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Flash网页动画设计是一门以技法表现为主、具有较强应用性的设计课程,也是当前新媒体教学领域的主要课程。因此,教师在Flash软件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应以了解学生心理特点与生理特点为基础,充分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结合实际案例,规范以往的教学流程,采用现代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与技能水平。此外,在技法的表现上,还应加强学生的设计理念与创意思维,开阔其视野,令其徜徉在艺术设计这一领域,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功体验。
关键词:Flash网页;动画设计;教学方法
现阶段,Flash可以说是社会上应用最为广泛且最为流行的网络动画格式,具有交互性强、操作方便、网络传输快、画面效果绚丽以及功能强大等优势,广受人们的喜爱与青睐,被广泛应用于影视节目、游戏软件制作、MTV、电视广告以及互联网等领域。很多大学为了为社会输送专业性人才,均开设了Flash网页动画这一门课程,不管是多媒体专业、影视专业,还是动画专业,都要求学生熟练掌握Flash软件,将自身的创意思维及设计天赋充分地发挥出来,独立设计Flash网页动画。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主观能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具体的教学环节,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与生理特点,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据调查,我国大学生共计1700万人,其中经常上网的人数占95%,并且,随着学生数量逐年增加,爱好上网的人数也会不断攀升。为此,为了引起学生学习Flash网页动画的兴趣,教师可选择一些贴近网络生活的教学内容,让他们了解Flash的特点、优势及功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譬如:为了便于沟通,学生都喜欢使用微信、QQ等工具聊天,QQ程序里面设置了不同形态的表情,大家在聊天过程中,喜欢使用表情来传达自身的情绪。教师可结合这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随后,教师可采用案例教学法,向学生展示一些运用Flash动画制作的小游戏、电子杂志、电子相册、MTV或电子贺卡等。在中秋节或教师节等节日时,学生便可充分利用课堂上所学的Flash知识制作一些小贺卡,表达自己最诚挚的祝福。最后,教师还应阐明学习Flash动画制作软件的目的——可用来开发网络游戏、装潢网络购物店面、制作动画片头以及精美的动态广告等,更好地与当前的市场形势相适应,拓宽学生未来的就业渠道。
二、加强计算机软件应用教学,提高技法表现能力
相比于其他学科,Flash教学过程更为复杂,应采用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方式,才能更好地让学生领会其中的奥秘。首先,教师应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实例,对学生进行理论性讲解,学生一边听课一边实践,短短一节课,便可制作出一个活泼生动的小动画。如此一来,学生将会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功体验,从而提高他们学习Flash动画的自信心与兴趣。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长篇大论地讲授理论,留给学生很少的时间去实践,令课堂变得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跟不上,不知道如何操作,将会慢慢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甚至是上课时对着电脑消磨时间,从根本上降低了上机效率。古语云:欲速则不达。我们可将这句话应用在Flash教学中。教师在讲解知识点与案例时,应让学生一边听课一边实践,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整体教学效率。在完成一个知识点之后,教师再对一些思维落后的学生给予单独讲解,鼓励水平差的学生努力学习,促使整个班级都具有新鲜的活力,优化Flash教学效果。
三、规范教学流程,提高创意思维能力
历经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如何运用Flash软件,了解其功能及作用。在此时期,教师应引导学生注重画面的创新性与艺术性。在制作Flash动画的一系列过程中,按照相关要求,学生需要采集视频、声音、矢量图形及图片等素材,在平衡好各种素材关系的同时,还应凸显Flash动画的动态效果与技术性,对学生而言,这无疑是十分困难的。此外,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的作品过于强调技术性,而忽略了画面整体的平衡感,这样一来,将会失去制作Flash动画的意义。例如:某位学生设计的作品画面五彩纷呈,标志在闪烁,星星发光、光盘旋转,飘带亦在飞来飞去,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此时,教师应展示给学生一些简洁、大方且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案例。一个成功的作品,画面上的色彩、图片、文字之间的关系是平衡的,主体分明,文字位置合理,富有变化且十分醒目,主题与色调的表达应独具意境美,构思要独特,立意要新颖。如此一来,学生才能设计出耐人寻味、风格独特的艺术作品。
四、结语
Flash网页动画设计课程兼具实践性和理论性,教师在掌握学生心理特点与生理特点之后,应准备优秀的作品、生动的案例及丰富的教学课件,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提高整体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应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与质量,争取培养出兼具创新能力、学业能力且更好地适应网络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梁景红.设计师谈网页设计思维[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谢志伟.FLASH教学初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6).
