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冷漠症” 让孩子去感受雨,而不只是被淋湿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521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歌手鲍勃·迪伦曾说过一句话:“有些人能感受雨,而其他人则只是被淋湿。”
  不知从何时起,能感受雨的孩子越来越少。很多孩子看不见叶枯树荣、听不见鸟语虫鸣、无感于四季流转,甚至对国家的未来、社会的发展、他人的命运漠不关心……
  迟钝、麻木、冷漠,正在侵蚀孩子们的心靈。
  在“两个辛丑年的对比”火上微博热搜之际,湖南宜章一教师自制视频,希望告诉学生“弱国无外交”,结果,有的学生对此毫不关心,视频放至一半,就嬉笑着走出教室;
  一教师讲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消防员杨科璋为救一个两岁的孩子而献出自己年仅 27 岁的生命时,哽咽地问班上的孩子能不能说一说自己心中的感受,孩子们表情木然,没有人愿意表达;
  2020年12月,黑龙江一15岁女孩因上学问题与母亲产生矛盾,把母亲杀害并藏在了自家仓房里;
  ……
  我们为什么会培养出这样的孩子?在一个物质丰裕的社会,在教育投入比过去有了巨大改善的时代,为何儿童青少年的情感反而变得贫乏?这对我们的社会和国家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为避免培养“冷漠”的孩子,我们的教育应该往何处去?本期“专题报道”聚焦“冷漠症”在儿童青少年群体蔓延的现象,邀请一线教师、校长、教育专家等参与讨论,共同探讨教育的问题及未来走向。
其他文献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语言能力就是用语言做事的能力,涉及语言知识、语言意识和语感、语言技能、交际策略等。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这是人类语言交际的主要活动形式,其中听和说占75%,读和写仅占25%。可见,听说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听说能力的水平直接影响学生语感的生成和英语思维的培养,也影响着读写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英语教学存在
家校社协同育人,是新时代全面育人的内在要求。只有家校社多方联动、紧密配合,才能让学生在层层拓展的教育同心圆中收获无限成长。在史家育人实践中,我们在家校同行、校社携手两个向度上努力为多方共育拓局,让合意合力合作的育人空间越来越广阔,让共识共为共享的育人成果越来越丰硕。  在家校同行中,我们着力延展亲子服务学习活动构建的家国场域,开展形式多样的博物馆亲子学习活动,让孩子与家长一起感悟中国历史、激扬文化
以小学数学故事课程为例,一方面数学故事课程兼具数学文化的渗透及数学教学文化的塑造等育人因素,另一方面数学故事课程独具的激趣、至善、孕思、审美、联结功能基本涵盖了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道德品质三个维度的育人目标,这些目标可以通过主题贯穿、课堂融入及社团推进等实施过程来实现;但在实施过程中要把准用数学思想和数学精神滋养学生的育人指向,切不可泛滥过度,偏离育人方向。
德育是学校教育之魂,是学生成长之基。上海市育人中学在地域德育资源的基础上,构建基于“铁军精神”的多维德育课程,挖掘多维立体的课程内容,开展常态化、多样性、体验式的课程实施活动,取得了良好教育效果。  “铁军精神”德育校本课程的内涵  作为浦东新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革命传统教育联系点,学校始终传承“铁的纪律、铁的拼搏、铁的担当、铁的信仰”,并提炼出与之对应的“守纪精神、担当精神、拼搏精神、信仰精神”,
读书,是汲取精神营养的重要途径。教师阅读,是提升教师职业修养与专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源动力。教师阅读不仅关乎教师群体,同时也关乎下一代,甚至关乎全民阅读的成败。为了解当前中小学教师的读书现状(阅读正式出版的纸质书籍和电子图书资源,不包括教参),以及他们在这方面遇到的困惑,《教育家》杂志开展了中小学教师读书现状调查。本次调查方式为通过问卷星随机发放线上问卷,共回收来自全国范围
教育是走向未来的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重要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基础教育,就是帮助孩子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中小学是一个人习惯养成、道德涵养、精神发育、心灵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原始点。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教育从每一个家庭中开始,家庭教育具有无可替代的特殊性。家庭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