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牌局进行到一半,桌上还剩6人,另外3人基本只有看的份儿。今晚的入场价是5000换5000的筹码,不多不少,少了打着没意思,多了又容易伤和气。对于一帮金融男来说,风险把控非常关键,这风险包括金钱上的,当然也有友谊。
每周一次的牌局基本上成了维系大家关系的惟一方式,要不就偶尔去高档餐厅吃吃饭。走得太近伤害往往在所难免,就算有观点上的争论,也是点到即止,方方面面的关系皆大欢喜。
德扑跟麻将和高尔夫一样,会让你在短时间内看清一个人的性格弱点。如果你几手过去,还是对桌上的任何人毫无感觉和洞察,那么你就已经成了一桌人里最肥壮的待宰羔羊,离出局也不太远了。
宗岩是疯狗型选手,这种人往往有一股孩子气,每把都会任性地不停加注,以至于到最后你已经分不清他手上是否有好牌,还是一直在吹牛。他对最后获胜的渴望也不强烈,更多是在宣泄。对付这类选手太过容易,如果你手上有一副牌面上最大的组合牌,再不停地循循善诱,逼对方all in,他的筹码很快就是你的了。
思龙参加过不少当地德扑俱乐部举办的半职业比赛,他对游戏的术语和策略烂熟于心,偶尔蹦出几个名词,听得一桌人云里雾里。经过不停算牌和计算自己每把获胜的概率,他走入了专业的泥沼,却忘了一桌人大部分下注都是随性而为,很难用职业的一套节奏和规律来套。对付这种人往往就是乱拳打死老师傅,多打几手超出他经验规律之外的牌,他的专业主义局限性就会暴露无遗。你会发现他缺乏弹性空间,用脑过度,很少用到直觉这个最厉害的武器。
牌桌上最令人反感的往往不是疯狂下注的人,而是那些步步为营、极其小心的选手。阮铮大部分时间都在弃牌,惟有当他百分百确定能赢了,他才会跟注,保守和被动是他的座右铭。他惟一的渴望就是能挤进最后三名,这样至少可以分到45000块现金里的20%。因为赢牌机会少,一旦你能为他创造连续几把狂赢的幻象,他往往会头脑发热,把绝对获胜的信条抛到脑后。就算是稍差一点的牌,他也会盲目跟注,甚至于all in,因为他感觉自己正骑在浪尖上,所向披靡。但当5张牌发完,大家亮牌后,浪潮突然退去,他会被狠狠摔到地上,这时德扑对胆小鬼的惩罚,也是让你看到自己身上的贪嗔痴的机会。
Andy的风格和阮铮表面上类似,出发点却不一样,Andy只有一个目的:赢得游戏,为此他可以不停弃牌。但只要有一手好牌,他愿意承担风险,一直跟到最后。你想用all in打跑他,他却跟个雕塑一样一动不动,只考虑了不到3秒,就把自己面前的筹码全推了出来,压力一下就转嫁到了对方身上。对于一个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的人,你很难撼动他,除非牌运站在了你这边。
牌局里,每个人各取所需,而我则完全把这当成一次体验。每把牌都是人性的实验,从中你可以看出对方的输赢底线,当然也有自己的,输多少你会变得狂躁不安,赢多少你又会狂妄无比。我永远相信最后一张牌有机会,为此可以全豁出去,也一直认为这是德扑的精髓所在。翻第五张牌前,就像悬崖跳水,无论最后是砸到岩石上,还是落入蔚蓝的大海里,一切的可能性都在未知当中。
一个半小时后,桌上只剩3人,每个人手上都握着一个A带一张散牌。当公共牌发出来后,里面竟然又出现了一张A,第四张发出一个2,而我手上带的散牌是一张K,思龙的散牌是一张Q,这时Andy推了我们俩,我们也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赌局。最后一张牌翻出来又是一个2,Andy诡异地凑成了葫芦AA222,扫光了全桌,拿走了22500,而我由于推的时候筹码最少,获得了第三名。对于一个以往进赌场只想花钱买体验的人,这已是出乎意料的奖励。
