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提升课程建设质量为切入点,以教学队伍的建设、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课件的制作及交流平台的搭建等方面为工作重点,达到通过精品课程建设促进学科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精品课程;课程建设;学科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171-02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教育部从2003年起在全国陆续推出了一系列精品课程,其主要目的是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课程改革和建设,通过各高校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对教学队伍、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课件、教学研究、教学成果及交流平台等方面的建设,实现高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全面提高。在此情况下,我们以课程建设为契机,从2006年开始进行《房屋建筑构造与识图》精品课程建设,在建设过程中结合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特点进行了教学方面的改革与探索,从运行情况看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得到了一定提高,这门课程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一、精品课程建设需考虑的问题
1.课程内容繁杂,知识陈旧,如何进行教学内容优化。
2.学生理论与实际联系能力较差,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工程实际问题处理能力受到制约,如何通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得到提高。
4.精品课程建设如何促进学科稳步发展。
二、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是创建精品课程的核心
《房屋建筑构造与识图》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是以建筑工程制图、建筑材料等课程为基础,同时又为学习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高层建筑施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后续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在教学上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以往房屋建筑设计理念的培养是通过《房屋建筑学》一课的学习来完成的,学生的理论与实际联系能力较差,缺乏房屋空间概念建立的系统性,因而应从工程应用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与素质为出发点,树立实际应用的教育理念,我们将房屋建筑学课程内容予以整体优化和改革,整改后的内容由房屋建筑构造(包括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两部分)、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和建筑图的识读三部分构造,重点加强建筑构造原理的知识掌握;同时辅以专业教学实习及课程设计实践环节,突出了针对性和应用性,体现了实用性和综合性,为精品课程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创建精品课程的保证
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培养一支高素质、高学历、“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课程质量的保证,构建合理的学科梯队是课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我们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组学术团队在教师学历和年龄构成上形成了合理的金字塔结构,为学科建设及教学工作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教学工作中,坚持老中青结合,发挥各自的特长,以老带新指導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建立结构合理的学科梯队是工作的关键。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鼓励老师参加实际工程的设计和现场服务工作,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将最新知识及时传授给学生,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四、先进的教学方法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健
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先进教育手段的运用,它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全面建设。根据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课程组成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
1.树立学习信心。课程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书育人,关心学生的成长,注重运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克服思想问题,端正学习态度,巩固专业思想,树立学习信心。
2.采用启发式教学。结合本课程枯燥不易理解的特点,教师在讲授新内容前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找出答案,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予以讲解;对一些有创意性的内容,可通过师生间的交流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3.教学资源的多样化。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文字、绘图、挂图、图片演示及多媒体课件等手段,使教学生动化。同时积极开展现场教学,利用建筑模型实验室、施工工艺实训基地及校内外建筑物,有针对性地解决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4.实践教学环节的巩固。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通过实习实训、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按照教学进度在不同阶段布置实践教学环节,从设计的初步认知到基本知识的掌握最后达到知识的综合运用,逐步培养学生的设计领悟和表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缩短学生在校学习与工作环境的结合差距,为课程学习更好地面向社会提供平台。最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般民用建筑物的建筑设计,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5.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为配合课程教学,积极开发网络教学资源,构建了网上教学体系,搭建了优良的自学平台。实现包括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授课教案、习题库及解答、电子教材、多媒体课件、课程(毕业)设计及实习大纲、课程(毕业)设计及实习指导书等内容的教学资源的网上浏览
五、通过精品课程建设,促进学科稳步发展
建筑构造与识图精品课程的建设,课程组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较大转变,形成了一支团结上进、受岗敬业、治学严谨、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在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进行了理论与实践、教师与学生间互动的教学模式尝试,使学习生动有趣。促进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通过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探索解决,达到学习、理解、掌握的最终目的。
2.实施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配套的授课教材已由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3.制作了一套有特色的教学课件;网上自学平台建设也已初步完成。
4.直观教学基地进一步完善,建筑模型室、施工工艺实习实训基地及校外实习基地已具规模。
5.促进了学科发展。课程建设与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根据本课介于基础与实践的桥梁作用特点,处理好基础与专业、内容与方法、规范与创新的关系;把握好讲课、讨论、作业、辅导、实践、考试等要素;开展与校内外同类课程的深入比较与研究,进一步明确我们的优势和差距,为创办有特色的学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1.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需不断完善,大量素材的积累必须与建筑业发展状况相适应,且学科前沿知识需不断更新;
2.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的积极性还需提高,需进一步加强网络建设,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学习空间。还需进一步建立相关的自测、考试评价体系,让学生随时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总之,精品课程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其价值的显现体现在学生和学科的发展过程中,它的建设重在过程,通过科学和系统的规划促进着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的进步,只要我们加大本课程建设的力度,从整体上提升课程建设的质量,最终其一定会成为真正的精品课程。
