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日两国的文化不同,儿童文学发展的历史轨迹也不相同。在中国和日本文化交流中,两国的儿童文学作品也流传到对方国家,并且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自古以来经济贸易频繁,由于地理位置相近,两国的文化交流也比较频繁。中日儿童文学相互影响,共同组成了优秀的东亚文化体系。本文从中日儿童文学发展的特点展开讨论,对当今社会中国和日本之间提升儿童文学交流深度给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日差异;儿童文学;发展历史;对比研究
1 当前儿童文学市场的发展情况分析
儿童文学作品对于培养青少年群体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有重要意义。儿童文学作品的想象力比较丰富,引领儿童遨游在幻想式的童话世界。幼儿学生对儿童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阅读是一种审美体验,即为一种对生命的“再度体验”。在审美体验中,儿童获得了文学美感的愉悦体验,在审美体验中,学生再度咀嚼和体验着宇宙人生的奥秘与意义。引导学生阅读奇妙的儿童文学作品,对于加强素质教育工作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中国少儿类图书市场码洋结构的分析,我们发现儿童出版行业中少儿文学的出版量最高,占到43.28%。儿童卡通、漫画、绘本占据第二位的出版市场,整体比例为12.82%。少儿科普百科类型的数据的出版比例为12.67%,在出版行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儿童普及科技文化知识起到了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少儿类出版物中,游戏益智类书籍占出版总量的10.09%,低幼龄儿童的启蒙类数据占据出版比重的6.31%,幼儿园教材占出版物总量的3.40%。少儿艺术类文字出版物占出版总量的3.09%,卡片挂图类的出版物占出版总量的2.37%,卡片挂图类的出版物售价比较高,一般采用厚纸卡胶硬的材质进行制作。少儿国学经典类作品占出版总量的2.21%,儿童文学出版物中还有青少年心理与性健康类自助书籍,每年占出版总量的1.67%。综合分析,我们发现儿童类作品的出版总量,少儿文学是出版物中的主要类型,重视扶植儿童文学类作品行业的发展,有利于提升基础教育的质量。
2 中日两国古代儿童文学相互影响和发展的历史情况分析
中日儿童文学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作用比较明显。根据中日文学回合的发展历史轨迹来看,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与融合。
其中,秦汉六朝文化对应日本的原始文化,秦汉乐府诗文化,对于日本文学的影响比较大。乐府诗传入日本之后,日本文人竞相模仿我国秦汉诗人的写作风格,形成了与秦汉文化相类似的原始作品写作文化风格。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写作主要以文言文形式为主。我国古代儿童文学作品主要有启蒙类的文言文作品,以《论语》为代表,劝导幼儿遵守“礼”、“义”的道德标准,努力学习儒家文化经典作品,并且养成尊师重教、尊老爱幼的良好习惯。日本同类型的作品典型代表为镰仓中期的《平家物语》。六朝时期初唐文化对日本文学行业的发展影响非常大,唐朝社会经历了开元之治、贞观之治以后,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各类优秀的文学作品层出不穷。日本的“遣唐使”来到中国,不仅学习政治制度,也学习了大量的科技文学知识。在初唐文学的感染之下,日本成体制的文学类型—“奈良文学”开始逐渐兴起。中国唐宋时期的儿童启蒙类文学代表作品为《千匹绢》。日本同时期的文学历史中,代表作品主要为诞生于室町时期的《太平记》,唐宋文化中的诗词作品,韵律优美,辞藻华丽,对于同时期的日本文化影响比较大。日本形成了“平安文学”作品体系,此时的中国文坛和日本文坛处于蜜月期。明清时期的文化表现形式主要为小说作品,同时期的五山文学是日本文学的主要代表。明清儿童启蒙文学作品为明末诸生编写的《三字经》等,已经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编制的《训蒙文》(又称为《弟子规》)。
