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觉醒的昼夜和次昼夜节律发育

来源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Qin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睡眠觉醒发育与脑发育密切相关,多数动物睡眠觉醒节律发育规律与人类相似,由脑内生物钟、睡眠觉醒中枢和内平衡稳态等因素调节.成人的觉醒与睡眠呈昼夜节律性出现,整夜睡眠20%为快动眼(REM)睡眠,80%为非快动眼(NREM)睡眠.NREM-REM睡眠转换周期为90~110 min,表现为次昼夜节律.足月新生儿觉醒与睡眠昼夜均匀分布,睡眠常以REM睡眠起始,REM与NREM睡眠各占50%,转换周期为50~60 min;3月龄开始显现昼夜节律分布,睡眠周期以NREM睡眠起始,10岁后NREM-REM睡眠周期呈现近似成年次昼夜节律水平.睡眠与觉醒的昼夜节律及次昼夜节律的发育参与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育过程,了解睡眠觉醒节律调控及发育,为理解脑发育和新生儿睡眠节律异常导致的疾病奠定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缺氧诱导因子(HIF)是缺氧环境下介导细胞适应性反应最主要的转录因子,内质网应激(ERS)是应激状态下(包括缺氧在内)恢复细胞内蛋白质稳态的重要细胞反应.HIF和ERS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ERS不仅直接调节HIF的合成和活性,还对HIF靶基因的表达(如促红细胞生成素和血管内皮生成因子)有调节作用;HIF也可以调节ERS.本研究综述HIF的特点和调节机制、ERS相关的未折叠蛋白质反应和凋亡,以及HIF和ERS间相互作用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生物活性玻璃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可降解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生物安全性,能与宿主骨形成亲密的键合,诱导骨再生.它在口腔中生成的类磷灰石可促进牙体组织的再矿化,修复脱矿牙体组织,有效治疗牙本质敏感.生物活性玻璃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功能可通过其组分、结构和制备工艺调控,因此通过对玻璃个性化设计和定制,有望满足其在口腔医学领域的不同临床需求.本研究从生物活性玻璃设计、制备的基础出发,阐明其结构以及作用机制,梳理其产生生物活性、生物相容性、可调控性的原因,并介绍此类材料在口腔医学领域研究及应用进展,包括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