作者简介:廖荣(1964-),女,甘肃兰州人,副教授。
关键词:精品课程;课程建设;学科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171-02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教育部从2003年起在全国陆续推出了一系列精品课程,其主要目的是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课程改革和建设,通过各高校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对教学队伍、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课件、教学研究、教学成果及交流平台等方面的建设,实现高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全面提高。在此情况下,我们以课程建设为契机,从2006年开始进行《房屋建筑构造与识图》精品课程建设,在建设过程中结合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特点进行了教学方面的改革与探索,从运行情况看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得到了一定提高,这门课程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一、精品课程建设需考虑的问题
1.课程内容繁杂,知识陈旧,如何进行教学内容优化。
2.学生理论与实际联系能力较差,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工程实际问题处理能力受到制约,如何通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得到提高。
4.精品课程建设如何促进学科稳步发展。
二、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是创建精品课程的核心
《房屋建筑构造与识图》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是以建筑工程制图、建筑材料等课程为基础,同时又为学习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高层建筑施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后续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在教学上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以往房屋建筑设计理念的培养是通过《房屋建筑学》一课的学习来完成的,学生的理论与实际联系能力较差,缺乏房屋空间概念建立的系统性,因而应从工程应用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与素质为出发点,树立实际应用的教育理念,我们将房屋建筑学课程内容予以整体优化和改革,整改后的内容由房屋建筑构造(包括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两部分)、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和建筑图的识读三部分构造,重点加强建筑构造原理的知识掌握;同时辅以专业教学实习及课程设计实践环节,突出了针对性和应用性,体现了实用性和综合性,为精品课程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创建精品课程的保证
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培养一支高素质、高学历、“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课程质量的保证,构建合理的学科梯队是课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我们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组学术团队在教师学历和年龄构成上形成了合理的金字塔结构,为学科建设及教学工作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教学工作中,坚持老中青结合,发挥各自的特长,以老带新指導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建立结构合理的学科梯队是工作的关键。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鼓励老师参加实际工程的设计和现场服务工作,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将最新知识及时传授给学生,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四、先进的教学方法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健
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先进教育手段的运用,它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全面建设。根据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课程组成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
1.树立学习信心。课程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书育人,关心学生的成长,注重运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克服思想问题,端正学习态度,巩固专业思想,树立学习信心。
2.采用启发式教学。结合本课程枯燥不易理解的特点,教师在讲授新内容前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找出答案,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予以讲解;对一些有创意性的内容,可通过师生间的交流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3.教学资源的多样化。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文字、绘图、挂图、图片演示及多媒体课件等手段,使教学生动化。同时积极开展现场教学,利用建筑模型实验室、施工工艺实训基地及校内外建筑物,有针对性地解决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4.实践教学环节的巩固。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通过实习实训、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按照教学进度在不同阶段布置实践教学环节,从设计的初步认知到基本知识的掌握最后达到知识的综合运用,逐步培养学生的设计领悟和表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缩短学生在校学习与工作环境的结合差距,为课程学习更好地面向社会提供平台。最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般民用建筑物的建筑设计,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5.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为配合课程教学,积极开发网络教学资源,构建了网上教学体系,搭建了优良的自学平台。实现包括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授课教案、习题库及解答、电子教材、多媒体课件、课程(毕业)设计及实习大纲、课程(毕业)设计及实习指导书等内容的教学资源的网上浏览
五、通过精品课程建设,促进学科稳步发展
建筑构造与识图精品课程的建设,课程组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较大转变,形成了一支团结上进、受岗敬业、治学严谨、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在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进行了理论与实践、教师与学生间互动的教学模式尝试,使学习生动有趣。促进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通过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探索解决,达到学习、理解、掌握的最终目的。
2.实施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配套的授课教材已由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3.制作了一套有特色的教学课件;网上自学平台建设也已初步完成。
4.直观教学基地进一步完善,建筑模型室、施工工艺实习实训基地及校外实习基地已具规模。
5.促进了学科发展。课程建设与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根据本课介于基础与实践的桥梁作用特点,处理好基础与专业、内容与方法、规范与创新的关系;把握好讲课、讨论、作业、辅导、实践、考试等要素;开展与校内外同类课程的深入比较与研究,进一步明确我们的优势和差距,为创办有特色的学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1.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需不断完善,大量素材的积累必须与建筑业发展状况相适应,且学科前沿知识需不断更新;
2.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的积极性还需提高,需进一步加强网络建设,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学习空间。还需进一步建立相关的自测、考试评价体系,让学生随时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总之,精品课程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其价值的显现体现在学生和学科的发展过程中,它的建设重在过程,通过科学和系统的规划促进着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的进步,只要我们加大本课程建设的力度,从整体上提升课程建设的质量,最终其一定会成为真正的精品课程。
作者简介:廖荣(1964-),女,甘肃兰州人,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