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蚕病发生的妙招等

来源 :农家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1052333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防蚕病发生的妙招
  梁秀玲
  
  一、建立健全蚕病综合防治体系
  1.建立“五个一”的综合防治制度。即统一消毒时间、统一消毒药品、统一消毒程序、统一消毒标准、统一防病制度。
  2.实施“五个三”、“六个消”的规范防治技术,即蚕期三隔离(前后批、大小蚕、蚕室与贮桑室及生活用房),重点防三病(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预防抓三期(蚁蚕期、起蚕期、将眠期),做好三处理(蚕沙、旧蔟、桑叶),实行三个专(专室、专具、專人);“六个消”即养蚕前全面消,蚕期中经常消,蚕儿眠中四周空中消,蚕体、蚕座定期消,发现蚕病及时消。上蔟采茧回山消。
  3.消毒规范化,即蚕室、蚕具消毒实行一扫二洗三晒四消的消毒程序。
  4.重点推广漂白粉、“消毒净”、“毒消散”和大小蚕用“防病一号”等广谱、高效的消毒剂,提高消毒质量与效果。
  
  二、严格按标准消毒,并将消毒工作贯穿于养蚕生产的全过程
  1.养蚕前消毒要严格按步骤和方法进行。①清扫洗刷。清除蚕室外垃圾与杂草,打扫蚕室,洗刷曝晒蚕具。②蚕室、蚕具初消。蚕室墙壁用10%新鲜石灰浆粉刷,蚕具用2%福尔马林饱和石灰液消毒(0.5千克福尔马林原液加水8千克)。在消毒池中浸泡。③蚕室蚕具复消。架好蚕具后可用下列任一种药物消毒:有效氯1%的漂白粉液、2%福尔马林饱和石灰水、0.4%“消毒净”。④蚕室地面消毒。蚕室地面换土(水泥地面清刷)后,先用1%有效氯漂白粉消毒,再用2%福尔马林饱和石灰水消毒;⑤烟消。架好蚕具,糊好门窗缝隙再用“毒消散”熏烟消毒。消毒后要加强管理,防止再污染。
  2.养蚕中坚持蚕体、蚕座消毒,最大限度控制病原微生物增殖,杜绝病原微生物滋生。①建立经常性的卫生防疫制度。②进行蚕体蚕座与空气消毒。③蚕室地面与空间要用1%的漂白粉液进行补充消毒。④对正在饲养的蚕体,可用“复方402”乳油浸网覆盖或喷洒蚕体。养蚕中根据情况分别喷洒蚕用“氟哌酸”、“红霉素”、“灭蚕蝇”等药剂,进行预防性添食或治疗性添食。⑤桑叶污染严重时,可用0.3%有效氯漂白粉液进行桑叶消毒。
  3.养蚕后要立即进行回山消毒。①上蔟后立即清理蚕沙和残桑,制成堆肥。②采茧结束后,立即把病死蚕集中投入消毒液经浸渍后深埋。方格蔟及草笼应集中在水泥地上喷洒福尔马林。上盖塑料薄膜,在太阳光下晒5小时以上,再取出晒干处理后,集中保存。③养过蚕的蚕具,要集中于蚕室,经消毒后再进行清洗,洗净晒干后,待下次养蚕时再用。
  
  三、发生蚕病后及时处理,减少蚕病损失
  1.发现病毒病,应及时捡出病蚕、隔离或淘汰弱小蚕。同时添食“红霉素”、“脓微灵”等抗生素药物。
  2.发现真菌病,应及时捡出病蚕,并使用防僵粉等进行蚕体消毒。
  3.发现细菌病,应及时清除病蚕,并添食“克蚕菌”、“氟哌酸”等药物进行防治。
  4.发现蝇蛆病,可用“灭蚕蝇”添食或体喷防治。
  5.发现壁虱病。可用“杀虱灵”熏烟杀螨。或喷洒“灭蚕蝇”驱螨,立即调换蚕室、蚕具。
  6.发现农药中毒,迅速查明毒源,打开门窗,加网除沙,清除毒源。
  
