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比健康检查主动发现和常规被动发现患者的情况,比较分析主动和被动发现患者在人口学、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特征,分析主动发现对肺结核患者的意义,为我国肺结核患者发现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结核病流行与干预模式研究”课题部分研究地区健康检查调查221 383人(简称“主动发现方式”)和同期研究乡镇所在县(区)通过被动发现方式服务的7 625 650人中发现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资料.主动发现方式发现患者的数据来源于项目调查表格;被动发现方式发现患者的相关数据来源于结核病患者管理信息系统、门诊病历、初诊患者登记本.使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并采用双录入,利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和分析,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各因素组间分布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主动发现方式共检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444例,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为200.56/10万.被动发现方式在县级结核病防治机构共登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758例,登记率为9.94/10万.主动发现的444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男∶女=2.70∶1;年龄分布≥60岁者358例,占80.63%.被动发现的758例肺结核患者中,男∶女=1.86∶1;年龄分布≥60岁者300例,占39.58%.性别和年龄分布上,主动发现组和被动发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年龄x2值分别为5.430和203.090,P值均<0.05).主动发现的患者中,痰涂片阳性率为7.43%(33/444),低于被动发现患者的痰涂片阳性率(39.31%,298/758).主动发现的患者中,病变范围在1~2个肺野者251例,占56.53%;3~4个肺野者153例,占34.46%;5~6个肺野者40例,占9.01%.被动发现的患者中,病变范围在1~2个肺野者508例,占67.02%;3~4个肺野者171例,占22.56%;5~6个肺野者79例,占10.42%;两组相比肺部病灶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517,P<0.001).主动发现的患者中,空洞率为6.53%(29/444),显著低于被动发现患者的空洞率(20.84%,158/758)(x2=43.661,P<0.001).结论 主动发现的患者病情未必轻,但是患者症状不明显.主动发现对于结核病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