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战略调整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ai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目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其中自由贸易区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表现形式。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在第六次领导人会议上正式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双方正式启动了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进程。在此之后,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双边贸易总额在不断增长,双方在贸易规模上的相互影响也与日俱增。2010年1月1日,中国与东盟十国(包括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正式组建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继欧盟(EU)、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之后成立的世界第三大区域经济合作区,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而且是发展中国家最多的自由贸易区。CAFTA的成立是中国与东盟各国合作发展的里程碑,是中国加强与东盟经济联系的最有利平台,对促进亚太地区和平发展与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中国商务部亚洲司统计,2002年到2012年,中国对东盟的出口额从235.69亿美元增长到2042.72亿美元;对东盟国家的进口额从311.98亿美元增长到1958.21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从547.67亿美元增长到4000.93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0%以上,最高增长率在2003年达到42.9%。2011年,中国对东盟的进出口总额为3628.54亿美元,中国已经连续第三年成为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同时保持为中国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随着自由贸易区的进一步建设,双方的进出口额预计会继续保持增长,合作关系也将更加紧密。
  一、金融危机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整体影响
  研究发现,金融危机之所以在全球爆发,其深层次原因是世界经济的不平衡造成的,这就要求各个国家必须加快调整经济结构;从各个经济体为应对金融危机而采取的短期和长期战略来看,全球经济已经进入到了大调整和大变革时代。由于中国与东盟国家大多都是发展中国家,都是典型的出口导向型经济,而且中国和东盟都是跨国公司的主要生产基地,主要出口市场都是美国和欧盟,金融危机对美国和东盟的影响最为严重,导致这些国家的经济衰退,进而影响到中国和东盟地区对美国和欧盟地区的对外贸易,也严重影响了吸引外资的能力,抑制了加工制造业的发展,导致金融市场的不稳定,严重冲击了经济发展。已经融入世界经济的中国和东盟地区,对美国和欧盟的贸易一直保持顺差,总体上看对美国和欧盟的经济具有较强的依赖性,随着金融危机演变成为经济危机,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越南等东南亚各国经济开始出现放缓迹象,股市波动加大,货币贬值加剧。总之,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中国和东盟地区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
  (二)金融危机对中国—东盟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越来越明显,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突出亮点。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地区的经济体逐步融化,相互包容和影响,彼此通过国际贸易舞台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全球市场。其中最为突出的经济组织便是自由贸易区,如影响深远的EU和NAFTA等庞大的国际经济运行体系,通过组成自由贸易区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但是,事物的发展总是具有两面性,自由贸易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当一国或地区发生金融危机时,通常会波及到其他国家,而且影响速度迅速。随着我国的对外经济越来越依靠东盟国家,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必然会加大对我国外贸经济的冲击。这种状况决定了全球性金融危机是中国与东盟之间贸易关系发展的重大消极因素。
  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从近年我国对东盟贸易情况来看,我国对东盟各国的进出口总额明显呈下降趋势,甚至出现过负增长现象。经过中国和东盟各国的努力,先后采取了一系列应对危机的措施,才使得双方的贸易情况有所好转。在中国对外贸易下滑的情况下,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减幅出现减缓态势,贸易规模逐步开始回升。总的来看,中国与东盟地区的经济贸易关系日益紧密,虽然东盟各国都在尽量不过度依赖中国,但又与中国保持着紧密的经济联系,这促使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二、后危机时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前景
  (一)双方贸易优势将进一步互补
  由于中国国内市场巨大,各个地区发展又不平衡,而东盟各成员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区域间的差异为各方经济带来了互补性,进而为中国和东盟的贸易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对中国和东盟地区的产业结构进行深度分析,发现双方虽然产业结构都有相似之处,但所生产的产品各有不同。因此,随着自由贸易区的进一步发展,双方的市场进一步开放,各成员国产业间的横向合作以及产业内部的纵向合作将进一步扩大。
  (二)贸易规模会继续扩大
  从中国和东盟各国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判断,未来中国和东盟的进出口总额将持续增长。这是因为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中国国内庞大的消费群体将为东盟各国带来巨大的市场,同时东盟各国的消费能力也较为强劲。例如,中国和东盟贸易中,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机械及运输设备呈现出较高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产业内贸易依存度很大,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最有互补发展潜力的贸易产品。
