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门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一例报告

来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huang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37岁.主诉恶心3个月余,左上腹隐痛2周于2007年12月入院.查体:腹软,未扪及肿块,左上腹轻压痛。

其他文献
患者,男,37岁.因无明显诱因右侧腰区疼痛15 d入院.疼痛呈阵发性,劳累后加重,无尿频、尿急、肉眼血尿.尿常规检查阴性.CT平扫示右肾上极巨大实性占位,边缘尚清晰.CT值约29HU,肿瘤轻度分叶,内可见多个斑点状高密度钙化灶,肿瘤最大截面积约12cm×8 cm.增强扫描皮质期及实质期肿块均轻度强化,且较均匀,CT值约43HU,肿块内未见明显囊变、坏死征象。
期刊
基于PSA的前列腺癌筛查是否含导致无意义前列腺癌的过度检出是目前存在争议的问题。既往研究表明,PSA的动态变化与前列腺癌特异性死亡率相关,因此作者研究PSA速率是否能够降低无意义前列腺癌的检出。
期刊
目的 探讨保护控尿重要结构对原位新膀胱功能的作用. 方法男性膀胱癌患者68例,平均年龄63(42~73)岁.均为多发浸润性膀胱癌.行根治性膀胱切除Studer新膀胱术,术中积极保护尿道横纹括约肌、阴部神经及尿道肌筋膜支持组织等控尿重要结构.对新膀胱术后的控尿功能进行随访. 结果手术时间210~360 min,输血0~800 ml,分期为T3aN0M0 20例,T2N0M048例.随访6~36个月,
作者验证1999—2008年南加州大学800例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患者和肿瘤入选标准、围手术期效果、并发症和肾功能结果是否发生了显著改进。将800例患者(由同一位医生完成手术)按年代分为3个时期:时期1为1999年9月至2003年12月,共276例;时期2为2004年至2006年,共289例;
期刊
患者,女,50岁.因高血压9个月,加重1个月,伴反复右腰腹部疼痛6个月于2007年7月入院.无膀胱刺激症状。
期刊
患者,男,68岁.左侧鼻腔间堵塞、脓涕1年并反复出血2个月于2008年8月入外院.CT检查示左侧鼻腔软组织密度影,鼻窦未见异常.行左侧鼻腔肿物切除术,术后恢复顺利.病理诊断:肾透明细胞癌转移.超声检查发现左肾中极内侧接近肾门处7.1 cm×5.6 cm×5.2 cm低回声肿物,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强回声光点,周边可见环绕血管.转我院泌尿外科,全麻下行根治性左肾切除术,术后恢复顺利。
期刊
目的 探讨男性特发性不育患者外周血和睾丸组织中无精子因子(AZF)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特发性不育患者62例,其中严重少精子症29例.无精子症33例.抽取患者外周血样本检测,8对引物为sY84和sY86(AZFa区).sY127和sY134(AZFb区),sY254和sY255(AZFc区)及内对照SRY(sY14)和ZFY.PCR检测包括MixA:SRY(sY14)-ZFY-sY84-sY1
男性获得性尿失禁是各种前列腺手术及后尿道重建术后常见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前列腺癌早期检出率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年轻患者接受了前列腺癌根治术(RP),术后尿失禁是困扰患者的主要问题.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早期尿失禁发生率约0.8%~87.0%.其中约10%因此寻求治疗[1]。
期刊
患者,男,52岁.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10余年,伴尿频、尿急、尿痛、发热于2007年6月入院.膀胱镜检示:尿道内口与膀胱交界部位黏膜粗糙,呈息肉状隆起,直径0.8 cm。
期刊
B7-H1是近年新发现的免疫分子,是肿瘤免疫逃逸的重要机制之一.也是肾痛破坏宿主T细胞调节抗肿瘤免疫的机制之一.本文综述了该分子及其受体的结构、分布及功能,探讨其在肾癌免疫治疗中可能的重要作用。
期刊