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馆藏图书丢失一直是图书馆无法说清又不得不面对的尴尬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图书消失问题进行了探讨。图书消失的现象,图书消失的原因,减少图书消失问题的一些举措。
关键词 开架书库 图书消失
每位图书馆馆员都会遇到这种情况,读者拿着检索到的索书号,而且这个索书号在图书馆的数据库里属于可借状态,表示这本书在本馆存在,可是在相应的位置怎么也找不到。有些书经过馆员耐心细致的搜寻可以找到,有一部分是彻底找不到的,被一些同学给“顺手牵走”占为己有了。如果每天花大量的时间来整理这些图书,就大大的影响了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效率。我们对此种现象做总结分析,来完善图书馆的服务工作。
1关于图书消失的原因
1.1 馆员及读者素质良莠不齐
开架书库图书整理工作比较单调乏味,馆员容易产生倦怠心理,图书资源条目繁多,导致图书整理上架工作没有到位,从而产生文献资料“丢失”的现象。图书质量参差不齐,经常有破损图书,如果修补不及时,这些书也不能流通,只能当成“死书”,馆员如果没有对破损书刊及时修补整理上架,这些破损图书相当于消失了。高校学生本身购买力弱,看到喜欢的书复本量少的,为了保证能随用随取,只得下手偷。至于投书的原因很多,笔者不一一道来。
1.2 图书馆资金缺乏及管理不善
近几年图书价格逐年递增,一些热门图书的数量、种数和复本量图书馆都难以得到保证,经常只能满足一部分读者的借阅需求,其他读者想看但不太容易借到。眼下市场上出版的书籍资料可谓良莠不齐,高质量的书刊并不多,尤其是学术性强、专业性强的文献资料更是缺乏,一些中西文原版图书价格昂贵,副本量少,只能满足一两个读者的需要。为了随时能够借到这些图书,很多读者只得采用藏匿图书,以便下次能随用随取。由于图书馆管理不善,安全防盗设备长期闲置,有的只是摆摆样子,读者时间长了就知道,图书可以不消磁,就能通过检验门,从而导致图书的丢失。
1.3 高校思想教育缺乏
高校教育往往只注重于智商的培养,情商相对缺乏。当前高校基本淡化对学生的思想工作,基本上无为而治,导致部分高校读者道德和纪律意识淡薄,自由散漫,给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带来了难度。
2 减少图书消失的措施
2.1 建立合理的藏书布局,做好图书清点
建立合理的藏书布局是方便读者,减轻馆员劳动强度,减少图书消失的一种重要手段。如根据读者的需要可设立专门书架,如新书架、热门书架等,这样可以减少读者筛选图书时间,有效地防止乱架的发生。图书排列也要松紧有度,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太松了,图书易倒伏、卷角;太紧了,读者放回书架不方便,两者均容易引起图书的乱架。除此之外,还可以在书架的两侧或过道上放流动还书车,并张贴提示牌告知读者,无法归架的图书可以暂时放在车上,馆员定时集中归架。还可以在每个书库醒目的位置,设置了直观明了的图书分类简表及藏书分布平面图,在架上设置标示牌,标明分类号和类名。通过这些简单的介绍和指引,可以减少读者查找文献资料的盲目性,有效的缩小乱架范围。
清点图书是每一个图书馆都不想面对的工作,图书馆的藏书浩如烟海,要想彻底搞清馆藏文献数目,实在不是易事。如果做好了清点工作,通过统计数据,可以了解近年来图书馆的图书丢失率及差错率、编目中的错误率等,及时准确掌握馆藏信息,找出管理中的不足之处,对图书馆各个环节的管理水平、工作质量一目了然。
2.2加强读者教育,开好文献检索课
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就是读者, 根本宗旨是为读者服务,增进与读者之间的交流,了解读者需要图书馆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让读者参与图书馆的管理与决策,树立主人翁的意识。同时做好引导工作,着重向读者介绍馆藏图书的分类,帮助读者了解排架次序,方便读者选择图书,有效防止乱架。主动指导读者利用图书馆主页,从多个检索点入手查找图书。提高读者利用图书馆的能力,真正达到有针对性选择图书的目的。
利用文献检索课对学生进行“如何利用图书馆”教育,以图书馆馆藏布局、功能布局、借阅制度、查询图书方法等入手,向学生详细介绍图书馆的开架书库管理体制、借阅方法,强调规范借阅,讲解并示范如何利用图书馆网页查找图书、索取各种信息资料以及在线续借、预约图书等自助服务方法,让新读者尽快熟悉图书馆,培养其利用图书馆的兴趣和信心。本馆还开展一些活动,如读书节,爱书日等,增加读者爱护图书,利用图书的意识。
2.3 采用新技术,完善图书管理系统
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射频识别,通过射频信号直接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在图书馆系统种一般应用于借还书刊和排架顺架,以及防盗的工作中。此项技术由RFID阅读器和计算机组成,要在每本书内植入芯片,以交换信息和识别图书。同时要配备手持点检仪,对文献和书架标识的识别,准确确定并显示文献在书架的具体位置,实现本区域所有文献位置数据的查询和运送,使传统的书库运输车同时具备了文献上架、排架和自动寻址的功能。RFID标签虽然具有原条码和防盗磁条的全部功能,但是因为RFID标签面积太大,不易隐藏,所以还要加上防盗磁条,防止RFID标签被毁坏时图书被带离本馆。同时引进和采用监测仪、监控设备等技术手段,加强对馆藏资源的监控。
参考文献:
[1]王本玉.大学生借阅违规行为的心理分析与对策.高校图书馆工作[J].2004(5)
[2]雷振华,季晟.谈高校图书馆图书消失现象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3)
作者简介:
唐梅,空军勤务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
高琳琳,空军勤务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