[3]何丽萍.基于网页设计的视觉信息传达有效性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6.
关键词:Flash网页;动画设计;教学方法
现阶段,Flash可以说是社会上应用最为广泛且最为流行的网络动画格式,具有交互性强、操作方便、网络传输快、画面效果绚丽以及功能强大等优势,广受人们的喜爱与青睐,被广泛应用于影视节目、游戏软件制作、MTV、电视广告以及互联网等领域。很多大学为了为社会输送专业性人才,均开设了Flash网页动画这一门课程,不管是多媒体专业、影视专业,还是动画专业,都要求学生熟练掌握Flash软件,将自身的创意思维及设计天赋充分地发挥出来,独立设计Flash网页动画。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主观能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具体的教学环节,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与生理特点,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据调查,我国大学生共计1700万人,其中经常上网的人数占95%,并且,随着学生数量逐年增加,爱好上网的人数也会不断攀升。为此,为了引起学生学习Flash网页动画的兴趣,教师可选择一些贴近网络生活的教学内容,让他们了解Flash的特点、优势及功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譬如:为了便于沟通,学生都喜欢使用微信、QQ等工具聊天,QQ程序里面设置了不同形态的表情,大家在聊天过程中,喜欢使用表情来传达自身的情绪。教师可结合这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随后,教师可采用案例教学法,向学生展示一些运用Flash动画制作的小游戏、电子杂志、电子相册、MTV或电子贺卡等。在中秋节或教师节等节日时,学生便可充分利用课堂上所学的Flash知识制作一些小贺卡,表达自己最诚挚的祝福。最后,教师还应阐明学习Flash动画制作软件的目的——可用来开发网络游戏、装潢网络购物店面、制作动画片头以及精美的动态广告等,更好地与当前的市场形势相适应,拓宽学生未来的就业渠道。
二、加强计算机软件应用教学,提高技法表现能力
相比于其他学科,Flash教学过程更为复杂,应采用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方式,才能更好地让学生领会其中的奥秘。首先,教师应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实例,对学生进行理论性讲解,学生一边听课一边实践,短短一节课,便可制作出一个活泼生动的小动画。如此一来,学生将会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功体验,从而提高他们学习Flash动画的自信心与兴趣。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长篇大论地讲授理论,留给学生很少的时间去实践,令课堂变得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跟不上,不知道如何操作,将会慢慢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甚至是上课时对着电脑消磨时间,从根本上降低了上机效率。古语云:欲速则不达。我们可将这句话应用在Flash教学中。教师在讲解知识点与案例时,应让学生一边听课一边实践,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整体教学效率。在完成一个知识点之后,教师再对一些思维落后的学生给予单独讲解,鼓励水平差的学生努力学习,促使整个班级都具有新鲜的活力,优化Flash教学效果。
三、规范教学流程,提高创意思维能力
历经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如何运用Flash软件,了解其功能及作用。在此时期,教师应引导学生注重画面的创新性与艺术性。在制作Flash动画的一系列过程中,按照相关要求,学生需要采集视频、声音、矢量图形及图片等素材,在平衡好各种素材关系的同时,还应凸显Flash动画的动态效果与技术性,对学生而言,这无疑是十分困难的。此外,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的作品过于强调技术性,而忽略了画面整体的平衡感,这样一来,将会失去制作Flash动画的意义。例如:某位学生设计的作品画面五彩纷呈,标志在闪烁,星星发光、光盘旋转,飘带亦在飞来飞去,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此时,教师应展示给学生一些简洁、大方且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案例。一个成功的作品,画面上的色彩、图片、文字之间的关系是平衡的,主体分明,文字位置合理,富有变化且十分醒目,主题与色调的表达应独具意境美,构思要独特,立意要新颖。如此一来,学生才能设计出耐人寻味、风格独特的艺术作品。
四、结语
Flash网页动画设计课程兼具实践性和理论性,教师在掌握学生心理特点与生理特点之后,应准备优秀的作品、生动的案例及丰富的教学课件,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提高整体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应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与质量,争取培养出兼具创新能力、学业能力且更好地适应网络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梁景红.设计师谈网页设计思维[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谢志伟.FLASH教学初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6).
[3]何丽萍.基于网页设计的视觉信息传达有效性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