  (三)相互直接投资将进一步扩大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各国经济体将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而且随着双方投资壁垒的消除,各方面的投资额度将进一步加大。为了实现贸易的便利化和自由化,中国和东盟相互降低关税,积极消除双方的非贸易壁垒,目的是进一步吸引外来投资。我国多年来不断加大对外投资力度,其中对东盟地区的投资逐年增加,而东盟已经或正在努力与印度及韩国和日本建立自由贸易区,这样我国企业投资在东盟地区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将享受新的自由贸易区的关税优惠政策,进而扩大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国际市场,这为双方的进一步开放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双方的进一步扩大投资提供了条件。   (四)经济合作将更加丰富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今后,随着双方开放合作的进一步加强,经济合作方式将更加多元化,而且随着我国在金融、电信、建筑等领域的比较优势逐步显现,我国将加大此类领域对外投资力度,而且在旅游方面,将进一步加大与东盟地区的合作。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贸易双方在自由流动实体商品的同时,比较带动资本等其他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这为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速度带来了动力。
  总的来说,在金融危机的后期,随着发达国家消费模式的逐渐改变,国际贸易市场短期内难以实现好的转变,但是,金融危机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良好趋势。这是因为中国和东盟各国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劳动力价格低廉,产品生产成本较低,市场竞争力强,而且市场广阔,随着自由贸易区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快速推进,该地区必将成为世界瞩目的制造和贸易大区。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进出口总额上逐步超过北美自由贸易区,预计到2020年在GDP总量上可以超过欧盟地区。
  三、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的战略调整
  (一)中国与东盟贸易面临的挑战
  为了消除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各国纷纷采用刺激经济增长的组合措施,这些刺激政策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带来了新一轮的物价上涨,致使通货膨胀加剧,为经济增长带来了隐患。从中国来看,国内宏观形势复杂,部分出口企业出现倒闭或经营困难的情况,对外出口受到抑制,国内需求后劲不足,再加上融资、房地产等领域不确定因素的增多,经济运行的风险逐渐加大。从东盟各国情况来看,很多外向型企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不仅出口下降明显,而且订单大幅度减少,致使企业难以收回成本,导致流动资金短缺,走在了破产的边缘。总体来看,国际金融危机已经影响到中国和东盟的相互贸易。
  (二)中国与东盟贸易面临的机遇
  金融危机虽然给我国带来的不利影响,但危机的背后也出现了新的机遇,随着发达国家纷纷调整发展的同时,中国和东盟地区为了新的合作,纷纷做出新的调整,贸易区双方加大对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势互补,在化解矛盾的同时,积极应对新一轮的合作。中国和东盟各族人民之间源远流长的深厚感情,以及经济发展中来自企业界的区域合作呼声,是中国与东盟区域合作的坚强基础。未来应该抓住历史契机,坚定目标,正视现实,调动一切力量,在具有全球战略的合作中创造新的商机、新的合作模式,驾驭好历史赋予的机遇。
  当前,我国与东盟各国大多数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科技发展水平等诸多方面,都存在进一步合作的机遇。一方面,中国的对外投资企业不仅为东盟各国带来了大量的投资,而且为这些国家带来了大量的就业,而且在科技方面带动了这些国家的加速进步,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此外,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中国企业凭借自身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利用东盟地区丰富的资源优势,以及廉价的劳动力,可以大幅度减少生产成本,进而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三)中国的战略调整
  面对新的形势,中国在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中应确立自己的角色,采取战略性决策。从总体来看,中国是最具备推动东盟区域经济合作条件和能力的国家。中国应该充分发挥政治大国的作用,妥善处理政治分歧,促进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发挥经济互补优势,妥善协调经济分歧,促进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发挥区域联动优势,深化经济互利合作,促进东盟区域经济合作。
  一是稳定发展货物贸易。《货物贸易协议》规定,在零关税、免配额及其他市场准入条件进一步放宽的情况下,双方产品可以顺畅地进入对方市场。这不仅有助于中国企业进一步降低原材料成本,而且有助于提高双方的贸易水平。随着贸易双方关税的降低以及行政性垄断的逐步减少,货物贸易将加快好转。
  二是积极拓展服务贸易。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中国与东盟的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对中国来说,应该积极利用东盟国家的资源和劳动力丰富的优势,在这些国家大力设厂,进行产品当地化生产,同时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也可以利用当地的技术比较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或是利用一些国家的区位优势建立分销中心,发展中介服务业;或是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在能源开发型服务项目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因此,双方金融、保险、法律及专业服务合作空间巨大,带动相关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推动加强贸易往来,扩大边境贸易和国际贸易规模。