刘素颖,空军勤务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
关键词 开架书库 图书消失
每位图书馆馆员都会遇到这种情况,读者拿着检索到的索书号,而且这个索书号在图书馆的数据库里属于可借状态,表示这本书在本馆存在,可是在相应的位置怎么也找不到。有些书经过馆员耐心细致的搜寻可以找到,有一部分是彻底找不到的,被一些同学给“顺手牵走”占为己有了。如果每天花大量的时间来整理这些图书,就大大的影响了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效率。我们对此种现象做总结分析,来完善图书馆的服务工作。
1关于图书消失的原因
1.1 馆员及读者素质良莠不齐
开架书库图书整理工作比较单调乏味,馆员容易产生倦怠心理,图书资源条目繁多,导致图书整理上架工作没有到位,从而产生文献资料“丢失”的现象。图书质量参差不齐,经常有破损图书,如果修补不及时,这些书也不能流通,只能当成“死书”,馆员如果没有对破损书刊及时修补整理上架,这些破损图书相当于消失了。高校学生本身购买力弱,看到喜欢的书复本量少的,为了保证能随用随取,只得下手偷。至于投书的原因很多,笔者不一一道来。
1.2 图书馆资金缺乏及管理不善
近几年图书价格逐年递增,一些热门图书的数量、种数和复本量图书馆都难以得到保证,经常只能满足一部分读者的借阅需求,其他读者想看但不太容易借到。眼下市场上出版的书籍资料可谓良莠不齐,高质量的书刊并不多,尤其是学术性强、专业性强的文献资料更是缺乏,一些中西文原版图书价格昂贵,副本量少,只能满足一两个读者的需要。为了随时能够借到这些图书,很多读者只得采用藏匿图书,以便下次能随用随取。由于图书馆管理不善,安全防盗设备长期闲置,有的只是摆摆样子,读者时间长了就知道,图书可以不消磁,就能通过检验门,从而导致图书的丢失。
1.3 高校思想教育缺乏
高校教育往往只注重于智商的培养,情商相对缺乏。当前高校基本淡化对学生的思想工作,基本上无为而治,导致部分高校读者道德和纪律意识淡薄,自由散漫,给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带来了难度。
2 减少图书消失的措施
2.1 建立合理的藏书布局,做好图书清点
建立合理的藏书布局是方便读者,减轻馆员劳动强度,减少图书消失的一种重要手段。如根据读者的需要可设立专门书架,如新书架、热门书架等,这样可以减少读者筛选图书时间,有效地防止乱架的发生。图书排列也要松紧有度,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太松了,图书易倒伏、卷角;太紧了,读者放回书架不方便,两者均容易引起图书的乱架。除此之外,还可以在书架的两侧或过道上放流动还书车,并张贴提示牌告知读者,无法归架的图书可以暂时放在车上,馆员定时集中归架。还可以在每个书库醒目的位置,设置了直观明了的图书分类简表及藏书分布平面图,在架上设置标示牌,标明分类号和类名。通过这些简单的介绍和指引,可以减少读者查找文献资料的盲目性,有效的缩小乱架范围。
清点图书是每一个图书馆都不想面对的工作,图书馆的藏书浩如烟海,要想彻底搞清馆藏文献数目,实在不是易事。如果做好了清点工作,通过统计数据,可以了解近年来图书馆的图书丢失率及差错率、编目中的错误率等,及时准确掌握馆藏信息,找出管理中的不足之处,对图书馆各个环节的管理水平、工作质量一目了然。
2.2加强读者教育,开好文献检索课
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就是读者, 根本宗旨是为读者服务,增进与读者之间的交流,了解读者需要图书馆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让读者参与图书馆的管理与决策,树立主人翁的意识。同时做好引导工作,着重向读者介绍馆藏图书的分类,帮助读者了解排架次序,方便读者选择图书,有效防止乱架。主动指导读者利用图书馆主页,从多个检索点入手查找图书。提高读者利用图书馆的能力,真正达到有针对性选择图书的目的。
利用文献检索课对学生进行“如何利用图书馆”教育,以图书馆馆藏布局、功能布局、借阅制度、查询图书方法等入手,向学生详细介绍图书馆的开架书库管理体制、借阅方法,强调规范借阅,讲解并示范如何利用图书馆网页查找图书、索取各种信息资料以及在线续借、预约图书等自助服务方法,让新读者尽快熟悉图书馆,培养其利用图书馆的兴趣和信心。本馆还开展一些活动,如读书节,爱书日等,增加读者爱护图书,利用图书的意识。
2.3 采用新技术,完善图书管理系统
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射频识别,通过射频信号直接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在图书馆系统种一般应用于借还书刊和排架顺架,以及防盗的工作中。此项技术由RFID阅读器和计算机组成,要在每本书内植入芯片,以交换信息和识别图书。同时要配备手持点检仪,对文献和书架标识的识别,准确确定并显示文献在书架的具体位置,实现本区域所有文献位置数据的查询和运送,使传统的书库运输车同时具备了文献上架、排架和自动寻址的功能。RFID标签虽然具有原条码和防盗磁条的全部功能,但是因为RFID标签面积太大,不易隐藏,所以还要加上防盗磁条,防止RFID标签被毁坏时图书被带离本馆。同时引进和采用监测仪、监控设备等技术手段,加强对馆藏资源的监控。
参考文献:
[1]王本玉.大学生借阅违规行为的心理分析与对策.高校图书馆工作[J].2004(5)
[2]雷振华,季晟.谈高校图书馆图书消失现象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3)
作者简介:
唐梅,空军勤务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
高琳琳,空军勤务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
刘素颖,空军勤务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