3 中日两国儿童文学发展的历史交融和优劣性分析
近现代历史中,日本更加重视儿童文化的投入,扶植儿童文学行业的发展,并且给予儿童文学创作者丰厚的补贴,推动了日本儿童文学的进步。日本文学工作者积极学习欧美西方国家的文学创作经验,采用鲜活的文学创作形式,逐渐占领了世界儿童文学的大部分市场。日本儿童文学作品品类比较丰富,题材很广泛,其作品多采用系列创造或者是连载的形式,很容易抓住读者,并且强调在创作的过程中以儿童的视角进行写作,文学作品的人文性特点比较强,可读性强,从而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相比而言,中国儿童文学发展不够成熟,国家文化部门对于儿童文学不够重视。虽然出现了郑渊洁的《皮皮鲁》系列等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但是却缺乏畅销国际的经典文学作品。
我国文化部门对于儿童文学行业的版权保护力度不大,导致盗版猖獗,严重遏制了我国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力。中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儿童文学行业发展比较成熟,但是近现代的儿童文学作品创作素材枯竭,作品中的想象力不够丰富,缺乏有影响力的儿童文学作品问世。我国古代儿童文学作品主要以神话传说、民间传说为主,诞生了大量影响力大、传播范围广的民间故事和民间通话作品。我国古代的寓言作品在世界儿童文学界有重要地位,其中,我国明代的儿歌《演小说语》46篇,清代的《天籁集》48篇,语言优美,作家文学水平比较高,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我国古代文学中国的儿童文学主要以诗歌为主,利于更多读者传唱,另外,还有古典名著中的部分章节,被当时的儿童文学作家选摘出来,进行艺术再加工,形成了可读性较强的儿童文学作品。我国独爱传统启蒙读物,主要有《三字经》、《千家诗》和《幼学琼林》,它们的普及程度很高,对于提升幼儿的文学基础素养,培养幼儿的语言感知能力和文学运用、创作水平有重要意义。《三字经》被称为封建社会的小百科全书,成为广受儿童群体喜爱的启蒙读物。日本文人以学习汉字、模仿汉语写作诗词为荣。日本士大夫酷爱中国的书法作品,并且形成了比较浓烈的学习唐宋诗词文化的风潮。唐朝的《唐诗三百首》,成为儿童文学教学活动中的必备教材,也是日本同时代儿童及众多文人学习的经典范本。
4 中国和日本近现代儿童文学的不同发展历史介绍 4.1 中国近现代儿童文学的发展历史分析
中国近现代的儿童文学作品重视科普类型的丛书创作,以《十万个为什么》为代表,形成了科学体例简明、图片精美珍贵的文学创作风格。《十万个为什么》对于启发我国儿童智慧有重要意义,以普及生活小常识和物理化学等专项知识为主,提升儿童的知识储备水平。
我国近代儿童文学的科普类作品,采用精美图片与文字相辅相成的创作形式,给读者带来了身临其境的感受,儿童不仅能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还能够增长见闻获得知识。《十万个为什么》丛书信息含量比较大,包括我们和天空、我们和海洋、我们的身体、我们的社会等多个创作体系,采用图文并茂的编排形式融合独特新颖的版式设计风格,帮助读者加深对于自然科学故事的认知程度。我国近代文学作品注重在创作的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并且将现代审美的排版与设计理念融入到文学创作活动中去,打造一个多彩的阅读空间。但是,我国儿童文学发展不够成熟,儿童文学市场需求比较大,但是未能够形成有影响力的作家群体。广大青少年儿童对于儿童文学类书籍的需求比较大,但是,当前的儿童文学类作家人家比较少,高水平的儿童文学专栏作家人数缺乏,市面上的儿童文学丛书质量参差不齐,对于强化儿童启蒙教育工作产生了不利影响。国家图书出版总署应该加强对于儿童文学的管理重视程度,扶助卡通、动漫、绘本类的文学作品行业,补足国内儿童文学作品卡通漫画类作品水平补足的短板。重点对卡通、漫画类阅读形式比较新型,文学素材比较鲜活,有利于培养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文学行业进行建设,可以学习日本卡通漫画行业的发展经验,模仿日本文学比较成功的创作模式,并且要结合我国的传统文化与社会教育现实,对文学作品内容进行创新性建设,从而提升我国儿童文学行业的软实力。
