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FIM-未确知测度的尾矿库风险评价模型及应用

来源 :安全与环境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y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准确评估尾矿库运行安全风险状况,预防溃坝事故的发生,基于因子交互作用矩阵(FIM)和未确知测度理论构建了金属矿山尾矿库的安全性等级评价模型。结合实际情况从防洪强度指标、运行稳定性、结构破坏、尾矿输送与回水、安全管理和环境破坏6个方面选取影响尾矿库稳定性的16个因素指标,构建了各评价指标的未确知测度函数。该模型针对尾矿库危险评价过程的复杂性和指标的不确定性,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利用FIM方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通过盲数理论对定性指标进行处理,运用兰氏距离函数对等级归属判定进行优化
其他文献
虽然工程建造技术和装备在不断更新完善,但施工安全事故仍时常发生。究其原因,建筑施工过程是一个涉及大量人员、机械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行为,风险可能在系统中多个节点同时孕育、传递,并演化出不可预料的结果。为加强工程管理对于安全风险的系统性考虑,提出了一种基于复杂网络的超高层建筑工程施工重大安全风险耦合评估方法。首先,基于超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事故案例库构建加权的风险耦合复杂网络模型,并对网络的系统特征进行了分析;其次,通过分析计算单事件的演化路径概率和损失,进行风险事件等级判定;最后,利用事故链分析多事件
为保障通航隧洞的安全高效运营,提出了一种船舶跟驰安全间距计算方法。在分析通航隧洞船舶间距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首先应用交通流及跟驰理论建立通航隧洞船舶跟驰安全间距模型,研究通航隧洞内船舶不同状态下安全间距计算方法;然后,对通航隧洞不同位置船舶安全间距进行分区研究,提出通航隧洞船舶安全间距控制模式;最后,结合乌江二线思林枢纽通航隧洞的具体资料和数据开展案例研究,并将结果与现有乌江一线构皮滩通航隧洞船舶安全间距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通航隧洞内船舶安全距离与船舶所处位置有关,并存在较大差异。在隧洞运营管理和调度中需考
为了更好地评估基于高速铁路无线通信LTE-R的车车通信可靠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Petri网的车车通信可靠性评价方法。首先,根据车车通信有中继模式和无中继模式通信的特点,综合考虑通信故障引发因素后,分别建立了不同模式下的车车通信SPN可靠性评价模型;然后采用Time-Net仿真工具对有中继和无中继的车车通信可靠性、传输出错等指标进行了量化分析;最后对不同列车速度下基于中继的译码转发DF方式和放大转发AF方式可靠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LTE-R无线通信系统的D2D通信技术能够提供高可信的车车通信服务,
为了准确分析影响行人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各项因素,引入累积Logistic模型研究人、车、路、环境及事故特征与行人事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以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市2016年的行人交通事故数据为样本,通过聚类压缩、共线性检验和预测力分析,从人、车、路、环境及事故特征5个方面选取16个因素作为自变量,事故严重程度作为因变量,构建行人交通事故严重程度预测模型来分析仅财产损失事故、受伤事故和死亡事故的影响因素,并引入弹性分析量化各显著因素的影响程度,检验结果显示模型拟合良好。结果表明,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事
地下采矿影响下顺层岩质斜坡极易发生采动顺层滑坡,且往往规模大,危害极严重。采用UDEC离散元法,将不同地表斜坡与采空区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归纳为地下单区段开采、跳采、顺坡开采、逆坡开采4种开采程序,并分别研究其对顺层岩质斜坡的变形破坏响应特征。结果表明:4种地下开采程序影响下,顺层岩质斜坡均出现拉裂、破裂、滑移破坏现象,但变形破坏程度不同;开采影响范围内,顺层岩质斜坡坡面出现明显上开口、下开口2类裂缝,由坡面受拉伸变形引起上开口裂缝,因岩体向采空区方向卸荷下沉产生下开口裂缝;顺层岩质斜坡的上层岩体不仅向采空
为全面反映装配式建筑工程吊装事故的起因与发展过程,从关联性视角出发开展了装配式建筑工程吊装事故的致因机理研究。根据装配式建筑工程吊装作业的特点和复杂系统的事故致因,利用集成决策与评价试验法(DEMATEL)和解释结构模型(ISM)找出风险因素间的内在关联和层次结构,并将得到的层次结构转化为贝叶斯网络模型进行推理,对风险传递进行直观的定量描述,实现对装配式建筑工程吊装事故致因机理由源到链的深层次研究。结果表明,装配式建筑工程吊装事故通常是以环境扰动为初始事件,通过关联效应和风险传递引起管理紊乱和人因失误,最
微生物气溶胶是影响人体健康的一大隐患,为保证室内环境安全,需对室内空气和表面进行消毒,以消除病原微生物并控制室内微生物含量在健康水平以下.臭氧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杀菌
对工业可燃粉尘爆炸基础研究进行了综述。对粉尘爆炸领域有史以来的主要基础研究成果进行了高度概括,内容涉及引起粉尘爆炸的可燃物质、影响粉尘云可燃性和爆炸性的因素、粉尘云在空气中的燃烧、引发粉尘爆炸的点火源、一次和二次粉尘爆炸、粉尘闪燃、杂混物的爆炸及粉尘云爆轰8个方面。回顾了粉尘爆炸的预防和缓解措施进展,指出了本质安全设计的意义。最后针对纳米颗粒粉尘的爆炸特性进行了探讨,通常粉尘的最小点火能随粉尘粒径减小而减小、爆炸指数随粉尘粒径减小而增大,这种趋势直到粉尘粒径减小到1~10μm一直存在,但这种趋势可能不会持
针对目前S700K转辙机故障诊断效率低、准确性不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粗糙集、灰色关联分析与理想排序法相结合的转辙机故障诊断方法。首先以微机监测系统(Maintenance and Monitor System,MMS)存储的常见转辙机故障功率曲线数据作为数据源,提取功率曲线在各工作区段的特征参数,构建故障特征集。然后针对冗余特征,采用粗糙集理论中的约简算法以属性重要度为选择标准,对特征集进行约
为了提高海底油气管道风险评价的准确率,保证管道安全运行,利用高斯混合模型(GMM)和概率神经网络(PNN)对管道进行风险评价。在传统PNN的基础上做出两点改进:一是改变PNN的结构模型,在原有网络结构上增加一个特征层,目的是通过线性变化的方式增强输入维度之间的联系;二是将全局单一参数改为在模式层采用GMM,并用随机梯度下降法对参数进行更新。考虑海底管道在偶发因素下的风险,将相关指标量化,利用GMM-PNN模型划分等级,然后与PNN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GMM-PNN模型对训练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