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忆旧时花茶香

来源 :饮食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xiao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小的时候,爷爷奶奶都已经年迈,不怎么下地劳动了,平时除了侍弄一个小菜园,就在那座古老的青砖小屋里喝茶,茶永远是茉莉花茶,那也是我小时候知道的唯一一种茶。
  每天早晨,爷爷洒扫庭院,奶奶做饭,吃完饭后就摆上小桌子,沏上一壶茶,一会儿前街后街的几个老太太就来了,她们先是寒暄喝茶,然后就开始念佛了。我童年的很多时光就是在茉莉花茶的清香和抑扬顿挫的念佛声里度过的。我喜欢闻茉莉花茶的香味,深深地吸着鼻子想把香气都吞进肚子里。但茶的滋味并不适合孩子的味蕾,我总觉得苦涩,但我极喜欢里面的茉莉花,常常在茶碗甚至是茶壶中寻一朵绽开的小白花放进嘴里慢慢咀嚼。
  我闻着茶香听奶奶和那帮老太太“念佛”,她们念佛的时候非常虔诚和专注,外界什么都打扰不了她们。那时候总觉得她们拖着腔调念佛有点可笑,却从不敢多说什么,只在旁边默默地听着。她们念的佛我似懂非懂,听得多了,也能记住一些,甚至也隐约明白其中的含义,主旨都离不开一个“善”字,行善积德,才有好日子过,大都是这样朴素的道理。我记得她们念的有《太平经》《车神经》《莲花经》《聪明经》等,我至今能背下《太平经》:阿弥陀佛念念太平经,太太平平过光阴。保得全家都太平,我要出门拉黄金。要念十部太平经,太太平平顶要紧。吃素念佛牢记心,欢欢喜喜真开心。儿孙满堂福寿增,南无阿弥陀佛。后来我跟一个精通佛学的朋友说起,他说这是一些流传于地方的小杂经,在《金刚经》《楞严经》《法华经》等著名的经文中是查不到的。
  奶奶住的小院子沿街,不仅有几个老太太常来喝茶念佛,左邻右舍的婶子大娘们也来,她们有的就是来坐坐说会儿闲话,也有的是有求而来,比如找奶奶剪鞋样;家里孩子小便疼痛也来跟奶奶要些干梧桐花烧水喝;还有的是婆媳闹矛盾了,让奶奶给评个理。无论为何而来,奶奶都会先给来人倒上一碗茶,就着那袅袅茶香娓娓道来,他们大都能满意而归。奶奶没什么文化,但她承担了村里调节家庭矛盾和邻里纠纷的“重任”。


  在茉莉花茶的清香里,我渐渐长大,奶奶越来越老。在我结婚的前一年,奶奶去世了,那些念佛的人再也不聚在一起了,后来,她们也先后离世,回老家问起,现在已经没有人念佛了。
  奶奶从前常说“一岁年纪一岁心”,随着年龄渐长,我的心越来越沉静,也爱上了喝茶。我们曾经照过一张全家福,上面有爷爷奶奶,可随着老家的搬迁,早已不知所踪,现在竟然没有留下任何和奶奶有关的物件。于是想念奶奶时,我就泡上一杯茉莉花茶。每一段珍贵的记忆都有一个密码,可能是一个人,可能是一句话,可能是一个场景,甚至只是一种味道,茉莉花茶的味道。
其他文献
厨官师傅,是客家人办理红白喜事做东道时的烹饪主厨。他们与宾馆、酒店、餐厅的专职厨师不同。所谓不同,是他们平时在家中也种田、饲养家禽家畜,但当邻里乡亲因喜事来请时,他们会立马放下手头的活计,热情地接洽业务。  与雇主商谈,厨官师傅会询问办哪类东道,桌席多少,几个正餐。如娶亲做结婚酒,早年间,喜事要办三天,每天一个正餐。第一天上午来客,晚上一个正餐,是为待郎酒;第二天中午一个正餐,是为结婚酒;第三天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