  三是扩大双方直接投资。建议引导中国企业到东盟国家投资,以此带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的发展。要突出实施差异化战略,如合作开发越南的煤矿、铁矿、锰矿、铝土矿资源,参与修建昆明—仰光—曼谷的铁路和高速公路,共同开辟北部湾—仰光海上航线,合作勘察开发缅甸的矿产、水力和林业资源,重点合作开油气田、铁矿和钨锡矿,扩大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旅游服务贸易等。
  四是推进金融领域合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贸易和投资合作深化,投资市场需求增加,必将加快推动区域金融合作的步伐。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友好合作持续开展,双方贸易依赖程度日益加深,将把金融合作推向新的高度,支付结算、防范风险等金融领域的合作将会不断加强。为了有利于扩大中国和东盟地区的服务贸易规模,必须进一步加快双方在金融领域方面的合作,这对推动其他贸易形式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对贸易双方都会带来更多的利益。
  五是完善通关便利政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通关货物显著增加,通关便利化所引发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将加快,要加快报关、结算、交易、财会、金融、保险、货运、仓储、查询等领域的信息服务业发展。建议利用各种区域合作平台,积极构建区域海关联盟;建议加快双方的高速信息公路的建设,促成中国和东盟的信息网络合作,加快发展便利通过的信息服务业。
  六是继续完善合作机制。各类别、各层级的区域协调组织,在推进深化合作的过程中,发挥准政策试点服务和维持准行政管理的作用,是推进深化贸易、投资与其他领域合作的重要力量。要充分利用自由贸易区内各国际区域性组织和非正式会议,构筑中国—东盟经济合作网络;要有意识地同在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有优势的国家、地区、集团和组织开展合作,进一步提升与东盟的合作水平。建议在国家层面制定专题性区域经济合作制度,扩大合作和开放的空间。
  (蒋同明,国家发展改革委体管所。王雨晗,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其他文献
英语教学已被普遍重视,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尤其在“应试教育”的左右下,英语教学大多是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目标,重视学生成绩的高低,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教”,而忽视“学”;重视现成结论的记忆,忽视学习过程;重视向学生灌输,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为了真正做到帮学生减负,减轻学生课后的作业负担,尽最大努力帮学生在课堂上解决尽可能多的问题,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提高他们对英语的学习
期刊
汽车作为现今人们主要的出行方式之一,其行驶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是用户重点关注的部分,而汽车底盘作为汽车整体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底盘的构造也是用户对汽车选择的要求之一.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房地产行业也不断进步,并取得了硕大的成果。房地产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房地产的经济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我国房地产行业健康平稳的发展。文章主要分析了我国房地产业经济管理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策略,以此使我国房地产行业的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管理;存在不
企业档案的作用非常重要,形势发展对企业档案信息工作的要求也很高.而我们企业目前的档案管理的现状却不理想.笔者在工作中了解到除了占比例很少的大中型企业和由知识层次较
【摘 要】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兴趣是关键。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要有灵活得当的方法。优化教学方法、创造成功机会、引发认知冲突、丰富课外活动、和谐师生关系、扩大阅读范围等,都不失为激发学习语文兴趣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优化教学 兴趣教育 语文教学  【中图分類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9-
机动式雷达天线多以车载方舱为安装平台,通过在舱内安装升降机构来实现雷达天线的升降与撤收.由于机构运行过程中容易与舱体发生共振,产生过大的噪音,进而严重影响了雷达天线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建筑市场的需求不断扩大,建筑施工行业发展迅猛,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因此,控制成本、获取利益最大化从而增加企业流动资金是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国家财务部提出的“营改增”计划直接影响到企业成本中的缴税部分,取消营业税改为按照企业情况收取增值税。基于这种情况,笔者将简要介绍“营改增”环境下建筑施工企业的基本情况,并从管理制度、材料采购成本以
【摘 要】在“营改增”背景下,黄金矿山企业在实际工作期间,会受到税收的影响,导致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制定完善的税收筹划方案,明确新的工作思路,准确把握工作要点与要求,降低黄金矿山的税负金额。  【关键词】“营改增”;黄金矿山企业;税收筹划新思路  在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情况下,黄金矿山企业需要明确税收筹划需求的变化,利用科学的方式对其进行处理,严格控制企业的税收工作情况,在全面处理
参照城市群的一般标准和特征,我国广大西部地区条件欠佳,那么,西部城市群会发展壮大吗?它们与沿海地区城市群有什么不同?又如何扬长避短,走出一条有特色的发展之路?
【摘要】具有传统特色的侗族居住建筑是贵州省城市文化和城市建筑风格的特殊表现。在现代化的城市中,对少数民族特殊建筑应如何保护、管理、进行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贵州民居;侗族干阑建筑;保护  1、贵州民居的生成背景  贵州现在民族建筑居多集中地地区属黔东南地区,该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晨昏多雾,雨后爽朗。所谓“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开门见山,出门爬山”的民谚,形象生动地概括了这一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