4.2 日本近现代儿童文学的发展历史分析
日本近代儿童文学,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比较大。中国五四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写作形式的文学作品大量出现,儿童文学也逐渐开始进入以口语表达为主的白话文时代。日本近代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宫泽贤治(1896年-1933年),是著名的日本诗人和童话作家,他与新美南吉齐名,是对日本文学行业影响最为深远的儿童文学作家。宫泽贤治的文学作品创作,与社会现实联系的比较紧密,它讲述的儿童文学故事,都是以树林、原野、铁道线、彩虹和月光为创作符号,并且形成了独特的写作风格。
日本社会对于少儿图书的重视程度比较高,2012年到2016年,少儿图书增幅领跑文学作品行业。其中,2012年,日本少儿图书增幅为12.96%,文学作品行业整体市场的增幅仅为10.33%,儿童文学作品的相对优势幅度为2.64%。2014年,日本少儿图书增幅高达24.42%,而同时期的文学作品行业整体市场的增幅仅为11.18%,儿童文学作品的相对幅度高达13.24%。2016年,日本少儿图书增幅为7.88%,文学作品行业整体市场的增幅仅为4.44%,儿童文学作品的相对优势为3.44%。日本现代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灰谷健次郎,荣获了国际安徒生特别文学优秀奖,它既是儿童文学作家,又是日本儿童文学的研究者。它的儿童文学作品想象力奇特,个人色彩浓郁,以《兔之眼》为代表的作品,畅销海内外。灰谷健次郎荣获了第一届日本“结榜之石”儿童文学作品大将,它的《窗边小豆豆》被称为日本儿童为文学的丰碑。此时的日本儿童文学界受到西方文化的巨大影响,写作风格比较活泼,文学作者运用自己最纯真的通信,带领孩子寻找人性的温柔,此时的儿童文学作品倡导感受自然界的各种生命,并且从自然界各类生命中体会到丰沛的情感。日本儿童而文学作品借鉴了古希腊神话故事的创作方式,创造了一大批故事情节扑朔迷离的文学作品。日本近现代儿童文学作品出现了以“侦探”为主题的丛书,传达惩恶扬善的精神理念,劝导儿童遵纪守法,与恶势力作斗争,积极检举揭发丑恶现象,培养儿童正确的是非观。日本近现代儿童文学作品情节扣人心弦,内容丰富多彩,并且能够引人入胜。文学作品的语言幽默简练,不仅耐人寻味,而且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物都个性鲜明,栩栩如生,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受到了很多低龄儿童的喜爱。
5 结束语
为了壮大我国的儿童文学行业,文学工作者应该积极前往日本进行学习,并且与日本的儿童文学创作者一起工作,在创作的过程中,交流不同的创作风格和文化,取长补短,促使两国的儿童文学水平同步提高。我国文化部门应该积极地组织对外交流活动,举办儿童文学作品展览会,邀请日本、韩国等东亚文化国家前来参加各种论坛、讲座活动,在高水平、高规格的文化人士交流活动中,获得创作思维的碰撞,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东亚儿童文学创作风格。
参考文献
[1]闫石,杨柏宏.日本儿童文学作家新美南吉“狐狸三部曲”的悲剧性[J].知识经济,2012(10):165-165.
[2]杨彩虹.中川李枝子的教育学视野研究--以“古利和古拉”系列绘本为例[J].才智,2014(03):27-28.
[3]杨晓辉.试论日本儿童文学与“死”——从新美南吉的《小狐狸“贡儿”》谈起[J].教书育人(学术理论),2006(10):43-44
[4]王亨良.“艺术真价值”的追求与落败——以近代日本儿童文学杂志《赤鸟》为例[J].飞天,2012(22):30-32
[5]李丹蕊.日本儿童文学中的母亲形象--以二战前后的形象变迁为中心[J].青年文学家,2015(21):86-87.DOI:10.3969.
[6]倪筠.以宫泽贤治童话为例探索儿童文学中的幻想性与现实性[J].求知导刊,2016(07):158-158
[7]佐藤宗子.从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儿童文学的流派看“亚洲魔幻”的可能性[C].//第十届亚洲儿童文学大会论文集.2010:123-126.
