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前,有位朋友告诉我他要进行一项德育方面的实验,并向我描绘了自己的种种构想。我对他的想法很感兴趣,便鼓励他一定要做下去。前些天,我在一次培训活动中遇到他,问起德育实验的进展情况。他无奈地直摇头,说自己没有坚持下来,只进行了三四个月便走不下去了。我问他原因,他只说了句“看不到希望”,便不再愿意谈这个话题。
其实,我很理解朋友所说的“看不到希望”,这里面所包含的无奈要比失望多得多。
首先,在现有的教育环境里,德育仍然是一件“说起来很重要,做起来不必要”的事情。所谓的德育领先,大多只是停留在文件和讲话中;所谓的全员德育,也只是存在于德育方案的表面文章上。事实上,越是“全员”越没有人愿意做,既然大家都有份,那么责任的分担就不会很具体,所以做与不做就没有一个很明确的说法。没有说法的事,很少有人愿意去做,至少不会全力以赴地做,所以“全员德育”的重任往往就落在了班主任一个人身上。
在中小学阶段,班主任工作都是兼职,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之余做这样一件责任重大的事情,且不说精力上难以应付,单是专业能力上就会有些“体力不支”。更何况,班主任工作的管理成分永远多于教育成分,没完没了的杂事本就已疲于应付,哪来的心思再去做精细的德育?如此,无论是普通教师还是班主任,德育都是一份捎带着干的“专业”,可大可小,可有可无,做或不做,精致或粗糙,凭的都是个人的喜好和坚持。有心无力,或许就是那份无奈的一部分。这个力,既可以是能力,也可以是精力。
其次,在中小学阶段,对教师的德育能力评价还很不完善,很多地区都没有专门针对德育成果的评价系统。学校更愿意评价教师的“师德”,很少有人想到去评价教师的德育能力。至于班主任工作,无论是学校的常规简评,还是评先树优的标准,大多以班级管理的结果为依据。比如,卫生打扫得是否干净,路队站得是否整齐,班级纪律是否符合学校要求……至于,班主任开展了怎样的德育活动,进行了怎样的德育研究,对学生进行了怎样的心灵引领,则很少有人关注。这就直接导致班主任工作倾向于简单粗放,一切工作以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为目标,用最简单的方法追求最高的“管理效力”。当一件事情可以用几分钟的时间快速达到目的,又有谁愿意去花费一年的时间去研究更好的策略呢?又有谁会去考虑“几分钟的管理”与“一年的教育”之间的教育质量差距在哪呢?
德育研究是一种隐蔽中的前行,既缺少路途中的鼓励,也缺乏未来的保障。在这样一种没有掌声响起的环境里行走,是一种悲壮,不仅需要强大的内心和豪迈的情怀,更需要一种坚韧的力量和放弃名利的勇气。
如此,德育真的是一件很寂寞的事,它需要我们学会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善于感受源于自我的力量,才能去实践这份默默前行的事业。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教体局)
其实,我很理解朋友所说的“看不到希望”,这里面所包含的无奈要比失望多得多。
首先,在现有的教育环境里,德育仍然是一件“说起来很重要,做起来不必要”的事情。所谓的德育领先,大多只是停留在文件和讲话中;所谓的全员德育,也只是存在于德育方案的表面文章上。事实上,越是“全员”越没有人愿意做,既然大家都有份,那么责任的分担就不会很具体,所以做与不做就没有一个很明确的说法。没有说法的事,很少有人愿意去做,至少不会全力以赴地做,所以“全员德育”的重任往往就落在了班主任一个人身上。
在中小学阶段,班主任工作都是兼职,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之余做这样一件责任重大的事情,且不说精力上难以应付,单是专业能力上就会有些“体力不支”。更何况,班主任工作的管理成分永远多于教育成分,没完没了的杂事本就已疲于应付,哪来的心思再去做精细的德育?如此,无论是普通教师还是班主任,德育都是一份捎带着干的“专业”,可大可小,可有可无,做或不做,精致或粗糙,凭的都是个人的喜好和坚持。有心无力,或许就是那份无奈的一部分。这个力,既可以是能力,也可以是精力。
其次,在中小学阶段,对教师的德育能力评价还很不完善,很多地区都没有专门针对德育成果的评价系统。学校更愿意评价教师的“师德”,很少有人想到去评价教师的德育能力。至于班主任工作,无论是学校的常规简评,还是评先树优的标准,大多以班级管理的结果为依据。比如,卫生打扫得是否干净,路队站得是否整齐,班级纪律是否符合学校要求……至于,班主任开展了怎样的德育活动,进行了怎样的德育研究,对学生进行了怎样的心灵引领,则很少有人关注。这就直接导致班主任工作倾向于简单粗放,一切工作以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为目标,用最简单的方法追求最高的“管理效力”。当一件事情可以用几分钟的时间快速达到目的,又有谁愿意去花费一年的时间去研究更好的策略呢?又有谁会去考虑“几分钟的管理”与“一年的教育”之间的教育质量差距在哪呢?
德育研究是一种隐蔽中的前行,既缺少路途中的鼓励,也缺乏未来的保障。在这样一种没有掌声响起的环境里行走,是一种悲壮,不仅需要强大的内心和豪迈的情怀,更需要一种坚韧的力量和放弃名利的勇气。
如此,德育真的是一件很寂寞的事,它需要我们学会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善于感受源于自我的力量,才能去实践这份默默前行的事业。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教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