  平菇水分管理“五字诀” 杨大林
  
  准:就是在拌料时加水一定要“准”。因为培养料的含水量直接影响到发菌速度和菌丝密度,从而影响到平菇产量。水分偏高,料内空气相对减少,菌丝缺氧生长速度减慢,甚至停止生长,并易杂菌污染;水分过低。菌丝长势弱,抗性差,出菇迟,产量低。实践证明,平菇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0%~65%为适宜。手感即为紧握成团湿润,但不往下滴水。
  稳:就是发菌期的水分管理要抓住一个“稳”字。也就是说要使培养料的含水量稳定在60%~65%。利用菌袋的塑料保护,并在棚内喷雾保持空气湿度在85%~90%,可以达到稳定保水的目的。
  巧:就是出菇期的水分管理要在“巧”字上作文章。在现蕾前,可适当向料中补水。使含水量达到65%~68%。为加速出菇,除利用温差、光线等来刺激外,还可利用培养料表面的干湿交替的办法来催蕾。在幼蕾期,水分管理要以提高空气相对湿度为主。随着菇体逐渐长大,可适当向菇体直接喷水。掌握勤喷轻喷、阴天少喷、晴天多喷、小菇少喷、大菇多喷的原则。
  补:就是在一、二潮菇采收后缺水要及时“补”。因为培养料在头潮菇采摘后,含水量一般下降20%~30%,二潮菇后下降30%~50%。因此,此时要连续2~3天,每天向培养料喷水2~3次,每次以料表湿润为宜,防止培养料积水。为提高平菇产量,还可结合补水适当追施一些营养液。可用补水器注水,既方便又快速。
  保:就是在转潮期水分要注意“保”。使所补充的水分不蒸发、不散失。因此,在补水后应将袋两头扎紧,待下一潮菇出现后再解开口出菇。
其他文献
香味豆豉制作方法 张雪松    传统制曲加工的豆鼓虽然出缸昧丰满,但受气候条件制约,发酵周期长、产量低;而单一菌种加丁豆豉风味欠丰满,还易发臭。青神县翠微酿造厂采用多菌种制曲,用厌氧发酵,生物降解除臭技术,所产豆豉香气浓郁,味道鲜美,发酵周期由传统的1年以上缩到2~3月左右。  1 工艺流程。黄豆→筛选→润水→蒸煮→接种→制曲→洗曲→配料→装罐→晒露→成品。  2 制作方法。①筛选。选颗粒硕大、饱
摘 要:酒文化源远流长,其思想意义深刻。但也被部分人以“酗酒”的方式玩乐。在农村,这种“享乐”方式尤其受已婚男性青睞。由此引发了对家庭的一系列影响问题。国家和社会应当予以关注并采取相应对策。  关键词:酗酒;农村;已婚男性;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7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8)20-0242-02  近年来,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民的享乐方式随之
摘 要:合同未约定解除权的情形下,能否启动根本违约进而解除,是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难点问题。本文试从一则二手车辆买卖入手,阐释合同目的的含义、法定解除的条件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  关键词:法定解除;扣押;合同目的  中图分类号:D9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9)26-0169-02  作者简介:赵亚婕(1983-),女,汉族,天津人,法律史硕士研究生,
30年前,这里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天寒地冻,风沙飞扬,莽莽荒原遍地荆棘,野狼出没。  30年前,他们是一群拓荒者……  从一个资源匮乏、交通不便、基础薄弱的边陲小村到如今发展成为拥有8.7亿元资产、33家企业、1800名员工的富华企业集团,成为闻名遐迩的富裕村、文明村。这得益于什么?兴十四村的村民说,主要是有像付华廷这样的领导,具有超前意识,有远见,能抓住机会;而付华廷说:“一定要跳出农村看农村、
葡萄冬季修剪的时期,一般以11月上旬至翌年的2月中旬进行为宜,即落叶后2~3周至春季伤流发生前3~4周进行。修剪过早会影响养分的回流,过晚则易出现伤流现象。伤流往往会影响芽眼的萌发,影响生长和结果。现主要介绍葡萄结果母蔓冬剪时的处理方法。  1 剪留长度。修剪时一般应选留枝蔓生长充实、成熟良好、部位适当、无病虫、无残伤的枝蔓,要求在芽上1~1.5厘米处剪截。枝蔓剪留的长度通常以留芽数的多少为依据。
1 要选择适地和适宜品种栽培。在柑桔适宜栽培气候区,土层深厚肥沃、有水源保证、有排灌条件或适宜建设排灌设施的平地、山脚和山腰等地,最适柑桔商品化栽培。无水源保证和供水设施难以建设或投资过大的地方,不要进行柑桔的商业化栽培。柑桔品种繁多,不同种和品种之间的抗旱性有差异。一般情况,普通柑桔比早熟温柑耐旱,根深的红桔砧和橙砧比浅根的枳砧耐旱。夏、秋季干旱对桔柑危害最大,特别是夏旱连秋旱,若防、抗旱不力,
啤酒大麦是大麦的一种,其要求的发芽率在95%以上,所含蛋白质在10%-12%之间,最高不能超过13%,否则就会造成啤酒浑浊、浸出率降低,影响啤酒产量。  甘肃省作为啤酒大麦生产大省,这些年啤酒大麦的种植不断推出新的品种,品质不断提高。目前推广的大麦品种是甘啤4号,其最大的特点是籽粒比较均匀、高产,其次是优质、浸出率高。最高浸出率可以达到82%。比有机大麦高出2个百分点。  我国是世界啤酒生产第一大
1 出油不畅。①榨条的油缝被油渣、碎末堵塞或榨条装得太紧。此时应清除油渣碎末,或重新调整榨条紧度。若人料斗内出现存油应停止下料,用饼慢慢将油冲出,方可继续工作,也可将油从排料口排出,重新拆装榨膛零件,再开机压榨。  ②油料含油量高,但出饼太薄使得油不能及时从缝中排出而存入榨膛、料斗内。此时应按榨含油量高的油料籽进行操作,饼要厚些,反之宜薄些。  2 出渣过多。①油料太干。碎末从榨缝中排出增多,此时
传统的红薯育苗技术是将秋季收获的红薯通过储藏,在春季栽植培育薯藤,再将薯藤剪截成藤段r扦插繁育成红薯苗。此法费工、费时、费种薯,并且冬季的储藏技术不易掌握,影响翌年繁殖。现介绍三种红薯育苗新方法:  1 薯藤冬眠育苗法。薯藤冬眠育苗法是将秋天收获的薯藤留至翌年作红薯苗。  ①剪藤。在秋季红薯收获后,选择无霜冻、无病害的健壮薯藤,去除叶片,保留1厘米叶柄,按每两节一段剪截。  ②强制休眠。将剪好的薯
1 原料。小麦面粉5千克、绿豆(或甘薯)淀粉1.5千克、食用矾10克、盐150克左右。  2 工具。铁锅1口,旋子3个(用白铁皮做成直径42~45厘米的圆形,高8~10厘米,沿边下3.3厘米处做两个提手,成品市场有售),毛巾、油布各1块,油碗1个,铁勺1把,和面盆1个,水盆2个,水桶2只。  3 洗面程序。将面粉和成硬度适中的程度,再用清水揉洗,将粉浆澄出,再冲再洗,反复冲洗澄出,直到水变清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