulminant hepatic failture,FHF)的定义,是指在既往无肝病的基础上,起病8周内出现脑病.现在普遍采用的概念是根据Grady等的主张将FHF分为3类:超急性肝功能衰竭是自黄疸的出现到脑病的发生限于7 d内;急性肝功能衰竭是自黄疸的出现到脑病的发生限于8~28 d内;亚急性肝功能衰竭是自黄疸的出现到脑病的发生限于5~12周内[1
期刊
我们利用东菱克栓酶的降低血粘度,抗凝,抑制血管内凝血和血栓形成,通过对胰腺的活体观察,动态监测,以期进一步揭示AP的发病机制和评价药物疗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