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洱 海
说洱海远在天边,可我就站在洱海边上,那遥遥的东南西北面究竟是什么地方?洱海是个湖泊,我不认为它是湖,就认为它是海,250平方公里的面积,形状像只耳朵。这只是洱海最表面的最表皮的湖面,那深深的水下面是怎样的洱海啦?
薄雾笼罩着海面,微微的风吹着海面,海水轻轻地飘动着,没有涌动的感觉。但那西面的二条浓淡不一的彩虹挂着,七彩的颜色清晰透明,每一种颜色都像一条彩练,从海边直挂上苍山,直到太阳要升起山峦之时,薄雾才慢慢散去,彩虹从浓渐渐淡去。漫步在海岸边,一浪一浪的海波“扑扑”地打着人工垒造的大石头上,看似乱七八糟的,却是人工精心打造的酷似天然的湿地一样,柳树一棵一棵,树顶上的枝丫则向上努力地伸着,其它的柳枝则向下垂着,随风摆动。海边不远的地方,一只小船飘游在海上,我还以为是打鱼的船儿,待它飘到岸边的时候,才看清两人在船上打捞着海上飘浮的秽物,一边游动一边用钩捞着,船上挂着青幽幽的水草。垂钓者蹲在岸边,向刚洒在海面的阳光扔出去一根渔线,不在乎钓上多少条海上的鱼儿,那洱海里的鱼儿还少吗?钓的是洱海清晨的幽静,那飘动的浮头是阳光在动,海水在动,不是鱼儿游动,看来一早上垂钓的人是钓不起几条鱼儿的。
中午的阳光洒在洱海上,海面上点点微波都是金光闪闪的,透过鲁院教室的窗棂望去,洱海真的是大得无边,闪闪的光束把洱海分为几个层面,离窗棂最近的海波,一小浪一小浪向岸边漂来,水的颜色与平时无异;那远一点的海面则大不一样,海面上呈现出浓浓的绿色,不知是阳光照射的缘故,还是苍山的翠色下嫁给洱海了?那浓浓的绿看不见翻滚的波浪,只是在洱海的中间像一抹绿色的缎子一样,长长的镶嵌在洱海上,从东到西全是绿缎子,把一个洱海隔成了几个洱海;远一点的洱海才真正是平日所见的洱海,海面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一浪赶着一浪,岸边上的白色民居一幢一幢整齐的排列着,浪花是赶不上的,让他追赶那横在洱海中间的绿色缎子吧。
黄昏的洱海宁静,岸边的海浪也停止了涌动。走过一段长长的海岸,我看见了岸边的海水里摇曳的野草,疯一般的见长,一丝一丝的野草叫不出名字,在海水里长得很惬意。这里的海水有点浑浊,也不知是从什么地方流向洱海的污水,把洱海的清新湿透了一部分。一群岸边谈诗论词的人,一边喝着啤酒,一边诵读着爱你的诗文,高歌一曲也好,静静读着也好,这就是真真实实的洱海,就在岸边,洱海的岸边。那清爽的风可是诗句的力量,那一弯小小的月牙挂在洱海的上空,这真是名符其实的洱海,这是学习期间唯一看到的小牙月亮,它那么明净那么纯洁,月光像是没有受过污染的大理风光。“苍山论道,洱海煮酒”,从这两句到处贴着的话,我真的看见洱海的快乐和煮酒论诗之人的快乐。
二、洱海之源
洱海的源头在哪里?在那山沟沟里,在那山坡坡上,在那一片一片的森林中,洱海的源头叫洱源,这是一个再贴切不过的名字了。
为了寻找洱海的源头,我们沿着大理坝子,从古老的茶马古道寻找着。在公路的边上,一条隐隐约约的道路呈现在坝子上,那是一条保存最古老、最原始、最完整的茶马古道,一条溪水在坝子上缓缓流过,两边是成片成林的古榕树,溪水两旁各是一条小道,只供马、人行走,这一条长长的道路就承担当时西南边陲最重要的茶商运输之任务,路长、溪水流、古树阴,来来往往的人们,有溪水的歌儿相伴,有马儿的铃铛相随,有古树的浓阴遮盖,走在茶马古道,大理坝子的风光尽收眼底。
来到茈碧湖,那才是洱海的源头之一,宽宽的深深的湖面和湖水,一汪汪的清澈让人心旌荡漾。划着这一湖的湖水来到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梨园村,一棵一棵的古老的梨树乱七竖八地屹立在村庄,树上的叶子稀稀落落的,那挂着的果子大小的相似,密密麻麻地在枝丫上,地上的果子也不少,是风吹下来的吗?还是自己成熟了掉下来的。地下的果子有的烂掉半边,有的果子完全是好好的,也没有人拣起来。村里人说,这些梨树有的已经几百年了,从来没有砍过,都是等它们在村庄里自生自灭,所以村里的梨树很多,结的果子也不少,但由于梨子没有经过嫁接和改良,果子不是很有卖相,只让它们自己生长。