每周一次的牌局基本上成了维系大家关系的惟一方式,要不就偶尔去高档餐厅吃吃饭。走得太近伤害往往在所难免,就算有观点上的争论,也是点到即止,方方面面的关系皆大欢喜。
德扑跟麻将和高尔夫一样,会让你在短时间内看清一个人的性格弱点。如果你几手过去,还是对桌上的任何人毫无感觉和洞察,那么你就已经成了一桌人里最肥壮的待宰羔羊,离出局也不太远了。

宗岩是疯狗型选手,这种人往往有一股孩子气,每把都会任性地不停加注,以至于到最后你已经分不清他手上是否有好牌,还是一直在吹牛。他对最后获胜的渴望也不强烈,更多是在宣泄。对付这类选手太过容易,如果你手上有一副牌面上最大的组合牌,再不停地循循善诱,逼对方all in,他的筹码很快就是你的了。
思龙参加过不少当地德扑俱乐部举办的半职业比赛,他对游戏的术语和策略烂熟于心,偶尔蹦出几个名词,听得一桌人云里雾里。经过不停算牌和计算自己每把获胜的概率,他走入了专业的泥沼,却忘了一桌人大部分下注都是随性而为,很难用职业的一套节奏和规律来套。对付这种人往往就是乱拳打死老师傅,多打几手超出他经验规律之外的牌,他的专业主义局限性就会暴露无遗。你会发现他缺乏弹性空间,用脑过度,很少用到直觉这个最厉害的武器。
牌桌上最令人反感的往往不是疯狂下注的人,而是那些步步为营、极其小心的选手。阮铮大部分时间都在弃牌,惟有当他百分百确定能赢了,他才会跟注,保守和被动是他的座右铭。他惟一的渴望就是能挤进最后三名,这样至少可以分到45000块现金里的20%。因为赢牌机会少,一旦你能为他创造连续几把狂赢的幻象,他往往会头脑发热,把绝对获胜的信条抛到脑后。就算是稍差一点的牌,他也会盲目跟注,甚至于all in,因为他感觉自己正骑在浪尖上,所向披靡。但当5张牌发完,大家亮牌后,浪潮突然退去,他会被狠狠摔到地上,这时德扑对胆小鬼的惩罚,也是让你看到自己身上的贪嗔痴的机会。
Andy的风格和阮铮表面上类似,出发点却不一样,Andy只有一个目的:赢得游戏,为此他可以不停弃牌。但只要有一手好牌,他愿意承担风险,一直跟到最后。你想用all in打跑他,他却跟个雕塑一样一动不动,只考虑了不到3秒,就把自己面前的筹码全推了出来,压力一下就转嫁到了对方身上。对于一个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的人,你很难撼动他,除非牌运站在了你这边。
牌局里,每个人各取所需,而我则完全把这当成一次体验。每把牌都是人性的实验,从中你可以看出对方的输赢底线,当然也有自己的,输多少你会变得狂躁不安,赢多少你又会狂妄无比。我永远相信最后一张牌有机会,为此可以全豁出去,也一直认为这是德扑的精髓所在。翻第五张牌前,就像悬崖跳水,无论最后是砸到岩石上,还是落入蔚蓝的大海里,一切的可能性都在未知当中。
一个半小时后,桌上只剩3人,每个人手上都握着一个A带一张散牌。当公共牌发出来后,里面竟然又出现了一张A,第四张发出一个2,而我手上带的散牌是一张K,思龙的散牌是一张Q,这时Andy推了我们俩,我们也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赌局。最后一张牌翻出来又是一个2,Andy诡异地凑成了葫芦AA222,扫光了全桌,拿走了22500,而我由于推的时候筹码最少,获得了第三名。对于一个以往进赌场只想花钱买体验的人,这已是出乎意料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