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辽河口及其毗邻区域水体反硝化功能基因的定量研究

来源 :环境科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be20060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辽河口两岸经济的发展,大辽河水质受氮素污染越来越严重.反硝化作用是微生物介导的氮循环中一个重要过程,对河口水体中过量氮素的去除和富营养化的缓解意义重大.因此,开展大辽河口水体反硝化作用的研究尤为重要.以大辽河入海河段、大辽河河口和近岸海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定量PCR法对其进行了水体中反硝化细菌(以功能基因nirS、nirK和nosZ为主)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并通过因子分析和冗余分析(RDA)研究了基因丰度与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不同站位大辽河口及其毗邻区域的水样中nirK、nirS和nosZ基因的丰度变化范围分别为7.73×105~2.54×108、3.19×105~3.19×107、3.22×103~4.92×105 copies∕L,各基因平均值大小表现为nirK>nirS>nosZ;3种基因中,nirK和nirS基因大多在调查河流的上游和入海口站位丰度较高,而nosZ基因丰度在河流段由上游到河口逐渐增高,且由河口到近海呈现降低的趋势.②大辽河口及其毗邻区域(nirK+nirS)∕nosZ在3.23×101~1.76×103之间,平均值为454.77,表明存在较多的N2O气体排放,特别是河口到近海区域.③ρ(As)、ρ(Cd)、ρ(Cr)、ρ(SiO32-)、ρ(NO3-)、T、pH和盐度主导了大辽河口及毗邻区域水环境的整体状况,应继续关注主导因子对水环境的影响;水环境因子对反硝化功能基因丰度影响的相关性大小表现为ρ(DO)>ρ(TN)>ρ(NO2-)>ρ(SiO32-)>ρ(Cd)>ρ(NO3-)>盐度>ρ(As)>ρ(Cr)>T>ρ(Zn)>pH,蒙特卡罗检验得出无显著影响的因子,因此大辽河口及毗邻区域反硝化功能基因丰度是由各项环境因子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研究显示,水体中反硝化有关的微生物对环境的响应不同,各项环境因素共同控制了群落组成,为了更好地进行水体治理与保护,应持续关注水体中的反硝化功能基因.
其他文献
土壤是氯化石蜡重要的“源”和“汇”,为了评估上海市松江区某农业区土壤中短链氯化石蜡(SCCPs)及中链氯化石蜡(MCCPs)的污染水平及渗透潜能,利用超声提取-复合硅胶柱一步净化-GC-ECNI-LRMS方法监测农田表层及不同深度(0~15、15~30、30~45 cm)土柱样品中SCCPs及MCCPs的含量水平、组成特征及潜在风险.结果表明:①表层土壤中SCCPs和MCCPs含量范围分别为52.58~237.56和417.21~1690.82 ng∕g,二者对应的氯含量分别为58.98%~63.85%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