时间长了,一个天然的梨园、古老的梨园成就了美丽的生态村。梨子树满村、房前屋后生长着,果子在整个村庄里躺着,没有人责怪村庄里旅游的人们随手摘梨的行为,摘梨那是看得起梨园的旅人。中午时分,坐在铝棚下的人们正在交杯欢语,突然,“叮咚”一声,有的人开始都以为是地震来了,一些人傻愣愣地坐着不敢动一下,不知道这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声音?农家乐的老板赶快出来招呼大家,没得事,是树上的梨子掉下来砸在棚上的声音,只是这一声比较响,可能是梨子比较大吧。大家才缓过气来,继续在梨树下喝酒助兴,梨园里的一切都是梨子树的魂和魄,路上有,屋子里有,那湖边的堤上也是梨子树的身影,把它那袅娜多姿的枝丫和躯干留在清亮的湖水里。
从茈碧湖来到大理的西湖,沿路一幢幢白族民居的特色显露无遗。大理的西湖,听起来总有点不那么顺耳,总使人想到杭州的西湖。从一排排的木栅栏往里走,大理西湖的真实面目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木栅栏两旁是一簇一簇的红白相间的荷花,一团一团的芦苇,栏底下是水草摇曳的湖水。登上载人的小船,不论船夫是男是女,一声声白族山歌飘起来。船上的人儿在阳光照耀下,头被像火的阳光一样烫着,脚下是凉爽的,船穿行在芦苇荡的中间,手和臂都与芦苇来一次亲密接触;湖中的小岛上,尚有一小块玉米地,黄黄的玉米叶子与阳光的颜色相互映衬,穿行的过程中,遇着小桥,哪一个都会低下高昂的头颅,倚小桥而过。偌大的西湖,不光是一潭潭的清水,湖中的水与湖中的芦苇、玉米,岸边上的水稻相映成趣,一个个小小的岛屿矗立湖中另有一番风趣,这样的西湖当然不是杭州的西湖,两者不可拿在同一层面来相比,它们本身就是不同的西湖。大理西湖不单是旅游的地方,而是一个重要的湿地公园,保护着大理的生态环境。
洱海之源,我终于在不同的地方找到了一点点蛛丝马迹,那就是古老的原生态的梨园,湿地公园大理西湖,有这样的源头,当然才有洱海的清纯和靓丽。
责任编辑 王丽敏
说洱海远在天边,可我就站在洱海边上,那遥遥的东南西北面究竟是什么地方?洱海是个湖泊,我不认为它是湖,就认为它是海,250平方公里的面积,形状像只耳朵。这只是洱海最表面的最表皮的湖面,那深深的水下面是怎样的洱海啦?
薄雾笼罩着海面,微微的风吹着海面,海水轻轻地飘动着,没有涌动的感觉。但那西面的二条浓淡不一的彩虹挂着,七彩的颜色清晰透明,每一种颜色都像一条彩练,从海边直挂上苍山,直到太阳要升起山峦之时,薄雾才慢慢散去,彩虹从浓渐渐淡去。漫步在海岸边,一浪一浪的海波“扑扑”地打着人工垒造的大石头上,看似乱七八糟的,却是人工精心打造的酷似天然的湿地一样,柳树一棵一棵,树顶上的枝丫则向上努力地伸着,其它的柳枝则向下垂着,随风摆动。海边不远的地方,一只小船飘游在海上,我还以为是打鱼的船儿,待它飘到岸边的时候,才看清两人在船上打捞着海上飘浮的秽物,一边游动一边用钩捞着,船上挂着青幽幽的水草。垂钓者蹲在岸边,向刚洒在海面的阳光扔出去一根渔线,不在乎钓上多少条海上的鱼儿,那洱海里的鱼儿还少吗?钓的是洱海清晨的幽静,那飘动的浮头是阳光在动,海水在动,不是鱼儿游动,看来一早上垂钓的人是钓不起几条鱼儿的。
中午的阳光洒在洱海上,海面上点点微波都是金光闪闪的,透过鲁院教室的窗棂望去,洱海真的是大得无边,闪闪的光束把洱海分为几个层面,离窗棂最近的海波,一小浪一小浪向岸边漂来,水的颜色与平时无异;那远一点的海面则大不一样,海面上呈现出浓浓的绿色,不知是阳光照射的缘故,还是苍山的翠色下嫁给洱海了?那浓浓的绿看不见翻滚的波浪,只是在洱海的中间像一抹绿色的缎子一样,长长的镶嵌在洱海上,从东到西全是绿缎子,把一个洱海隔成了几个洱海;远一点的洱海才真正是平日所见的洱海,海面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一浪赶着一浪,岸边上的白色民居一幢一幢整齐的排列着,浪花是赶不上的,让他追赶那横在洱海中间的绿色缎子吧。