[8]李建云.一段且续且断的译介史:日本儿童文学在中国[D].上海:复旦大学,2000(DOI):10.7666.
作者单位
鞍山师范学院 辽宁省鞍山市 114000
【关键词】中日差异;儿童文学;发展历史;对比研究
1 当前儿童文学市场的发展情况分析
儿童文学作品对于培养青少年群体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有重要意义。儿童文学作品的想象力比较丰富,引领儿童遨游在幻想式的童话世界。幼儿学生对儿童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阅读是一种审美体验,即为一种对生命的“再度体验”。在审美体验中,儿童获得了文学美感的愉悦体验,在审美体验中,学生再度咀嚼和体验着宇宙人生的奥秘与意义。引导学生阅读奇妙的儿童文学作品,对于加强素质教育工作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中国少儿类图书市场码洋结构的分析,我们发现儿童出版行业中少儿文学的出版量最高,占到43.28%。儿童卡通、漫画、绘本占据第二位的出版市场,整体比例为12.82%。少儿科普百科类型的数据的出版比例为12.67%,在出版行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儿童普及科技文化知识起到了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少儿类出版物中,游戏益智类书籍占出版总量的10.09%,低幼龄儿童的启蒙类数据占据出版比重的6.31%,幼儿园教材占出版物总量的3.40%。少儿艺术类文字出版物占出版总量的3.09%,卡片挂图类的出版物占出版总量的2.37%,卡片挂图类的出版物售价比较高,一般采用厚纸卡胶硬的材质进行制作。少儿国学经典类作品占出版总量的2.21%,儿童文学出版物中还有青少年心理与性健康类自助书籍,每年占出版总量的1.67%。综合分析,我们发现儿童类作品的出版总量,少儿文学是出版物中的主要类型,重视扶植儿童文学类作品行业的发展,有利于提升基础教育的质量。
2 中日两国古代儿童文学相互影响和发展的历史情况分析
中日儿童文学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作用比较明显。根据中日文学回合的发展历史轨迹来看,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与融合。
其中,秦汉六朝文化对应日本的原始文化,秦汉乐府诗文化,对于日本文学的影响比较大。乐府诗传入日本之后,日本文人竞相模仿我国秦汉诗人的写作风格,形成了与秦汉文化相类似的原始作品写作文化风格。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写作主要以文言文形式为主。我国古代儿童文学作品主要有启蒙类的文言文作品,以《论语》为代表,劝导幼儿遵守“礼”、“义”的道德标准,努力学习儒家文化经典作品,并且养成尊师重教、尊老爱幼的良好习惯。日本同类型的作品典型代表为镰仓中期的《平家物语》。六朝时期初唐文化对日本文学行业的发展影响非常大,唐朝社会经历了开元之治、贞观之治以后,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各类优秀的文学作品层出不穷。日本的“遣唐使”来到中国,不仅学习政治制度,也学习了大量的科技文学知识。在初唐文学的感染之下,日本成体制的文学类型—“奈良文学”开始逐渐兴起。中国唐宋时期的儿童启蒙类文学代表作品为《千匹绢》。日本同时期的文学历史中,代表作品主要为诞生于室町时期的《太平记》,唐宋文化中的诗词作品,韵律优美,辞藻华丽,对于同时期的日本文化影响比较大。日本形成了“平安文学”作品体系,此时的中国文坛和日本文坛处于蜜月期。明清时期的文化表现形式主要为小说作品,同时期的五山文学是日本文学的主要代表。明清儿童启蒙文学作品为明末诸生编写的《三字经》等,已经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编制的《训蒙文》(又称为《弟子规》)。
3 中日两国儿童文学发展的历史交融和优劣性分析
