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告状行为的应对对策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5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幼儿的告状行为是一种普遍现象,但幼儿告状的理由却不尽相同,那么,面对孩子的种种告状行为,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一、要了解动机和目的,区别对待
  (一)求助类的告状。一般求助类的告状是幼儿为了寻求成人的保护。如案例二中,“亮亮突然很气愤地过来‘告状’:老师,《蓝猫淘气三千问》是我先找出来的,杰杰他硬是不让我看。”对于这类问题老师不要直接插手,可启发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老师通过让孩子回忆看《西游记》的经验,引导他利用自己的亲身感受来思考问题,学习换位思考,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亮亮和杰杰互相商量,一起高高兴兴的看书去了。
  (二)询问类的告状。如案例三中,在听故事时,妍妍告诉老师“宝宝在说话”,这时候幼儿的“告状”实际上就是一种询问,他们希望教师能对“被告”的行为做出解释;发现老师“毫無反应”之后,讲话的孩子逐渐多起来,最后连告状的孩子也奈不住了,遇到这样的告状,教师要及时肯定孩子的积极方面,以强化孩子的积极行为。我们可以表扬孩子说:“妍妍认真听故事,不讲话,真是个好孩子!”这也是培养儿童的正确判断力和克制力,同时也通过榜样的作用,让好的行为得到张扬,遏止一些不良行为。
  (三)为自己辩解的告状。如“黑板上的字是某某叫我擦的”,这类告状都是孩子在做错事情以后,寻找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试图推卸责任或者逃避惩罚。这时老师就要分清责任,该惩罚的绝不姑息。同时要让本以为告了别人的状自己就没事没的孩子认识到:把责任推给别人是不对的。
  (四)“检举揭发”类告状。两~三个列子明还没画好!”洪宇抬起头,弯着小脑袋:“老师,明明把线条画在外面了。”这种行为不宜鼓励,更不能当着“告状”孩子的面批评另一个孩子。要防止幼儿因为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或怀有嫉妒心理而乱告状,这会使孩子的心理畸形发展。并且老师对这种告状行为及时糾正,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小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日常生活中,幼儿因纠纷而产生各种告状行为,我们老师要认真听取孩子的告状,全面而细致地调查孩子们争吵控告的原因,弄清争吵的原委。因为如果对孩子的告状不予理睬,不但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而且会使孩子产生压抑感。但如果我们总是一味的袒护孩子,久而久之他们会把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告到老师那里,会逐渐形成遇事爱找茬,心胸狭窄等不良心态。所以教师在了解纠纷的原因后,要认真调解加以解决,对那些持强凌弱的幼儿加以批评,对被欺负者给以安慰和保护。
  二、管孩子告状的原因是什么,此时教师在孩子心目中就是至高威望的大法官,任何简单敷衍的态度对孩子都是不礼貌、不尊重的
  你要表现出仔细倾听的态度,除了进一步明确是非对错之外,任何教育都和平时一致,不因孩子告状而发生改变。
  (一)宽容的态度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从生活中让孩子体会到宽容的乐趣。教育孩子多看别人的长处。让孩子学会公正、客观地看待别人、多学习别人的长处,多发现别人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找出自己的不足,而不是处处处心积虑的别人的茬。
  (二)自信而不自我
  太喜欢告状,一方面是孩子不自信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是孩子太过于自我的表现。老师要在平时生活中就让孩子处理好自信和自我的关系。
  一个从小就具有领袖气质、充满自信的孩子肯定不会有事没事地把“老师,某某又怎么啦”挂在嘴边。同时,父母也要教会孩子不能太自我。否则,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只要不利于自己的事情就是坏的,就值得告状。幼儿期的孩子爱告状的的确不少。但他们的告状没有什么恶意,目的只是想看看大人对那些不守规则的人事如何处理。大人最好不要随便表态,要搞清楚孩子告状的目的原因,区别对待。
  (三)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减少告状行为
  通过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平时多注意训练幼儿的独立性,对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作为幼儿园的老师,妥善的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是非常重要的,但最终的目的在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从而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对于幼儿之间纠纷的处理,老师可组织幼儿观察影视动画、听故事等,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评价其中人物的行为,从而丰富幼儿是非的感性经验,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进而减少幼儿的不良行为。还可以组织幼儿通过谈话、讨论等形式,讲一些幼儿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幼儿来想办法解决,从而提高幼儿独立处理能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进而减少幼儿告状行为。同时还要交给幼儿一些解决矛盾、处理问题的策略,如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学会谦让,共同协商等。老师在日常教学活动总中,对幼儿园进行有目的的训练,可逐步提高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的独立性。遇到幼儿主动对各种行为进行评价,反复幼儿关于是非问题评价的感性经验,培养幼儿对是非的判断能力和评价能力,提高幼儿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的独立性不断增强,减少幼儿的违纪行为,各种告状行为自然而然就减少了。
  幼儿的告状看来事小,跟幼儿的心理发展关系很大,作为幼儿启蒙者的我们,在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时,切莫等闲视之。事实上,只要我们教育引导得当,它还能帮助我们提高教育效果,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活动情况和心理需要,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有的放矢,成效显著。相信通过教师努力,孩子会得到改变的!
  三、相关问题的思考
  同时我在工作中发现幼儿在解决争执时容易表现出攻击倾向。最近深圳的一项调查表明,90%以上的幼儿有行为攻击倾向,在去年6月西安一名幼儿因与他人争执竟然开口咬伤同伴,如何引导幼儿正确解决同伴争执?如何采取科学的教育活动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行习惯和行为意识,从根本上解决同伴争执问题?这些,有待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孩子的五种常见告状动机.
  [2]周长秋.谈教师对幼儿“告状”的分析评判能力(一).山东教育,1999,15.26页.
  [3]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9.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及教学方法。作积极研究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及对策。  [关键词]初中 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141-02  在当代,终身学习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信息技术就是每个人用于终身学习的必备武器。在当今信息社会中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低标志着一个人获取信息的能力。信息
【摘 要】分析目前中学生词汇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误区,根据认知策略中的关联理论、意象图式、隐喻理论促进教学模式的提升和改进。  【关键词】词汇学习的问题及误区 词汇教学认知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159-01  词汇教学是英语学习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第二语言的理论认为“大量的再认词汇是培养语言技能的基础”,在一个缺
伴着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居民对于自身所处的生态环境以及人文社会展现出了更高的要求与规程。在现代基础城市设施建设中,进行生态园林规划,修筑相应的景观已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提升,林业开始引入营造林理念改善环境问题。本文将对营造林关键技术与管理措施的具体实行步骤作出详细阐述,希望林业部门能够借
林业工程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的重要民生工程,森林资源对于净化空气、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有着直观的环境效益。为了提高森林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国家大力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