黄昏的洱海宁静,岸边的海浪也停止了涌动。走过一段长长的海岸,我看见了岸边的海水里摇曳的野草,疯一般的见长,一丝一丝的野草叫不出名字,在海水里长得很惬意。这里的海水有点浑浊,也不知是从什么地方流向洱海的污水,把洱海的清新湿透了一部分。一群岸边谈诗论词的人,一边喝着啤酒,一边诵读着爱你的诗文,高歌一曲也好,静静读着也好,这就是真真实实的洱海,就在岸边,洱海的岸边。那清爽的风可是诗句的力量,那一弯小小的月牙挂在洱海的上空,这真是名符其实的洱海,这是学习期间唯一看到的小牙月亮,它那么明净那么纯洁,月光像是没有受过污染的大理风光。“苍山论道,洱海煮酒”,从这两句到处贴着的话,我真的看见洱海的快乐和煮酒论诗之人的快乐。
二、洱海之源
洱海的源头在哪里?在那山沟沟里,在那山坡坡上,在那一片一片的森林中,洱海的源头叫洱源,这是一个再贴切不过的名字了。
为了寻找洱海的源头,我们沿着大理坝子,从古老的茶马古道寻找着。在公路的边上,一条隐隐约约的道路呈现在坝子上,那是一条保存最古老、最原始、最完整的茶马古道,一条溪水在坝子上缓缓流过,两边是成片成林的古榕树,溪水两旁各是一条小道,只供马、人行走,这一条长长的道路就承担当时西南边陲最重要的茶商运输之任务,路长、溪水流、古树阴,来来往往的人们,有溪水的歌儿相伴,有马儿的铃铛相随,有古树的浓阴遮盖,走在茶马古道,大理坝子的风光尽收眼底。
来到茈碧湖,那才是洱海的源头之一,宽宽的深深的湖面和湖水,一汪汪的清澈让人心旌荡漾。划着这一湖的湖水来到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梨园村,一棵一棵的古老的梨树乱七竖八地屹立在村庄,树上的叶子稀稀落落的,那挂着的果子大小的相似,密密麻麻地在枝丫上,地上的果子也不少,是风吹下来的吗?还是自己成熟了掉下来的。地下的果子有的烂掉半边,有的果子完全是好好的,也没有人拣起来。村里人说,这些梨树有的已经几百年了,从来没有砍过,都是等它们在村庄里自生自灭,所以村里的梨树很多,结的果子也不少,但由于梨子没有经过嫁接和改良,果子不是很有卖相,只让它们自己生长。时间长了,一个天然的梨园、古老的梨园成就了美丽的生态村。梨子树满村、房前屋后生长着,果子在整个村庄里躺着,没有人责怪村庄里旅游的人们随手摘梨的行为,摘梨那是看得起梨园的旅人。中午时分,坐在铝棚下的人们正在交杯欢语,突然,“叮咚”一声,有的人开始都以为是地震来了,一些人傻愣愣地坐着不敢动一下,不知道这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声音?农家乐的老板赶快出来招呼大家,没得事,是树上的梨子掉下来砸在棚上的声音,只是这一声比较响,可能是梨子比较大吧。大家才缓过气来,继续在梨树下喝酒助兴,梨园里的一切都是梨子树的魂和魄,路上有,屋子里有,那湖边的堤上也是梨子树的身影,把它那袅娜多姿的枝丫和躯干留在清亮的湖水里。
从茈碧湖来到大理的西湖,沿路一幢幢白族民居的特色显露无遗。大理的西湖,听起来总有点不那么顺耳,总使人想到杭州的西湖。从一排排的木栅栏往里走,大理西湖的真实面目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木栅栏两旁是一簇一簇的红白相间的荷花,一团一团的芦苇,栏底下是水草摇曳的湖水。登上载人的小船,不论船夫是男是女,一声声白族山歌飘起来。船上的人儿在阳光照耀下,头被像火的阳光一样烫着,脚下是凉爽的,船穿行在芦苇荡的中间,手和臂都与芦苇来一次亲密接触;湖中的小岛上,尚有一小块玉米地,黄黄的玉米叶子与阳光的颜色相互映衬,穿行的过程中,遇着小桥,哪一个都会低下高昂的头颅,倚小桥而过。偌大的西湖,不光是一潭潭的清水,湖中的水与湖中的芦苇、玉米,岸边上的水稻相映成趣,一个个小小的岛屿矗立湖中另有一番风趣,这样的西湖当然不是杭州的西湖,两者不可拿在同一层面来相比,它们本身就是不同的西湖。大理西湖不单是旅游的地方,而是一个重要的湿地公园,保护着大理的生态环境。
洱海之源,我终于在不同的地方找到了一点点蛛丝马迹,那就是古老的原生态的梨园,湿地公园大理西湖,有这样的源头,当然才有洱海的清纯和靓丽。
责任编辑 王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