近现代历史中,日本更加重视儿童文化的投入,扶植儿童文学行业的发展,并且给予儿童文学创作者丰厚的补贴,推动了日本儿童文学的进步。日本文学工作者积极学习欧美西方国家的文学创作经验,采用鲜活的文学创作形式,逐渐占领了世界儿童文学的大部分市场。日本儿童文学作品品类比较丰富,题材很广泛,其作品多采用系列创造或者是连载的形式,很容易抓住读者,并且强调在创作的过程中以儿童的视角进行写作,文学作品的人文性特点比较强,可读性强,从而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相比而言,中国儿童文学发展不够成熟,国家文化部门对于儿童文学不够重视。虽然出现了郑渊洁的《皮皮鲁》系列等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但是却缺乏畅销国际的经典文学作品。
我国文化部门对于儿童文学行业的版权保护力度不大,导致盗版猖獗,严重遏制了我国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力。中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儿童文学行业发展比较成熟,但是近现代的儿童文学作品创作素材枯竭,作品中的想象力不够丰富,缺乏有影响力的儿童文学作品问世。我国古代儿童文学作品主要以神话传说、民间传说为主,诞生了大量影响力大、传播范围广的民间故事和民间通话作品。我国古代的寓言作品在世界儿童文学界有重要地位,其中,我国明代的儿歌《演小说语》46篇,清代的《天籁集》48篇,语言优美,作家文学水平比较高,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我国古代文学中国的儿童文学主要以诗歌为主,利于更多读者传唱,另外,还有古典名著中的部分章节,被当时的儿童文学作家选摘出来,进行艺术再加工,形成了可读性较强的儿童文学作品。我国独爱传统启蒙读物,主要有《三字经》、《千家诗》和《幼学琼林》,它们的普及程度很高,对于提升幼儿的文学基础素养,培养幼儿的语言感知能力和文学运用、创作水平有重要意义。《三字经》被称为封建社会的小百科全书,成为广受儿童群体喜爱的启蒙读物。日本文人以学习汉字、模仿汉语写作诗词为荣。日本士大夫酷爱中国的书法作品,并且形成了比较浓烈的学习唐宋诗词文化的风潮。唐朝的《唐诗三百首》,成为儿童文学教学活动中的必备教材,也是日本同时代儿童及众多文人学习的经典范本。
4 中国和日本近现代儿童文学的不同发展历史介绍 4.1 中国近现代儿童文学的发展历史分析
中国近现代的儿童文学作品重视科普类型的丛书创作,以《十万个为什么》为代表,形成了科学体例简明、图片精美珍贵的文学创作风格。《十万个为什么》对于启发我国儿童智慧有重要意义,以普及生活小常识和物理化学等专项知识为主,提升儿童的知识储备水平。
我国近代儿童文学的科普类作品,采用精美图片与文字相辅相成的创作形式,给读者带来了身临其境的感受,儿童不仅能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还能够增长见闻获得知识。《十万个为什么》丛书信息含量比较大,包括我们和天空、我们和海洋、我们的身体、我们的社会等多个创作体系,采用图文并茂的编排形式融合独特新颖的版式设计风格,帮助读者加深对于自然科学故事的认知程度。我国近代文学作品注重在创作的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并且将现代审美的排版与设计理念融入到文学创作活动中去,打造一个多彩的阅读空间。但是,我国儿童文学发展不够成熟,儿童文学市场需求比较大,但是未能够形成有影响力的作家群体。广大青少年儿童对于儿童文学类书籍的需求比较大,但是,当前的儿童文学类作家人家比较少,高水平的儿童文学专栏作家人数缺乏,市面上的儿童文学丛书质量参差不齐,对于强化儿童启蒙教育工作产生了不利影响。国家图书出版总署应该加强对于儿童文学的管理重视程度,扶助卡通、动漫、绘本类的文学作品行业,补足国内儿童文学作品卡通漫画类作品水平补足的短板。重点对卡通、漫画类阅读形式比较新型,文学素材比较鲜活,有利于培养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文学行业进行建设,可以学习日本卡通漫画行业的发展经验,模仿日本文学比较成功的创作模式,并且要结合我国的传统文化与社会教育现实,对文学作品内容进行创新性建设,从而提升我国儿童文学行业的软实力。
4.2 日本近现代儿童文学的发展历史分析
日本近代儿童文学,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比较大。中国五四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写作形式的文学作品大量出现,儿童文学也逐渐开始进入以口语表达为主的白话文时代。日本近代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宫泽贤治(1896年-1933年),是著名的日本诗人和童话作家,他与新美南吉齐名,是对日本文学行业影响最为深远的儿童文学作家。宫泽贤治的文学作品创作,与社会现实联系的比较紧密,它讲述的儿童文学故事,都是以树林、原野、铁道线、彩虹和月光为创作符号,并且形成了独特的写作风格。
日本社会对于少儿图书的重视程度比较高,2012年到2016年,少儿图书增幅领跑文学作品行业。其中,2012年,日本少儿图书增幅为12.96%,文学作品行业整体市场的增幅仅为10.33%,儿童文学作品的相对优势幅度为2.64%。2014年,日本少儿图书增幅高达24.42%,而同时期的文学作品行业整体市场的增幅仅为11.18%,儿童文学作品的相对幅度高达13.24%。2016年,日本少儿图书增幅为7.88%,文学作品行业整体市场的增幅仅为4.44%,儿童文学作品的相对优势为3.44%。日本现代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灰谷健次郎,荣获了国际安徒生特别文学优秀奖,它既是儿童文学作家,又是日本儿童文学的研究者。它的儿童文学作品想象力奇特,个人色彩浓郁,以《兔之眼》为代表的作品,畅销海内外。灰谷健次郎荣获了第一届日本“结榜之石”儿童文学作品大将,它的《窗边小豆豆》被称为日本儿童为文学的丰碑。此时的日本儿童文学界受到西方文化的巨大影响,写作风格比较活泼,文学作者运用自己最纯真的通信,带领孩子寻找人性的温柔,此时的儿童文学作品倡导感受自然界的各种生命,并且从自然界各类生命中体会到丰沛的情感。日本儿童而文学作品借鉴了古希腊神话故事的创作方式,创造了一大批故事情节扑朔迷离的文学作品。日本近现代儿童文学作品出现了以“侦探”为主题的丛书,传达惩恶扬善的精神理念,劝导儿童遵纪守法,与恶势力作斗争,积极检举揭发丑恶现象,培养儿童正确的是非观。日本近现代儿童文学作品情节扣人心弦,内容丰富多彩,并且能够引人入胜。文学作品的语言幽默简练,不仅耐人寻味,而且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物都个性鲜明,栩栩如生,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受到了很多低龄儿童的喜爱。
5 结束语
为了壮大我国的儿童文学行业,文学工作者应该积极前往日本进行学习,并且与日本的儿童文学创作者一起工作,在创作的过程中,交流不同的创作风格和文化,取长补短,促使两国的儿童文学水平同步提高。我国文化部门应该积极地组织对外交流活动,举办儿童文学作品展览会,邀请日本、韩国等东亚文化国家前来参加各种论坛、讲座活动,在高水平、高规格的文化人士交流活动中,获得创作思维的碰撞,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东亚儿童文学创作风格。
参考文献
[1]闫石,杨柏宏.日本儿童文学作家新美南吉“狐狸三部曲”的悲剧性[J].知识经济,2012(10):165-165.
[2]杨彩虹.中川李枝子的教育学视野研究--以“古利和古拉”系列绘本为例[J].才智,2014(03):27-28.
[3]杨晓辉.试论日本儿童文学与“死”——从新美南吉的《小狐狸“贡儿”》谈起[J].教书育人(学术理论),2006(10):43-44
[4]王亨良.“艺术真价值”的追求与落败——以近代日本儿童文学杂志《赤鸟》为例[J].飞天,2012(22):30-32
[5]李丹蕊.日本儿童文学中的母亲形象--以二战前后的形象变迁为中心[J].青年文学家,2015(21):86-87.DOI:10.3969.
[6]倪筠.以宫泽贤治童话为例探索儿童文学中的幻想性与现实性[J].求知导刊,2016(07):158-158
[7]佐藤宗子.从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儿童文学的流派看“亚洲魔幻”的可能性[C].//第十届亚洲儿童文学大会论文集.2010:123-126.
[8]李建云.一段且续且断的译介史:日本儿童文学在中国[D].上海:复旦大学,2000(DOI):10.7666.
作者单位
鞍山师范学院 辽宁省鞍山市 1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